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走进杨家埠木版年画)(1)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走进杨家埠木版年画)(2)

年画是对春节最温暖的回忆,承载着中国人深厚的感情。

年画,始于古代“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年画在新年时张贴,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盼,故得其名。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年画衍生成为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走进杨家埠木版年画)(3)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我市,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围绕年画制作技艺,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让年画艺术生动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木版年画演绎艺人的匠心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是一朵永开不败的民间艺术之花。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走进杨家埠木版年画)(4)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与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并称为全国三大木版年画。2006年,杨家埠木版年画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杨家埠,我们见到了91岁的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的第十九代传人杨洛书老人,同时他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2002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杨家埠年画的头一道工艺是起稿画样,即构思、构图和画出样稿;第二道工艺是雕刻木版,版材都选梨木,经过锯、刨、铲等一系列工序,再用刻刀进行雕刻;第三道工艺是手工印刷,杨家埠印刷年画一般都用宣纸、毛边纸。”杨洛书向记者介绍道。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走进杨家埠木版年画)(5)

25岁时,杨洛书掌握了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的全过程,对刻版尤为擅长,他独创“刀头具眼、指节灵活”的雕刻口诀,其作品令人称绝。“平时刻的都是硬木,你得把刻刀插在木头里,让刻刀在木头里走,必须得用气用力,不然刻不了,70多年我都是这样用力,骨头已经变形。”杨洛书用毕生心血践行着艺人的匠心精神。经过70多年的潜心修炼,杨洛书制作的年画既秉承传统,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构图生动、夸张,刀法粗犷、质朴,韵味十足。

“如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经过不断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已成为寒亭区乃至潍坊市的靓丽名片,我们杨家埠的子孙很多都在从事木版年画印制工艺,他们的加入,让我们的木版年画有了生机。”杨洛书笑着说道。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走进杨家埠木版年画)(6)

《连年有余》《衔钱进宝》《天官赐福》《立刀门神》……一幅幅色彩鲜艳,独具美好寓意的年画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走进杨家埠木版年画)(7)

“只要版本、工具、原料等‘活化石’还在,木版年画这一传统工艺的留存就没有问题。但是,要让古老年画被今天的人接受,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必须革新和发展。”非遗传承人张运祥介绍道,也只有真正的创新,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才能让年画融入现代生活。上世纪80年代,张运祥和父亲率先将木版年画制作成流行挂历,市场反响热烈;基于“年画从诞生起就是乡村式绘画”的精神,他们将收藏年画制作成精致画册,成为深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和礼品,有效传播了杨家埠木版年画艺术;“文化衫”流行街头时,张氏父子适时印制“木版年画”T恤,杨家埠木版年画一时成为城乡流动的风景……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走进杨家埠木版年画)(8)

“只有让木版年画艺术融入现代流行文化,才能够实现民间艺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也才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它。”张运祥向记者说道,现在他希望通过努力让年画制作技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利用民间工艺进课堂等方式,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木版年画,在传承民间技艺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的文化自信。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走进杨家埠木版年画)(9)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