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神话属于什么神话(来说说古典神话-女娲)(1)

东方神话确实已经年代久远了,所以我对大家要求不高,我们先知道个人名,女娲。

【女娲】一谈到女娲二字,众人莫不知晓。无论是从长辈们那里听说,还是各类小说影视作品的大肆宣扬,女娲,作为上古神话传说的引领者,在我国人心目中,享有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

【事件】古典神话人物女娲,关于她的最知名的,流传最广的事件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女娲补天”,其二是“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四方边极之地,各有一根天柱支撑在这天地之间,于是乎,天地有序,风雨舒顺,百姓和乐,林兽安泰,日月星辰,周而复始。

突然,四极的支柱崩坏,四方不宁,大地开裂,野火狂浪,洪水滔天,猛兽食人,鸷鹰亮爪。

野火蔓延,百姓扶老携幼,互相帮助着还能逃跑;那些猛兽,在众人的合力之下也能击退;凶鸟虽在天空,毕竟身体轻小,凶狠有限;大地裂变,百姓自然不会再去接近。但是那如天崩般的洪水却不是很容易就能躲过去的,汪洋不息,洪水不绝,无处可逃。

这洪水从哪里来?从那天柱折断之后,天上出现的窟窿里面来,滔滔倾泻,泛滥四极,这是危害最大的灾难。

女娲,当时为部族的首领,为救四方百姓,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以息洪水。四极崩摧,她就斩断大鳌之四足,使之顶天立地,再一次充当天地之间的大柱。

当时之冀州,有黑龙作乱,女娲就带领着自己的族民将那黑龙斩杀,冀州之土,从此安定。若还有洪水泛滥,女娲就找准缺口,用大量的芦灰使它快速堆积起来,最后完全堵住洪水。

从那之后,四极正,苍天补,洪水止,猛兽逃,百姓生。后世的人称赞她的功劳,说就像是“上之九天,下至九渊”。而女娲在完成这些丰功伟绩之后,也乘着雷车,由六龙牵引,绝云端,游逍遥,登九天,成为天上永不磨灭的一位神灵,世代保佑着她的子民。

【女娲造人】传说盘古开天之后,创造了世间万物,唯独没有创造出一个人来。但是在这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它们相辅相成,最终幻化成一个人形,那个人就是女娲。

女娲行吟于苍野,虽然有日月星辰,花鸟虫木,但是终究只有她一个人,要是再遇到一些成群结队的走兽,她便会倍感孤单。

有一天她来到河边,在水中看见了自己的倒影,她欢喜地想着:“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于是她远涉山海,想找到自己的伙伴,但是终究没有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她为了排解自己的苦闷,就用河边的黄泥捏了一个和自己十分相似的泥人。谁知道这泥人一从她的手中离开,竟然就活了,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她十分开心,就照着自己那个泥人走路的样子,画出了一个“人”字,叫做“人”,作为自己造出来的泥人的名字。

但是有的兽群那都是成百上千的一起活动,这一个人怎么够呢?于是她再接再厉,又捏出了很多很多泥人,果然,他们和最初的那一个一样 ,一离开她的手,就立马都有了自己的生命。只是,这种靠双手捏的效率太低了,女娲自己也十分的劳累。当她想要休息的时候,随手一甩手,那些从自己手上洒落的泥点,落在地上,竟然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泥人,活生生的,和自己捏的没有什么两样。

最后,她找来树条,沾满泥水,奋力向周围洒去,这一洒,就有无数的泥人出现,等到这些人充满了自己的身边,她也就心满意足的停住了。

【古籍参考】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当此之时,卧倨倨,兴眄眄;一自以为马,一自以为牛;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重万物。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摇,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何则?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淮南子·览冥训》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於泥中于举以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