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实施乡村振兴的对策(助力贵州乡村振兴)(1)

工人在社区里的就业帮扶车间内忙碌。

贵州实施乡村振兴的对策(助力贵州乡村振兴)(2)

颇具规模的婴童纸尿片产业园。

推动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是助力协作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日,广东·贵州东西部协作粤企入黔共建产业园区“双百”行动顺利举行,活动旨在动员广东企业加大对贵州的产业协作和结对帮扶力度,力争在今年引导100家以上广东企业到贵州投资百亿元以上。

记者在贵州多地采访时发现,越来越多的东部企业开始投资贵州。贵州完善的高速公路正让东西部之间连接更加便捷;贵州各地也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张丹、李波、王文宇、曹腾

原材料优质

广东企业来黔投资建厂

记者近日在贵州毕节、安顺、黔南州走访时发现,随着粤黔东西部协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选择来贵州投资,其中一些企业正是被贵州本地优质原材料所吸引。

在安顺经开区,一座占地128亩的现代化欧标厂房拔地而起,记者走进这家企业,茶香扑鼻而来,10余台智能生产设备正在高效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在各自岗位上。“截至今年7月底,我们完成了1.9亿元销售额,在珠三角已经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接下来还会在其他地区布局市场。我们的产品主要是新式茶饮。”该企业负责人赵中华介绍。

自广州、安顺东西部协作开启以来,安顺市经开区与南沙区不断深化对接协作,积极引进高品质企业。赵中华告诉记者,企业总部位于广州,之所以选择来贵州建厂,关键原因是贵州安顺的茶叶品质优良,交通运输也比较方便。

赵中华介绍,在东西部协作支持下,公司的欧标厂房今年5月开始投产,每天每台机器的产量达到1万多小袋,这样的机器有6台,每天能生产7万小袋。企业将近40个工人,加上管理和其他配套人员,直接解决就业的有60人。“建厂后除了直接解决就业,还间接解决了更多人的生计,包括种植茶叶的第一产业人员。”

产业链“配齐”

特派员助企业省心省力

记者走访时发现,为了吸引投资,推动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贵州各地近年来积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黔南州龙里县高新技术产业园,一座百亿级规模的婴童纸尿片产业园拔地而起。该企业不仅把总部设在了龙里,还把上下游企业都拉到这个产业园内,就此,整条产业链在龙里落地生根。

记者看到,刚刚建成的园区二期气象恢宏,不仅有总部办公大楼,还有一次性护理研究中心、客户体验中心、企业文化中心等,此外还建设了一大排厂房,这些厂房都是预留给这家企业的上游原材料以及配套供应商的,预计将容纳6家企业,现已有2家入驻,分别为纸箱、纸壳包装企业以及纸尿裤芯体企业。按照计划,等6家企业全部注册以后,年产值将会达到35亿元,加上主体企业的65亿元年产值,将整合成一个百亿级工业园区。

该纸尿片企业的负责人邓延告诉记者:“2015年,我们通过黔南州龙里县招商引资,从广州带上品牌和资金来到龙里县落户,2016年基地开工建设,仅仅8个月的时间第一条生产线就顺利投产。这主要得益于龙里县良好的营商环境,特别是这里的企业特派员制度。我们企业专门有一个当地的科级干部入厂对我们进行服务。特派员负责解决一些政策宣传、招工、各种办证事宜等,企业只管放心搞好生产建设就可以了。可以说,设备一上马,工人就齐了,水电就通了,各种证照也办好了。”

邓延介绍,正是依托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企业才追加投资产业园二期的建设,并很快落地生根,“一期二期项目总共占地1440亩。尽管公司有很多供应商在广东,但正因为我们迁到了这里,就吸引了其他供应商来做配套投资,未来随着全产业链的迁入,企业也不再担心生产上的问题。”据悉,该产业园全部投产后,可以帮助当地3500人就业。

社区里的就业车间

离家近、不定时 工人不愁招

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金竹花园是当地一个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个社区建设于2018年,目前已经安置了815户、3315人。该小区的就业帮扶车间里有一家制伞企业,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所有的伞都做出口。车间内的工人有的做伞架、有的做伞布、有的在车床上来回用机器轧伞,动作标准而熟练。

该企业负责人陈良柱介绍:“做伞的产业链条很长,但我们这里不只做其中某个环节,而是从伞架、伞布生产一直做到成品,然后从这里装车运到厦门,在厦门报关,然后走海运出口国外。”

陈良柱告诉记者,企业在长顺县投资建厂已经4年时间, “我们车间里基本都是妇女,她们就近上班方便照顾家庭。因此我们这边更好招人,劳动力也稳定。”

陈良柱表示,选择投资贵州得益于这里优惠的投资政策,“在这里,厂房是政府帮我们提供的,装修是他们帮忙弄好的。我们只需要装设备,而在装设备阶段政府就已经在社区里发招工通知,到设备安装完成时,工人基本都招齐了。”

张梅是2018年从长顺县鼓扬镇易地搬迁来到金竹花园的“新市民”,以往她主要通过种地谋生。来到金竹花园居住后,当地街道负责人积极帮张梅介绍工作岗位,最终她来到了这家制伞厂上班,“在这里工作最大的好处是离家近,上班不定时,如果有急事我随时可以走,现在我们家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据悉,该制伞企业在广顺县有300多个工人,分布在3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就业帮扶车间。陈良柱介绍:“这两年,我们的厂做起来了,工资也都能兑现,因此工人吸纳得很快,产业规模也扩得很快。这其实是适应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后,我们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我们准备再建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租给这家企业,这是我们今年利用广黔协作资金投资建设的。而这家企业未来也将追加投资,为当地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广州赴黔南州帮扶干部姚屹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