镜瓦壶由来(镜瓦壶鉴取水)(1)

镜瓦壶为“曼声十八式”之一,是古铜镜与汉瓦之合形壶器,为曼生“以器释道”之上壶。壶身直似瓦筒,口大、盖平似铜镜,盖面刻放射状圆形图案。嘴曲上平下圆,把外平内润,钮似壶身缩小之微型,基于造型法则,在变化中求统一。

镜瓦壶由来(镜瓦壶鉴取水)(2)

图为 五色共生壶 镜瓦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鉴”,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时常想念魏征,所以便有此感叹。

鉴者,古代青铜盛器也。因古时没有镜子,古人常盛水于鉴,用来照影。战国以后大量制作青铜镜照影,因此,铜镜也称为鉴。

镜瓦壶由来(镜瓦壶鉴取水)(3)

图为 蔡侯申方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说文解字》里说:“鉴,大盆也,一曰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所以,鉴就相当于大盆。甲骨文中“鉴”的字形就是一个人站在一个盆前,并且可以发现这个人的头是明显向前探视的感觉。

镜瓦壶由来(镜瓦壶鉴取水)(4)

图为 《说文解字》鉴的释义

可以想象最初古人整理仪表妆容的方式无非是“临水照人”、“临井照人”(大概水太深,也太危险),“蓄水为镜”已经算是聪明之举……慢慢发展到后来的“鉴”,已经可以说是一项实用发明了。《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

镜瓦壶由来(镜瓦壶鉴取水)(5)

图为 五色共生壶 镜瓦 图为 五色共生壶 镜瓦

镜瓦

铜鉴作为镜子使用了一段时间(大约为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镜瓦壶由来(镜瓦壶鉴取水)(6)

图为 五色共生壶 镜瓦 图为 五色共生壶 镜瓦

镜瓦壶

从杨彭年制、陈曼生铭镜瓦壶刻文看,曼生好友郭频迦释文:“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其造壶之意是很清楚的。相照相鉴,是士人修身之则。如鉴戒、鉴识、鉴别、鉴裁、鉴赏,与之相对应的镜考、镜戒、镜监,都是平素警止约修之举。所以曼生以鉴取水,可得鉴戒;瓦承泽,可得惠融。如是久久,泉有源而源不断,隐喻文思如涌,生境活活;自然,其大得必是福润于永也。因为“润无极”暗喻一个永字,即水上来水,源源无尽而达三江四海是也。

赏壶赏到真深处。手持镜瓦壶,实持一部“鉴镱”文史,意度一个“永”顺之缘。正是:仔细地赏,慢慢地润,久久地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