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州铁路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丁浩

摘 要:本文在国家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调整运输结构背景下,对温州地区物流现状进行了评估,并对温州西货场西迁提出了三个选址方案,结合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产业联动、用地空间等多方因素进行了综合比选,最终推荐外垟片区方案。同时对外垟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进行了研究,以期打造铁-公-水多式联运示范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多式联运、物流基地、选址规划、布局

一、引言

我国当前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而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更加高效、智慧、便捷、经济、环保等的要求。2011年,全国货物运输总量为323.7亿吨,到2021年,货物总量达521.6亿吨,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增幅有所减缓,但十年间货运总量增幅仍超60%,实际2018年全国货运总量已超500亿吨。面对日益增加的货运需求及快速高效的生活节奏,单独依靠一种运输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的基础上组合优化,形成区域性多式联运,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1-2]。

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3],其中温州定位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随着现代物流时代的到来,物流组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温州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相对滞后,多式联运发展缓慢,在多式联运、现代供应链、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等叠加时期,在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出迁建温州西货场,结合物流园、产业园,构建区域性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对温州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企业降本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温州仓储基地历次搬迁(多式联运背景下温州西货场搬迁选址及布局研究)(1)

二、温州地区物流现状

1.地区物流概况

温州地处浙东南,制造业发达,已形成了电气、鞋革、汽摩配、泵阀、服装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是浙南地区集装箱生成量密集区。随着经济总量增长,全市货运总量增速较快,由2017年14732万吨增至2021年21534.3万吨,五年增幅超46%。从各运输方式货运分担比例表(见表1)

温州仓储基地历次搬迁(多式联运背景下温州西货场搬迁选址及布局研究)(2)

可以看出,历年来温州市货物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占总运量70%以上,其他运输特别是铁路运输发展不足。

温州地区目前办理货物运输的铁路场站仅温州西货场、乐清湾货场,温州西受限货场规模、区位局限性、多式联运便捷性不足等因素,铁路货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温州地区铁路货运占比仅2.84%。

2.物流现状评估

(1)温州社会物流成本偏高

2021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16.7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4.6%,比上年下降了0.07个百分点。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大力构建物流大通道、布局铁路物流节点、发展多式联运,其成效已初见端倪。

温州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约18%,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其中运输成本最高(49%)。若温州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例降低到全国平均水平,按2021年温州全市7585亿元GDP总量测算,将节约257.89亿元的物流成本。

(2)多式联运发展滞后、运输结构不合理

目前温州公路物流在全市物流格局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占社会货运总量的70%以上。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发展较缓慢,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大大提高了物流综合成本。

(3)现代化及信息化水平不足

供应链物流、全程物流等现代化理念欠缺;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等信息化应用不够,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导致运输车辆利用率低、空载率高,严重影响物流效率。

(4)铁路物流发展缓慢,货运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温州地区铁路物流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缺乏整体规划

温州铁路物流骨干组织作用发挥不足,未与公路、水运、航空等物流节点布局以及物流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各运输方式分工有待确定,忽视了区域产业布局等实际情况。

②空间布局不完善,辐射区域范围不足

现温州地区可以办理铁路货运的场站仅有温州西货场和乐清湾货场。温州西站自身空间发展受限,业务无法拓展;乐清湾货场服务范围有限,作为港区集疏运场站,主要辐射乐清港区及周边部分区域。温州西部、南部地区铁路货运场站缺失,北部温州西货场、乐清湾货场无法覆盖,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集聚区距离较远,集疏运成本较高。

③功能单一、铁路货运品类不足

目前温州西货场规模较小,货运能力较弱,以怕湿货物、集装箱、水泥运输为主,且货运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物流需求大的企业或特殊货物运输;乐清湾货场服务乐清港,主要运输大宗货物或集装箱。物流功能较单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温州亟需依托铁路重构多式联运体系。

三、铁路物流基地选址规划研究

温州西货场作为地区唯一综合性铁路货运场站,占地总规模约230亩,由于其现有规模小、设施陈旧,难以满足高效、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位于中心城区,周边多为商住区,与城市整体发展不符;且无进一步拓展空间,难以开展多式高效联运,同时大量货车进出对城市内部交通影响较大。《温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8-2030年)》中明确:温州西站承接温州站的客运功能转移,温州西站既有的货运功能往西部外迁,减少铁路货运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具体货站选址建议进一步深化研究。故启动温州西货场迁建对城市发展、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选址原则[5-8]

温州西货场搬迁选址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位于交通良好地区

交通条件是影响物流效率及成本的重要因素,铁路物流基地选址应将是否具备良好的对外交通通道作为重要评价因素,周边宜具备多条铁路、高速公路、主干线,并临近港口作业区,满足城市货物快进快出的物流需求。

(2)位于城市近郊地区

物流周边每天有大量车辆进出,一是会产生空气和噪声污染,二是对城市道路交通通行存在交叉干扰,故物流基地宜选址近郊区,既能满足城市内高效物流运转需求,又可减少物流基地对城市交通环境、生态环境影响。

(3)位于货源聚集地区

物流基地主要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应紧靠产业集聚区附近,如省级产业集聚区、省级工业园区、大型专业市场等货源生成区,可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4)位于土地资源充足地区

物流基地规模一般较大,周围还需要预留足够的拓展空间,同时,以物流基地为核心,周边还将聚集大量物流运转企业,因此,需具备充足土地空间,合理利用土地。

2.选址方案

结合温州市物流规划,为了适应温州物流布局的需要,铁路物流基地在既有铁路车站附近及能够辐射周边产业园区的位置进行选址,同时根据温州市城市整体发展规划,温州西货运功能将西移新建,考虑落地可能性和建设推进时序,本文在潘桥、仰义和外垟片区共选取三块区域进行研究,其地理位置见图1所示。

温州仓储基地历次搬迁(多式联运背景下温州西货场搬迁选址及布局研究)(3)

图1:选址方案地理位置示意图

(1)方案一:潘桥片区

选址区域位于杭深铁路上既有瓯海货场及周边区域,见图2所示。瓯海货场位于高铁新城南部,现状总规模约380亩,受技术条件和行车要求限制,暂未启用。

温州仓储基地历次搬迁(多式联运背景下温州西货场搬迁选址及布局研究)(4)

图2:潘乔片区选址区位图

交通条件:周边有绕城高速、G330及福州路、宁波路等主干道,从现状交通集疏运条件来看,瓯海货场对外交通便捷。

瓯海货场紧邻潘桥物流园,但与规划藤桥轻工业产业园(20km)、中国鞋都产业园(13km)距离较远,无法高效实现产业联动。南侧存在170亩拓展用地,总规模可达550亩。

(2)方案二:仰义片区

选址区域紧邻金温货线双屿站,位于104国道以北,绕城高速北线以南,金温货线西侧区域,西面紧邻山区,见图3所示。

温州仓储基地历次搬迁(多式联运背景下温州西货场搬迁选址及布局研究)(5)

图3:仰义片区选址区位图

交通条件:有金丽温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北线、104国道、330国道,但受高程限制,进出物流基地车辆仅能通过104国道疏解,公路交通条件不便;无直接水运码头衔接,距离下岸港口约6km。

104国道南侧为规划仰义商住区,东侧、北侧为公路,西侧为山体,物流基地无进一步拓展空间。与周边产业园存在一定距离,距离中国鞋城约4km,距离藤桥轻工业产业园约9km。

(3)选址方案三:外垟片区

选址区域位于外垟片区竹桥村附近,环山北路以北贴近山边区域,接轨外垟站,见图4所示。

温州仓储基地历次搬迁(多式联运背景下温州西货场搬迁选址及布局研究)(6)

图4:外垟片区选址区位图

交通条件:水运有瓯江水运航道;铁路有金温铁路、温武吉铁路、乐清湾支线;对外公路有金丽温高速、绕城高速、G330;城市道路主要有环山北路、渔腾公路、苍南公路,交通优势突出,距离下岸港口约3km,具备开展铁公水三式联运条件。

周边可开发用地较多,同时紧邻藤桥轻工业产业园,可实现产业联动。

3.选址方案比选

各选址方案优缺点综合比选情况见表2。

温州仓储基地历次搬迁(多式联运背景下温州西货场搬迁选址及布局研究)(7)

综合分析,外垟片区对外集疏运条件良好,可打造铁-公-水多式联运;用地条件好,具备远期发展条件;与周边用地功能相适应,可与产业园实现高效联动发展。从区位条件、集疏运条件、多式联运条件、实施难度、产业联动、用地条件综合考虑,推荐外垟片区选址方案,主要服务温州鹿城区、瓯海区北部、永嘉县西部及丽水市东部部分区域内的产业物流。

四、物流基地布局规划

在上述选址研究基础上,以“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为总体原则进行外垟物流基地功能布局研究。结合《温州西货场迁建暨新建外垟铁路物流基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外垟铁路物流基地近、远期货运量分别为393万吨、586万吨,主要开展散杂货物、包装成件货物、集装箱(中欧班列、国内班列)、笨重货物、商品车运输,物流基地各功能区规模设置及设施设备配置与近、远期运量相匹配,满足近、远期运输需求。根据国铁集团《铁路物流基地发展规划及2020-2022年建设计划》,外垟铁路物流基地定位为国家二级铁路物流基地,预留进一步升级发展条件,规划总面积880亩,分二期实施,一期实施530亩,以排洪渠为分界。

整体布局分为3大功能区:多式联运区、综合服务区、增值服务区。多式联运区设置散杂货物作业区(规划1束2线,装卸有效长200m,预留1束2线)、怕湿货物作业区(规划3台夹4线,尽端式布置)、集装箱作业区/笨重货物作业区(规划2束4线,近期满足半列装卸,远期整列装卸)、海关监管区、商品车储运场、堆箱区、集拼箱区及铁水转运区;综合服务区主要包含综合办公区、停车场、食堂宿舍等功能;增值服务区规划预留金融物流、流通加工、市场交易、商品展示、期货交割等区域。

整体功能区布局从规模大小、集约用地、运输作业便利性、环保、美观等角度出发,办公作业区设置于主出入口旁侧,便于物流基地整体运营管理;散杂货物作业区设置于邻近山边区域,由铁路咽喉区进行隔开,利于环保、城市美观;怕湿货物作业区、城市配送区布置较为灵活,结合其规模大小充分利用山坳区域进行布置;由于集装箱运输是发展趋势,其运量较大,集装箱、笨重货物作业区通常设置为整列作业,结合地块情况,设置在中间区域。

考虑作业便利性,邻近集装箱作业区设置堆箱区、铁水转运区及集、拼箱区;集装箱作业区同时开展商品车、中欧班列运输,在其尾部设置海关监管区、商品车储运场,以便提高作业效率;利用余下不规则用地设置甩挂作业区,在邻近环山北路附近设置一些增值服务区域。铁路作业区在临近环山北路设置两个出入口,内部形成环形交通流。外垟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见图5所示。

温州仓储基地历次搬迁(多式联运背景下温州西货场搬迁选址及布局研究)(8)

图5:外垟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示意图

五、结束语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作业效率,这是国家“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重点发展方向。加快布局建设生态、智慧型多式联运铁路物流基地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温州物流发展现状着手,基于城市发展规划,对温州西货场选址规划方案从多维度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推荐选址外垟片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功能布局研究,打造铁-公-水多式联运示范区,以高效集疏运体系降低城市物流成本、缓解交通压力,支撑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