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军
说起豆芽,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道家常菜,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口感爽脆,广受欢迎。
豆芽洁净、柔细、廉价、亲民、脆嫩……在中国医药最早著作——东汉结集的《神农本草经》中,以“大豆黄卷”称谓。说此物在春初发制为佳,“以井华水浸大豆,候芽长五寸,干之即为黄卷。用时熬过,服食所需也。”小小豆芽,最初竟是道家养生之物!
记忆里小的时候,常听大人说起,每到夏天时节,乡下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发豆芽的。一来要把发好的豆芽拿到菜市场上去卖个好价钱,以贴补家用,二来在当地人的餐桌上豆芽是一道常有的菜,可以凉调也可以热炒。豆芽菜深深的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豆芽菜好吃,但并非没有技术含量。谁都能泡出来事实不假,掌握不好温度湿度,不及时淘菜换水,享受的豆芽菜就不一定是一个层次和品质了。
在我们村,妇女们一般都能泡豆芽。传统的泡豆芽必须要用底侧开一小孔的瓦盆(瓦缸渗水透气,泡出的豆芽更加鲜嫩好吃),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选用黄豆或者绿豆作为主料。
自己发制豆芽,初始若选人才——面对豆子,一定要精挑细选看是否有坏豆。将选好的豆子,用冷水把洗干净,洗的时候不能太用劲,避免伤到豆子外皮;洗干净的绿豆均匀的平铺在瓦盆里面。先用滚开水泼击,随后立马加凉水直至水温不烫手为止,这谓"开水击,凉水救",以促发芽。
在瓦盆上面压上重物。重物用另一盛水盆代替,并可酌情加减水以调节重量。豆芽在重压下逆势生长,必会越长越粗壮。连续泡三-五个小时,倒出头道水。要换水时,先塞上小孔,再注满清水,稍停片刻,拔掉塞子,垫高孔的对侧,换洗的水就会流个干干净净(每天共要换三~五次水)。
待到豆芽长到三四公分时,就要每天漂淘一次豆皮,换一次缸。绿豆芽中间不用漂淘去皮,一直长到出缸。漂皮时,把豆芽倒入放满水的大锅里,用笊篱捞走浮在水面上的豆皮。捞出豆芽再装入土缸里,缸口处用纱布盖严,避免豆芽见光变绿,再用水泥盖盖上,上面用一二十斤的石头压上,不压石头,菜长的太快,又细又长,品相不好,也影响口感。印象中,每个夜晚,母亲在点着煤油灯的屋里给豆芽滤水,把大石头抱上抱下,直到深夜,精心照看着这些鲜活的小生命。爷爷或姐姐在院子里不紧不慢地压着水,泡菜的时光如井里的水慢慢流淌,一直持续到我读初中。
豆芽几天能泡成?这取决于温度。一般豆子刚发小芽时,用大水浪掉豆皮就可以食用。冬季天冷生长慢,就是放在火炉旁或热炕上,一般也得五六天,夏天则快多了,两三天就可食用。
豆芽可做许多菜,蒜苗炒豆芽,就米饭香脆爽口;粉条豆芽菠菜油辣子一凉拌,素菜一碟,却胜过荤菜凉盘;吃火锅最后涮一道黄豆芽,可把满嘴巴麻辣油腻除掉。......不过,豆芽菜最拿手的角色还是做汉中面皮的配角。不知是面皮提高了豆芽菜的价值呢,还是豆芽菜成全了面皮的知名度,汉中人吃面皮历来必用豆芽做佐菜。小时记忆中凡进面皮店的人没进门就扯着嗓子吆喝:“来一碗,多放豆芽菜,多调红油辣子。”人人放心大吃,没有听说过吃豆芽有什么不安全。
这么多年过去,在市场上看到豆芽菜,脑子里总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小时候家里泡菜的场景。泡豆芽菜的记忆像刻在我年少的骨头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记忆也逐渐深刻清晰。待我读懂当年我家这道工序繁琐的纯手工泡豆芽菜时,我已到而立之年,也是在这时,才懂得了父母的勤劳善良、不畏困难、乐观向上、坚守诚信的品质。也更怀念那时一大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时光!
庚子年秋于弥阙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