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是中国古代一项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历经千百年之后,郑国渠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它的历史地位、名声和作用,跟家喻户晓、名扬天下的都江堰有的一比然而,为许多人所不知的是,这项伟大水利工程的诞生,却是源自于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诡计,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郑国渠是谁修建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郑国渠是谁修建的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一项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历经千百年之后,郑国渠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它的历史地位、名声和作用,跟家喻户晓、名扬天下的都江堰有的一比。然而,为许多人所不知的是,这项伟大水利工程的诞生,却是源自于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诡计。
话说战国后期,经过多年打拼,秦国已经一强独大。它整天指东打西,不断侵略霸占别人的土地资产,搞得其他各国苦不堪言。跟秦国距离比较近的韩国,更是深受其害,时时处于一种被灭亡吞并的危机之中。在这种形势之下,当时的韩国最高领导人韩桓惠王,可真是伤透了脑筋,日子过得很是焦虑悲催。想打又打不过,想跑又没处跑,举手投降又实在是不甘心。一天到晚提心吊胆,茶饭不香,睡不安眠,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面对秦国的强力威胁,不甘心坐以待毙的韩桓惠王,整天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试图找到一个可以大幅度消耗秦国实力,逐步使其走向衰落,无力再去招惹别人,进而避免自家江山被并吞的良方妙计。功夫不负有心人,想来想去的,还真就给他想出了一条自认为是万全高妙的计策来。
话说韩国有个名叫郑国的著名水利工程师,此人在当时系顶尖的水利人才,名头大得很。郑国不仅在韩国,在诸侯列国都很有影响力。韩桓惠王决定,将郑国作为一个高级间谍打入秦国做卧底,上演一回“无间道”。具体办法是,由郑国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忽悠秦始皇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以求最大限度地耗费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尽量使其伤筋动骨,无暇顾及攻打侵略别国。这样,自己就可以争取到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以图后计了。韩桓惠王为自己的这个战略计划,取了一个很有创意的名字——“疲秦”。
一开始,这个计划进行得很顺利。郑国很容易就混进了秦国,并且得到了比较爱才的秦始皇的信任。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人才流动的黄金时期。各国为了自身发展、壮大实力,对优秀人才的引进,不是一般的重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是个有点真货的人才,在当时就不愁找不到识货的东家。在这个问题上,秦国做得尤其好。遗憾的是,到了大一统的时代,这种人才流动的好环境、好时光,便不复再有。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历代大一统的皇帝,眼光能够放长远一些,面向世界招揽人才,而不是只盯着屁股底下的龙椅,我们的大中华又会是一种什么样子?
对于郑国这样的顶尖人才,识货的秦始皇自然不会拒之门外,也不会将其闲置不用。取得了秦始皇的初步信任后,郑国便开始了“疲秦”计划的具体实施。他是这么忽悠秦始皇的:水利工程这东西,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整体。有水害的地方,它可以疏导堵截洪水,减轻灾害。没有水害的地方,它可以引水灌溉农田,增加粮食产量。咱们大秦这地方,水害现象不多,但是比较缺水,导致粮食产量不高。因此,秦国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水源不足问题。我可以帮大王您修建一条大型引水灌渠,引泾河之水浇灌秦国的大片农田。这么干,可以成倍甚至几倍地提高粮食产量,从而进一步壮大秦国的实力。
对郑国这番有根有据有分析、又有数据佐证的高论,秦始皇深以为然。于是,他便任命郑国为水利工程建设总指挥,征召调集大批民工,筹集大量财力物力,热火朝天地开始修建郑国渠。
在制定“疲秦”计划的时候,韩桓惠王大约没有想到,郑国是个实心眼且极富职业精神的人。这样的人,并不是做间谍的适宜人选。韩桓惠王可能是这么想的,所谓“疲秦”计划嘛,并不是真要让郑国去修成一条什么劳什子的引水灌渠,最好是弄成个烂尾楼、半拉子工程,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浪费秦国的财力物力、尽可能地拖延时间就成。至于让秦始皇发现被糊弄以后,郑国的小命怎么办,韩桓惠王应该是不怎么关心的,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即使被杀,也权当是为国捐躯了吧。
接受了秦始皇的任命之后,作为一个职业水利专家,郑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开展了工作。调研论证、规划线路、勘察设计、调度人力物力、指挥施工,样样做得有板有眼、有模有样。这个时候,郑国大约已经忘记了自己肩负的间谍使命,全身心地履行起了水利工程师的职责。换句话说,他是假戏真做了。因而,“疲秦”计划就于不知不觉间,演变成了“资秦”计划。一次本意为捣乱破坏的间谍活动,歪打正着地成就了一项造福后人无数年的伟大水利工程。
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郑国渠开建一段时间以后,郑国的卧底身份穿帮,“疲秦”计划露馅了。消息传出,秦国上下一片哗然——我们引进的所谓国际顶尖水利人才、指挥修建如此浩大工程的总工程师,竟然是韩国派来的高级间谍!感觉受了极大愚弄的秦始皇,也不禁大为震怒,下令砍了郑国的脑袋以泄愤。在死刑判决执行之前,郑国又见了秦始皇一面。秦始皇为何同意见郑国,这个没有查到史籍明确记载,笔者不好乱猜。但这件事说明,秦始皇并不是那种易于冲动、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的愣头青。
见了秦始皇之后,老实的郑国,对自己的间谍身份供认不讳。他也承认,修建郑国渠是一个意图拖垮秦国的阴谋诡计。但他同时很诚恳地对秦始皇说,这个原本是阴谋诡计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却演变成了一项真正利国利民的工程。郑国同时很老实地承认,实施这项耗费巨大的工程,也确实让韩国多苟延残喘了几年。但如果按计划建成,却能让秦国千秋万代长久受益。最后,郑国对秦始皇说,两者相较哪个更合算一些,大王您可以自己掂量。秦始皇一听,如梦方醒,不仅饶了郑国一命,还让他继续担任工程总指挥,善始善终地修好郑国渠。这说明,秦始皇确实是个具有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的人,不论他的性格有多么残暴。
郑国间谍案的败露,还引出了一段著名的历史插曲。秦国的一些高官,纷纷建议秦始皇从郑国事件上吸取教训,把呆在秦国的那些外来人才通通赶走,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外来人才的李斯,向秦始皇递交了一份貌似尊重人才、实则暗含歹毒用意的意见书。这份意见书,就是历史有名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的核心意思是,对那些外来人才能用则用,不能用的也不能赶到别国去为敌所用。那样做,就跟向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一样愚蠢。这里边的潜台词很明显:不能为我所用的人才,就应该予以肉体消灭,而不是赶走了事。长久以来,那么多的文史专家,都把《谏逐客书》奉为尊重人才之范本,却一直对这种阴险含义视而不见。不知他们是真看不明白,还是假装糊涂。
历经十年之后,长达三百余里的郑国渠宣告完工。这项浩大工程的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当时那样一种条件下,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郑国渠建成通水之后,秦国关中一带约二百八十多万亩(一说为四百余万亩)贫瘠农田,被改造成了高产稳产粮田。据估算,当地粮食的亩产量,提高了两三倍之多。有了郑国渠,秦国每年可增产粮食二三十万吨。以当时的人口和经济条件而论,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赚大发了的秦始皇,因此也就基本完成了一统天下的物质积累。
低水平的间谍郑国,以高水平的设计指挥能力、令人敬佩的职业精神,在为后世留下了一项伟大利民富民工程的同时,也挽救了自己的性命。当然了,这里所说的职业精神,指的是他作为一个水利工程师的职业精神,而不是间谍的职业精神。倘若从职业间谍的角度看,郑国则显然是不称职、不合格的。蹩脚另类的“间谍”、杰出的水利专家,集这两种角色于一身的郑国,足以配得上“伟大”二字。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战略角度看,韩桓惠王是个十足的蠢蛋,亏他能想得出这么一个名为“疲秦”、实为“资秦”的极度弱智的计划来。这是怎样的一种愚蠢,简直让人笑得眼泪横飞。有人调侃道,如果韩桓惠王足够聪明,应该派人去鼓动秦始皇尽早修建阿房宫那样的形象工程、腐败工程。那么做,才能真正拖垮掏空秦国,让它自己打败自己。比方说,越国在被吴国打败之后,越王勾践就用过这一招。他在卧薪尝胆的同时,想方设法忽悠吴王夫差,撺掇他劳民伤财地大修楼堂馆所,大大地消耗了国力。同时,还给他送去天下第一美女西施,以消磨瓦解他的战斗意志。勾践的糖衣炮弹非常有效果,夫差当真就自毁长城了。韩桓惠王完全可以现学现卖、照此办理,而不必自以为是地胡乱发挥,去帮秦国修什么劳什子水利工程的。
话是这么说,可韩桓惠王不是勾践,秦始皇也不是夫差。韩桓惠王知道,秦始皇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要让他吞饵上钩,不拿出点真东西来是不行的。想出这样一个“疲秦”计划,对于韩桓惠王而言,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能简单地以“愚蠢”二字论之。从实际效果看,这一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预期目标。连郑国自己都承认,“臣为韩延数年之命”嘛!如果说非要怪韩桓惠王的话,也只能怪他对于郑国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估计严重不足。
而从另一方面看,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前,秦始皇的头脑够清醒、战略定力够强。他执政的第一要务,还是富国强兵、壮大实力。大兴土木、修建形象工程阿房宫那样的昏庸之举,是在他一统天下、功成名就之后,自我膨胀、头脑发热的结果。以他的智商和性格,在强敌未灭之前,是不可能耽于安乐,干出自毁长城那样的蠢事来的。
有人说,历史是由一个个偶然的事件所写就。我以为,很多的伟大,往往产生于不经意之间。一个拙劣的间谍计划,于不经意间,阴差阳错地造就了一项功在千秋的伟大水利工程。我们在赞颂郑国的职业精神的同时,还应当感谢秦始皇的远见卓识,以及韩桓惠王的弄巧成拙。
作者简介:王离京,笔名谷荻,男,山东寿光人,195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知青、工人、教师,曾任省直机关处长、大学领导干部,二级警监。散文作家,系中国作协会员,发表出版作品累计三百余万字,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相关作品成为国内外多家著名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两度入选山东省中小学生寒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前十位重点推荐书目。
壹点号谷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