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弓杆及其功能?

弓杆是琴弓的最重要的主体部件。弓杆的用料、形状、弧度、粗细的分布,弹跳点和平衡度的设计等等,都是决定琴弓音色好坏及演奏性能的重要因素。

箭杆的大小区别(什么是弓杆及其功能)(1)

早期的琴弓材料有格莱尼、鸡翅木、铁木、蛇木及其他不同品种的巴西木料。自十八世纪以后,琴弓制作师大多选用生长在巴西的伯南布哥省独有的一种珍贵树种的木料,因此也名为伯南布哥木(中文也称苏木)所製成。这种木材具有高品质的琴弓所需要的所有重要特性:硬度强、弹性好、重量适中、经久耐用不易老化;最可贵的是由于它的木质纤维特别长,它的振动幅度振动频率和振动延续时间都优于其他任何种类的木头,这种难得的物理特性使它能发出很优美的丰满的声音。再者,伯南布哥木料也十分美观,其中之佳材有著深棕的颜色,时间越长越清晰地呈现出漂亮的木质纹理和木射线。少数极品的木料在上了优质清亮的油漆后,可以从里向外透出像丝绸一样的光泽,更加美丽迷人。

箭杆的大小区别(什么是弓杆及其功能)(2)

好的材料在琴弓杆的制作中固然至关重要,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弓杆的形状、长短、弧度的正确,杆身粗细分布的比例,工艺的优劣等等也都是决定一枝琴弓能否成爲好的演奏工具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琴弓弓杆的弧度。这也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发展过程的。早期的巴洛克提琴弓杆的弧度是像二胡那样,弧度是向上弯的。到了十八世纪下半叶,一个长期生活在英国的德国人W. Cramer(小提琴家、製弓师)製作的提琴弓改变了弧度的走向,即是把弧度的走向改成弧度向下,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是古提琴弓迈到现代琴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个变革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的音乐演奏开始从室内及宫廷向音乐厅演奏的进展所需要。

小提琴脱离了为其他形式音乐伴奏的地位而提升为主要的独奏乐器。新出现的小提琴曲目对弓法高难度技术有多种新的要求,它要能演奏连弓、顿弓、跳弓、三个或四个音的和弦,以及多种的音色变化。

箭杆的大小区别(什么是弓杆及其功能)(3)

1780年,伟大的意大利提琴演奏家维奥蒂(Viotti)来到巴黎。他凭着与著名的製弓家族图特(Tourte)的亲密关系,对琴弓的设计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因此佛兰素斯-图特(Francois Tourte)所设计和製作的琴弓便成为现代琴弓的最后定型。

整体来看,早期法国製弓大师们的琴弓的弧度(1790-1870年间)都不是很夸张,从弓尖至上半弓的10公分处,只有很微小的弯度,整个弓子的弧度比较平缓。把弓毛上紧后,看上去弓都比较平直,这种弧度设计可以使弓子得到较柔和的弹性和高品质的音色。

到1880年至1930年,琴弓杆的弧度变得很大,在靠近弓头的上半部,弧度会弯得特别夸张,而下半部则几乎没有弧度显得非常平直。这样的弧度张力更大,有利于演奏力度的释放,但同时也损失了发音的圆润和细腻。

箭杆的大小区别(什么是弓杆及其功能)(4)

从1930年至今,弓杆的弯度变得较为均匀和有规律。特别在靠近弓头的杆部其弧度比早期的弓弯度略大些许。这样力度较好,演奏性能和音色都能令多数使用者满意。当然有些独奏家以音色甜美为第一考量,还是偏爱早期的老弓子。再者,木材的硬度也对弓杆的弧度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说来,使用较硬的木材,可以把弧度做大一些,较软的木料就要把弧度做小些。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有很多制作师(包括一些演奏家的要求)会把偏软的弓杆弧度做得大一些,以为能增加弓子的张力,他们没注意到弧度增大固然可以提高纵向的强度,但是横向的张力会由此失去更多,从而使弓子变得更软,平衡性更差。另外,过大的弧度对发音和演奏性能都没有好处。

箭杆的大小区别(什么是弓杆及其功能)(5)

弧度是弓子的灵魂,整个弓杆(约71公分)的弧度高度总量与每个弓段十公分左右的分配并不是均等的,同时,弓杆的粗细比例设计与弧度设计也是直接相关联的,这是一项隐形的技术,很难直观感知判断,这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从中找到认知和规律。

版权声明:本文由琴界网·曹氏提琴(中国)直营店提供,部分所载内容来源于各大网络平台,仅供参考、交流、学习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