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1)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2)

从前,汾河上没有桥,百姓往来唯有靠渡船。上世纪40年代,为了方便输送军用物资,开始在汾河上建桥。

历史的车轮飞速前进,我们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告别了落后的工具,画上了科技的符号,如今的太原汾河,已经有23座横跨东西的桥梁。

No.1

新兰路漫水河桥

No.2

柴西公路汾河桥

No.3

高速北环汾河桥

No.4

太古岚铁路桥

No.5

柴村桥

柴村桥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始建于1992年,是金桥大街跨汾河链接东西两岸的主要桥梁,同时也是过境货车的主要通道之一,是太原市的北出口之一。柴村桥桥宽34.52米,双向6车道,在桥的南北侧分别为宽3.75米的非机动车道,再往外侧是分别3米和1.5米宽的人行便道,两侧是通往滨河东西路的立交匝道,与滨河东西路立体互通。

No.6

太白铁路桥

No.7

摄乐桥

2016年,太原市第一座独塔扭索面斜拉桥——摄乐桥开建。摄乐桥全桥共有64根斜拉索,分成16组,每组4根。最长约150米,最短约85米,主桥造型全国独此一家。拉索从远处看如同渔网,正是“空间扭索”含义所在。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3)

No.8

北中环桥

北中环桥于2013年正式开建。北中环桥是世界上首座反对称五拱、反对称五跨、非对称斜拉索桥,开工建设当年实现全线竣工通车。这座桥造型现代,宛如一条腾飞巨龙。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4)

No.9

胜利桥

上世纪60年代末,太原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开始着手设计胜利桥。1970年9月,全长487.6米的胜利桥建成通车。这是一座双曲拱连续拱桥,它的特点是构件拼装、造价低,便于施工,工期快,代表了当时国内桥梁建设的新趋势。

No.10

漪汾桥

1992年建成的漪汾桥是中承式连续拱桥,最大的亮点是桥两侧一个个犹如彩虹般的红色的桥拱,成为城市新景观,具有划时代意义。漪汾桥一直作为太原市的一座地标式建筑,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形式的城市形象宣传中。此后,漪汾桥进行了改扩建,原来的混凝土桥面改成钢桥面,减轻桥面的自身重量,提高了承载能力。非机动车道新建上承式拱桥结构,与原有的拱桥形成呼应。桥的侧面加了钢结构,使整座桥看起来更精致。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5)

No.11

迎泽大桥

迎泽大桥始建于1953年。1996年,旧迎泽大桥和不远处的“洋灰桥”一并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主桥长511.6米、宽50米,包括双向8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和2条人行车道的特大型现代化桥梁。新迎泽大桥采用了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技术,即整桥连续,桥面没有一条接缝,这项技术在当时属于全国领先水平。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6)

新华社 图片

No.12

双塔街管线桥

No.13

南内环桥

南内环桥属预制装配式预应力变截面连续桥梁,全长590.5米,创造了省内桥梁史上的多个之最:预应力运用之最,预制装配转换体系之最,全飘浮抗震体系之最(也是国内之最),钻孔灌柱装65米深度之最。南内环桥由7座桥梁组成,包括南内环主线桥(主桥和东西引桥)、南北幅人行景观桥和4座匝道桥。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7)

No.14

老军营南内环汾河隧道

上世纪70年代初建造的老军营南内环汾河隧道桥是我省修建的第一座隧道桥。

No.15

长风桥

2001年,太原实施南移战略的标志性建筑——连接长风大街的长风桥建成。长风桥主桥长571米,宽52.5米,超过了当时的迎泽大桥,成为新的“第一桥”。

No.16

跻汾桥

跻汾桥,太原首座大跨度景观步行桥,2013年建成。东起学府街,跨越汾河,西与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相接,整个桥体采用全钢结构,全长1.1公里,桥面单幅宽6米。其造型为两条纽带,双弧交叉的桥面与连续变化的连接杆件,形成了一个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蕴含着新旧传承的含义,被誉为架在汾河上的“摇篮”。就是因为它是一座专用人行桥,也是省城首座大跨度景观步行桥,所以取名跻汾桥。“跻”,有登、上升之义。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8)

No.17

南中环桥

2010年,外观设计宛如大雁展翅的南中环桥开建,双向8车道,主线全长2608米,与东西立交桥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9)

No.18

祥云桥

2008年,自奥运火炬在太原传递那一天起,西起新晋祠路、东接龙城大街的祥云桥正式开建。祥云桥在设计上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三根弯塔柱组成斜拉桥主索塔结构,全高100.5米,三根弯塔柱形成了三维变化的结构组合,索塔空间呈火炬状造型,仿佛一朵迸发灵感与创新精神的火焰,该桥建成于2010年12月。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10)

No.19

“汾河之冠”

No.20

南环高速跨汾河桥

No.21

通达桥

通达桥前身是始建于1994年的小店汾河桥。2018年4月1日,通达桥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通达桥是太原市跨汾河大型桥梁中的首座悬索桥。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11)

屹立在通达桥主桥上的“时代之门”,整体呈白色,以简洁、有效、稳定的建筑结构体系,凸显出雕塑感。通达桥拱圈内外侧将设置景观灯带,夜晚主塔在灯光的烘托下好似一块璧玉,与主缆上的点点灯光串成珠帘,寓意珠联璧合。

No.22

晋阳桥

晋阳桥东临太茅路,西接规划西渠东路,主桥跨度约204米,桥型为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下承式钢桁架拱桥(即桥面在拱的下方),极具现代气息。拱脚外侧,对称设计了桥头堡。主桥上的吊杆索,犹如竖琴琴弦,共27对、54根,保证桥体的稳固。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12)

No.23

迎宾桥

迎宾桥是位于太原市最南端的桥梁,东起太茅路,西至迎宾路。整体桥型以“龙腾云霄”为设计主题,诠释龙城太原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汾河景观柴村桥(水光天色相辉映)(13)

主桥采用倾斜独塔空间索面异形自锚式悬索桥,通过拉索与主梁连接,相互呼应的倾斜桥塔形态看似腾空的巨龙,寓意着太原经济建设的力度和再创世纪辉煌的决心。桥塔高出桥面102米,倾斜角度23度。桥塔主跨侧设有两根背索与桥面相接,背跨侧主缆上则有22对拉索与桥面相接。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张晋峰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