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2022# 生活的苟且,抑或是诗和远方的田野,你的选择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原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原文(陶渊明归去来辞赏析解读)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原文

#翻阅2022#

生活的苟且,抑或是诗和远方的田野,你的选择是什么?

对很多人来说,为三餐温饱碎银几两,每日忙忙碌碌,打碎牙和血吞,只能选择忍受,直至走到此生的尽头。

他们觉得,这是承受生命压力唯一选项。

陶渊明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生命如此宝贵,既然难得来这世界上走一趟,那自己应该用热爱的方式,走过这一生。

生命宝贵,如果都把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人和事上面,岂不是最大的浪费?

他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

01 生存

公元405年秋,为了养家糊口的生计,陶渊明出仕为彭泽县令,只八十多天便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某日,郡里某位督邮来彭泽巡视,下属小吏提醒他根据官场礼仪,他得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陶渊明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辞》,以明心志。

这件事只是导火索,他在《归去来辞》文章的序言中记录了此次做官以及辞官的原因:

家境贫困,靠耕田不足自给。年幼的孩子很多,米瓮里没有积蓄的粮食,养活全家老幼找不到办法。于是亲戚朋友都劝我出去做官,我虽然而有所思虑,但求取一官半职也没有门路。

还好遇到四方勤王的大事,贵人们都以广施惠爱作为美德。

我的叔父见我家境贫困,就举荐我任职于小县县令。

这时讨伐桓玄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心里不愿出远差。

而彭泽县离家只有百余里路程,往返方便。

公田里种植的粮食,足够酿酒。

故而就向叔父谋求这个官职。

到任后不久,难以适应官场环境,怀念家乡,于是有归去的心愿。

为什么呢?我本性真率,无法改变。

肚子饥饿身上寒冷,虽令人感觉难受,但违背自己的内心则更使我心力交瘁。

过去在官场中的应酬周旋,不过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役使自己。

于是惆怅感慨,为平生的抱负未能实现而深感惭愧。

我本指望干完一年就整好衣服乘夜离去。

不久前,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赶快奔赴吊丧,于是自己请求免去了职务。自仲秋到入冬,任职一共八十多天。因这件事顺遂了心愿,而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去吧!家里的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知道自己的心灵被躯体所约束,为什么独自悲伤失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已经领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回,但明白将来的事还可以补救。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确实迷失在歧路中,但还好没有走远,已感觉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往昔的行为才是走错了路。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船儿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风儿轻吹,把我的衣袂猎猎吹动。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我向行人询问前方回家的路有多远,心中痛恨清晨的阳光来得太迟。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屋子,心中欣喜,奔跑而去。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在门口守候着,等我归来。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原来种的松树和菊花仍然坚强地活着。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带着孩子们回到屋里,家人已经把美酒倒满酒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我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不由得心花怒放。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靠南窗,寄托着我傲然自得的心情,看着眼下,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安心。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每天到花园里散步,其中自有乐趣,花园虽然有道门,但经常都关闭着。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杖出去散步,随时随地可以休息,时时抬头望向远方。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气自然地从山里升出,小鸟也知道疲惫了就要飞回巢中。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阳光逐渐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我手抚孤松徘徊着,还舍不的离开。

02 生活

回到家中,陶渊明越来越爱上平淡但安闲的日子。

摒弃了所有的无效社交,他可以全身心地弹琴、读书、写诗,在家里的小院子里面散步,看云观松,甚至感觉时间不够用,不想回屋里。

此时的他,好像是一位贪玩的孩子,沉迷在自己的游戏城堡里,舍不离去。

他写下很多美丽的诗,记录下自己辞官回家后的幸福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饮酒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是一位卓越的田园诗人,他用美轮美奂的文字,呈现了乡村田园的美好生活。但他也是一位拙劣的农夫,每天清早豪情万丈地出门,一身疲惫戴月方归,结果田地里种出的杂草比豆苗还茂密。

是的,诗人的注意力,都用捕捉生活中的美去了。

每个人的注意力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他听到的狗吠,他采到的秋菊,他见到的南山,都是如此的和谐自然。

他负责发现美,他负责记录美。

种地,真不是他的专业。

文学家、诗人,弹琴,读书,写作,这才是他的生活。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回来吧!我要跟官场之人断绝往来。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的心愿相违背,出外远行又有什么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听到亲人的知心话,心情自然愉悦,弹琴读书,乐在其中,忧愁逐渐离开了我。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那块田该劳作。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有时叫上布盖小车出行,有时划一艘小船去泛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汩汩清泉,小溪流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在阳光里,万物自然生长,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走上终点。

03 生命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算了吧!生命还能有多长,为什么不放下心来,看淡生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你究竟想要去哪里?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富贵不是我所求,对修成神仙我也没有期待。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趁着春天灿烂,独自外出。暂且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在清澈溪流边吟诵诗篇。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应自然,走完这段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心态,还有什么值得犹疑的呢?

写下《归去来辞》后,陶渊明看透官场,真正归隐田园,从此没有再离家做官。

公元408年六月中,陶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

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陶渊明称病没有应征。

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陶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陶渊明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陶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去世之前,他已经做好了身后事准备,写下这篇《自祭文》,向岁月长河中喜欢他的人告别。

自祭文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

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

羞以嘉蔬,荐以清酌。

候颜已冥,聆音愈漠。

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

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自余为人,逢运之贫,

箪瓢屡罄,絺绤冬陈。

含欢谷汲,行歌负薪,

翳翳柴门,事我宵晨,

春秋代谢,有务中园,

载耘载籽,乃育乃繁。

欣以素牍,和以七弦。

冬曝其日,夏濯其泉。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

惧彼无成,愒日惜时。

存为世珍,殁亦见思。

嗟我独迈,曾是异兹。

宠非己荣,涅岂吾缁?

捽兀穷庐,酣饮赋诗。

识运知命,畴能罔眷。

余今斯化,可以无恨。

寿涉百龄,身慕肥遁,

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

外姻晨来,良友宵奔,

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窅窅我行,萧萧墓门,

奢耻宋臣,俭笑王孙,

廓兮已灭,慨焉已遐,

不封不树,日月遂过。

匪贵前誉,孰重后歌?

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呜呼哀哉!

归隐的日子,虽然物质匮乏,困苦生存,但有书有酒有诗有琴有爱人有子女有朋友有闲暇,他的生活却很有滋味,他的生命状态,更是圆融完满的。

乐天知命的陶渊明,启发了很多天才横溢的文人,也得到了他们的高度好评。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苏轼: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梁启超做《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中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陶渊明变成了海子的模样,他斟满酒杯,邀我共饮。他说: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少年时,陶渊明也曾经豪情万丈,梦想做一位好官,梦想着改变世界。20岁开始做官的他,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来自社会的毒打,他终于彻底看破红尘,回归田园。

陶渊明终身嗜酒。

晚年的他,每次饮酒时,应该都能听到这种梦想破碎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