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农村普通家庭近三十年的生活变化轨迹,亦苦亦甜倍加珍惜。有的人出生的起点是我们无法企及的终点,但是日子需要一步一步过。

93年出生于农村的我,10岁以前,父亲给村里个体户做零部件代加工,每天能挣10块钱左右,母亲除了照顾全家的生活起居,例如做饭,洗衣,做衣服,下地干活,也给父亲打下手。那会我在村里上学,一学期的学费是90块钱,书本费学杂费大概30块钱。家里有一辆28大杠自行车,全家出行就靠它。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变化)(1)

小时候去外婆家的场景

去姥姥家的时候,爸爸前边载着我,后边载着我妈,我的手还时不时被车闸挤到。边走边说笑,甚至还中途停下来摘些花花草草,嬉闹一会。路上遇见了熟人,还会互问“用不用捎信”,因为普通家庭没有固定电话,靠村里广播站的固定电话和亲戚沟通,一分钟1毛钱,全村大多家庭都是去广播站接打电话,个别富有家庭有大哥大bb机。这让我想到了很美好的一句话“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变化)(2)

广播站的公用电话

10岁那年,因为非典(2003年)个体户的经济不太好,父亲跟从建筑队去搬砖,砌墙,一天30块钱,也是风雨无阻,我每天在大街口抱着1岁的妹妹等着爸爸下班回家,看着他费力地骑着28大杠,越来越黝黑的皮肤和满身的疲惫,很是心疼,那会他才31岁,就这样坚持了3年。

因为我从小个子矮而且胆小,28大杠自行车高到我胸口,直到12岁都不会骑自行车,看着其他同学8岁就有属于自己的小型自行车,并且骑着到处玩,心理是羡慕且自卑的,终于到了我12岁要上初中的暑假,家里买了第一辆小型的自行车,我学会了以后,自己骑15公里去上初中的寄宿学校,风雨无阻,记忆中花了160块钱。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变化)(3)

家里第一辆小型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我骑了初中和高中6年,悉心呵护,每次回家都会用水冲洗一番,看起来是崭新的。2005年,我上初一,妈妈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份工作,每个月能挣600块钱。在父母的共同努力下,爸爸买了他的第一辆摩托车。走到哪里更快了一步,感觉还挺骄傲。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变化)(4)

第一辆隆鑫摩托车

2007年,我爸买了第一个诺基亚手机,全家很开心,可以跟亲朋好友自由联络了,但是那会移动的套餐并不是很优惠,发一条信息一毛钱,打一分钟电话也得一毛钱,所以还是省着用。一用就是6年,也不坏。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变化)(5)

第一部诺基亚用了6年

2008年,我上高一,我们村开始普及电动自行车,我家又拖了后腿,几乎家家户户都骑上电动自行车以后,我们家还是没舍得更换,是我二大爷家淘汰的一辆电动车给了我们。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变化)(6)

第一批电动自行车又长又大又重

骑了1年以后,彻底报废了,同时我家把28自行车卖废铁了,当时父亲的月工资大概是1800,母亲的工资大概是1000块,终于狠心买了辆杂牌的电动车,那会已经精美一些了。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变化)(7)

杂牌电动车

2010年,买它花了不到1000块钱,这足以让我欣喜不已,因为我已经是高中生了,去城里约同学玩,大概是5公里,别人都是骑电动车,我每次都是骑我的自行车,每当同学问起“你怎么不骑电动车”,虚荣心作怪,我都不好意思回答,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这下好了,我可以在同学面前不用低人一等了。可是,眼看就要上大学走了,我的重心放在了憧憬大学生活,家里的一切仿佛跟我断了联系。十几年后的今天,才听妈妈说,上大学去的第一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是预支的8000块工资。老板人还是不错的。当时父亲的一个月工资大概是3000块,母亲是1800块左右。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变化)(8)

母亲简陋的记工

爸妈都是小学学历,一直是打工,从来没有做过生意。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及时记录下来自己的考勤,看着这些可爱的字体,很心疼。转眼间,2016年我大学毕业了,这几年间整体的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虽然还是打工的身份,在县里父亲可以拿到5000的薪水,母亲可以拿到3000的薪水。不过妹妹也在2021年开始上大学了,高考成绩优异581分,选的法学专业,目标是考研,父母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至少7年的供学之路。而且至今家里并没有买汽车,只是两辆新款的雅迪电动车和一个电三轮车。因为弟弟刚成年,还得给他攒钱娶媳妇。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变化)(9)

我家新换的新款电动车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变化)(10)

干农活的好帮手

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近30年的生活变化轨迹!是不是节奏很慢?无论如何,父母踏实肯干,紧衣缩食,辛勤了一辈子,才把我们兄妹三个养大,实属不易。他们没文化没学历,没有做生意的头脑和资金,但是是我们一路的坚实后盾,为我们子女付出了毕生心血,我们已经长大,需要靠自己的文化和学历,以及勤劳的双手,让父母老有所依!加油前行,不攀比不妒忌,进自己最大努力,让父母老年享上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