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一名来自美国的街头艺术家站上了世界艺术舞台上C位,他掀起的潮流艺术之风暴,像龙卷风一样卷过上海、香港和世界各地的拍卖行。
KAWS,社交网络时代的艺术宠儿,这是他的代号,不是他的真名。他和他的作品在最近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大放异彩,他的巨型充气雕塑在维多利亚湾的一“躺”,眼球效应胜过大部分艺术家百倍,一张1平方英尺大小的致敬披头士的全家福相册,以超1亿港元的天价成交。
图说:KAWS的 巨型充气雕塑“躺”在维多利亚湾 图IC
与此同时,他标志性的××人偶,出现在了偶像的T恤、板鞋、奢侈品的礼品柜以及节日的盛大游行上,受到80后、90后、千禧一代的热捧。
世界艺术界震荡出了一片和互联网诞生之初完全不同的引力场,KAWS被时代推向潮头。谁还能够轻视来自社交网络的洪荒之力呢?
从涂鸦开始起步
KAWS原名布莱恩·东内利,生于1974年,他曾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在成名前,他还曾经给迪士尼的《101斑点狗》动画上背景色。
图说:KAWS和他的作品 图自佳士得拍卖行网站
他的成名之地在曼哈顿和新泽西的街头,他标志性的涂鸦涂抹了商业广告牌,嘲弄那些品牌。他的行为吸引了与众不同的观众。和绝大多数的艺术家不同,KAWS没有从画廊起步,他坚持走自己的路,并享受着带来的丰厚回报。久而久之,吸引了那些热爱自由不羁、崇尚与众不同、具有创新精神的收藏者,这批藏家也是时尚和潮流的推动者。
对于早年的涂鸦艺术生活,曾经的东内利说,当我做涂鸦时,我满脑子就是,我要有存在感。我得让全世界知道我的艺术符号。“如果艺术作品不能接近人们,画画就是没意义的”。因此对KAWS来说,街头涂鸦只是他年轻时候能想到的、最有可能的接触大众的渠道,能够将他的视觉观念展现在大多数的人面前。
图说: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的KAWS展中,名为《同伴(穿越)》的展品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赢在互联网时代
艺术家的成长没有捷径,但是,在互联网这个多元时代里,却有别的路径。KAWS对艺术传播的洞察和前瞻,让他赢在了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起跑线上。
受到了“香港艺术月”组委会邀请,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形象COMPANION(同伴、朋友)来到香港,打造成总长37米的大型卧姿艺术作品,以全新灰调、躺卧姿态登场,漂浮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港。这几天,路经香港港岛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市民都可近距离观赏这个大玩偶。这么轻轻松松地一躺,被许多在画架上辛勤耕耘的人们垂涎,称他为“躺赢”。
图说:此次香港站的限量版浮水公仔 官方图
回顾KAWS人生转折,不是在画布上创作了某个新画面,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更利于大众传播的媒介材料——玩具,具体说是供成人收藏的潮流玩具。在1999年时收藏气氛最好的地方是日本,他创作了第一款《伴侣》系列玩具,并开始用KAWS给玩具命名。第一批500个玩具一下子售罄。
KAWS从成名前到成名后,始终和博物馆保持着不冷不热的联络。和其他艺术家不同,他的“展厅”遍布全球,街道、海洋、江河、霓虹灯广告牌,哪里有最多的视野,他就把作品想方设法地放进去。社交网络放大了这种标志,让他成了潮流时尚的代言之一。 在博物馆登堂入室之后,KAWS作品照样能焕发出童趣和真情,被观众又一读就懂。难怪到了现在,从首尔、台北到香港,亚洲的诸多城市邀请他和他的玩偶到访,欢迎他“躺着、坐着、睡着”,怎么都能赢得注目 。
图说: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的KAWS展中,名为《从头再来》的展品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呈现独特的“符号”
在本周香港苏富比举办的拍卖会上,率先登场的便是KAWS在2005年创作的《THE KAWS ALBUM》(《KAWS的相册》),该作品以传奇摇滚乐队披头士1967年发行的第八张专辑封面为灵感,将“辛普森一家”融入,并全部用艺术家的标志性“X”符号替代人物眼珠。这幅画作的估价在600至800万港币区间,然则却以1.16亿港币的最终价格成交,比它此前约2120万港币的纪录翻了5倍。
图说: 《THE KAWS ALBUM》 官方图
有人问KAWS,他的影响力究竟更多地得益于商业还是他的艺术本来的力量?他回答,很难得到准确的答案。商业产品的确帮助他声名远播,因为我们都可以买得起一件印有KAWS作品的T恤,却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一幅画的价格。在他心里,一件玩偶和一件艺术作品可能并没有太多重要性上的差别,他通过不同载体和形式创作,以打破它们之间重要性上的等级差异。他更乐意看到,在不同的载体上呈现他的“符号”。(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