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俄国的十月革命,许多人惯性思维便直接认为是在十月份发起的革命运动。可事实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
当时武装部队以底层的劳动工人为主的无产政党,包围了临时政府,并于凌晨占领,最终以资本主义所组成的临时政府溃败而告终。
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更多的是沙皇专制下实行的资本农奴主义,上层剥削中层,中层打压欺诈底层。
这一系列的剥削措施,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受到不平等待遇,继而引发了社会大面积不满。
政策与经济的相互打压下,出现人民罢工游行,生产力滞后,经济下跌等等问题。继而需要新的思想力量,来改变现今的社会风貌,这便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缘由。
革命的起义往往因为阶级矛盾的激化,包括对外战争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第一次世界战争,同样影响到国内人民生活,导致了底层人民的揭竿而起。
在此之前,以列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主义者,宣扬的无产阶级理论已经在知识分子之间受到了较高的追捧,得到了底层工人的热烈支持。
种种机缘巧合下,十月革命爆发了。
时间回到11月7日的前一晚,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作为总指挥的他,亲自指导着这一场轰动国内外的战争。
从6日凌晨到7日,伟大的武装队伍在领导层的指挥下,用最快速度抢占了以火车站与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车站为代表的重要出入口,成功地拿下了关键的筹码,取得主动的地位。
而在当晚,有件特别巧合的事情发生在起义前,一些武装士兵为了鼓舞军心又或者是恐吓临时政府,利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射了几枚哑炮镇压敌军。
其实这次起义之前,临时政府已是四面楚歌,在十月党与保皇军团等亲沙皇势力攻击下,威信尽失,陷入残局。
一战的失败,更使得民众怨言沸起,这离临时政府被人民群众推翻更进了一步。临时政府被逼无奈,发起最后的反抗,逮捕武装队伍中的重要领导。
这也就导致了列宁极力说服了中央其他成员后,决定提前发起这次推翻临时政府的革命活动。
一切准备就绪,在伟大领导人列宁宣布发起围剿的命令后,革命士兵与起义工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包围了冬宫,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围白刃战。
数小时后,胜利的捷报传了出来,武装队员获得了全部的胜利,资产阶级政府终于被推翻。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点燃了希望之火,俄国在当时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成为社会主义的领头羊。
简单来讲,十月革命是一场弱权武力包围资产主义政权的武装起义,由底层劳动人民所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那十月革命既然发生在11月,为何不叫十一月革命,而叫十月革命呢?
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俄国实行的是一个名叫儒略历的纪年法,不同于现在的公元纪年法。儒略历以365天为一年,也是每4年为一次闰年增加1一天而计算。
这种在当时看来极为先进的纪年法,在民间受到广大推崇,继而流传到了欧洲大陆上,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后来在经过一些人的计算下发现,128年后就会多出一天,这导致以后的年数会逐渐偏离正轨。
在1582年,罗马教皇提出了现在的公历纪年法,然而不幸的是,这一准确的方法并未得到一些国家的认可。沙俄便是其中之一,他们继续沿用旧的儒略历法。
而10月革命,是发生在儒略历的10月25日,即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俄国日历。故而流传下来的十月革命,其实真实发生时间是在十一月。
为纪念这伟大的日子,遵循旧历习惯,因此才叫做“十月革命”。
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产物,而新的产物,往往是因为人的思想得到新的交流。马克思当年四处流浪,积攒经验,才得以写出了解放全人类思想的“资本论”。
继而当时的俄国,急需一种新的意识态才解放全国人民。工人阶级的罢工,是一种表达方式,底层人民团结一致,针对他们的敌人---万恶的资本主义,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无产阶级革命队伍。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全世界传递出一种新的思路。以自由平等为基础,马克思理论相结合,工人阶级与劳动阶级为主导力量的新政治领导方式,发展成为了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苏联。
十月革命带来了全新的社会道路,于是,像蒲公英种子一样的自由新民主思想,在世界遍地播撒了种子,全新的世界局面就此打开。
中国便是其中一个,受苏联启发,决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此之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直在模仿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
然而,不符合国家实际情况发展的错误方式,导致不得不转变思想,发展其他道路。
在这时,十月革命为国家带来了希望,开启了新的社会民族面貌,于是才有了现今的新中国。
十月革命的胜利,对当时全世界也有着重大影响,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更为重要的是,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很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在现今,除资本主义以外,还有一种强大的力量----第三世界人民组成的社会主义。它结束了资本主义独霸天下的局面,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当然,回顾历史上众多的起义事件,十月革命或许算不上特别轰轰烈烈,可它的胜利,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参考资料:《俄历》、《俄国十月革命 》
图片部分源自《参考消息》,部分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