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物理学史专题(1)

物理学史

1. 牛顿研究了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发现它们间的引力跟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遵循同样的规律。牛顿在研究了这许多不同物体间遵循同样规律的引力之后,进一步把这个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于1687年正式发表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

2. 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100多年,万有引力恒量仍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直到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了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引力常量。其重要意义在于不仅用实验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而且开拓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实用价值,可以用实验测天体质量、天体密度等。

3. 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这使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原因。在密立根实验之后,人们又做了许多测量。现在公认的元电荷的值为e=(1.602 177 33±0.000 000 49)×10-19C,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 e=1.6×10-19C。

4. 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5. 安培总结出判断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的左手定则。

6. 法拉第首先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

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

法拉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它们都与变化和运动相联系。

7.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8. 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较早发现了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研究辉光放电现象时认为这是从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他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

9. 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

①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②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10.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该粒子后来被称为电子。电子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三大发现之一。

11. 丹麦物理学家尼·玻尔,于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玻尔原子理论。

12. 贝克勒尔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后来一些科学家利用放射线轰击其它元素的原子核,相继发现了原子核内存在质子和中子。

13. 1919年,卢瑟福利用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17和一个新发现的粒子:

He N→O H。这是人类首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他测定了质子的电荷与质量,知道它是氢原子核。以后人们又用类似的方法从氟、钠、铝等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因而人们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14. 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产生了碳12和一个中子,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且发现了中子:

He Be→C n

15.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他的博士论文里大胆地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是λ=h/p,式中h是普朗克常量,p是运动物体的动量。人们把与运动着的物体相对应的波,叫做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电子束的衍射实验,有力地证实了德布罗意的假设。

16. 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17.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E=mc2,式中c=2.9979×108m/s,这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这个方程告诉我们,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正比关系。物体的能量增大了,质量也增大;能量减小了,质量也减小。

由于c2=9×1016m2/s2非常大,所以对质量很小的物体所包含(或具有)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对此,爱因斯坦说过:"把任何惯性质量理解为能量的一种贮藏,看来要自然得多。"

18. 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19. (2014新课标Ⅱ)35.[物理——选修3-5](15分)

⑴(5分)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CE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E.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20. (2013新课标Ⅰ)14.下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物理学史专题(2)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21. (2013新课标Ⅱ)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BD)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环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2. (2012新课标)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D)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23. 在电磁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关于物理学家及其贡献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库仑扭秤可用于检验真空中任意两个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与距离和电荷量间的关系

B.法拉第提出的电场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电场,因此电场线是电场中存在的有形力线

C.法拉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它们都与变化和运动相联系

D.富兰克林通过实验直接测得了电子电荷量

提示:库仑扭秤实验,无法定量测量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

24. (2013海南卷)7.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BCD)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5.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重大的发现和实验,对人类的进步起很大的作用。关于这些发现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物理学家焦耳用各种方法测定了热和功之间的关系,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B.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它既能处理低速运动,也能处理高速运动,既适合于宏观物体,也适合于微观物体。

C.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做了许多实验,透彻研究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了磁产生电的条件和规律。根据这一发现,人们发明了发电机、变压器。

D.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绕原子核运动。

26.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进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方法,如分析归纳法、演绎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等。在下列研究中,运用理想实验法进行研究的是(D)

A.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 B.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

C.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伽利略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27. (2010黄冈模)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实的是(BD)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由库仑通过扭秤实验证明并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

B.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后来由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由卢瑟福通过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予以证实

D.贝克勒尔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后来一些科学家利用放射线轰击其它元素的原子核,相继发现了原子核内存在质子和中子。

28. 对玻尔的原子理论的评价和议论,不妥当的有(C)

A.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观念

C.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

D.玻尔理论是把卢瑟福的学说和量子理论结合,以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的明线光谱作为实验基础而提出的。

PAGE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