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MONO猫弄

首发于 猫弄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今晚我有空”,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么。

作者:菩提子@MONO

本文为mono原创稿件

mono日记生活(MONO和一个说相声的)(1)

本篇内容的作者是今天仍活跃在相声圈的江湖中人,受其所托,碍于行规,编辑已将文内提及名人之人名隐去,还请读者谅解。

唇典是旧社会江湖人之间互相交流的一种术语,又叫春典、坎儿,俗称江湖黑话,可以简单理解为旧社会时一种行业的自我保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江湖丛谈》这本书,里边介绍的非常全面。

mono日记生活(MONO和一个说相声的)(2)

评书大家连阔如连先生,化名云游客著《江湖丛谈》,这是一本难能可贵的关于江湖术语的书

时至今日,行业保护的色彩已经见淡,更多的成为了从业人员互相调侃和交流的一种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一门外语),记得有一位大学中文系的“和字儿”(江湖人之间互相的称呼,可以翻译成朋友、兄弟、自己人等)刚毕业找工作时,在掌握语言一栏填写的就是:中文、古汉语、春典。

笔者已过而立之年,混迹于京津两地曲艺圈也有十余年,应编辑要求,整理了一些发生在身边跟唇典有关的趣事,不过是相声艺术海洋岸边点缀的贝壳罢了,难登大雅,聊博各位看官一笑。

mono日记生活(MONO和一个说相声的)(3)

还有专门教相声的学校?其实还真有…

回首青葱掩口笑

曲校授课时,第一节课就是给学员“过坎儿”(传授唇典)。

江湖老话,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句春(唇),以前唇典只有师徒之间口传心受,严禁向行外人透露,解放之后才逐渐流传到社会上。

比如北京土话中夸姑娘长得好看说“盘儿靓”,其中“盘儿”就是唇典,意思是脸;再比如街面上骂人的“狗怂”二字,其中“怂”就是唇典,意思是雄性精液。但是依然还是在师徒之间以及曲校授课时才能得到系统的传授,最初学习的时候闹过很多笑话。

1.令人捧腹的冗余

这里先介绍几个唇典:

啃=吃

上啃、安根=吃饭

码前=加快速度、提前

瓤=饿

那一年刚开始学唇典,本来约好了校外的几个朋友下课一起去校外吃,结果老师有些拖堂,时间比预定的晚了三十分钟。一下课我们就一块往外跑,这时一个没吃早饭的同学一边跑一边催我们:“码前,码前,码前安根,饿的我都瓤了!”

2.语境很重要

上面那个同学说完那句话之后连他自己都乐了,大伙也乐了,其中有一个后来在北京发展很好的同学乐的肚子疼,大伙就不再跑了,慢慢走,正好路边有一个老太太在吃山芋。

这时刚才乐的肚子疼那同学很欠的(他后来在北京演出的风格也很欠)跟我们说:

“和字儿,掉(转、扭)瓢(脑袋、头)把呵(看),苍果(老年妇女),啃山芋”

刚说完我们还没说话呢,老太太冲他一顿数落“吃山芋怎么了!你妈不吃山芋!你奶奶不吃山芋!”

他只好赶紧道歉,道歉完他特别奇怪的问老太太“我说的都是我们的行话,您怎么能听明白呢”

老太太说句话我们全乐了“听明白什嘛!听明白什嘛!我什嘛都没听明白,就听明白山芋了!”

mono日记生活(MONO和一个说相声的)(4)

卖假药的,偷皮包的,这些在旧社会江湖人眼里都是行当,不是罪犯

不期而遇总相逢

开始的时候说了,唇典是旧社会江湖人公用的一种语言,所以除了相声演员以外,还有很多行当传承下了唇典,所以相声演员有时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用到唇典。

1.路边淘宝唬奸商

有一次一个天津的相声演员走在马路上看见一个卖野药的,因为他母亲有风湿,看见写着特效治风湿,就留意了一下,这时正赶上摊主自己在小声嘀咕:“咋没捻子呢”(怎么没有客户)

他灵机一动接茬“不圆哪来的捻子”(不招揽顾客怎么有生意呢)

摊主听完就是一愣“和字儿?”(是自己人吗?)

“并肩字儿,尖的腥的?”说着一指地下的药(是自己人,你这药是真的还是假的)

“半尖半腥”(有真有假)

“来点尖的”(拿点真的)

说完摊主挑了一些药给他了,付过钱之后,他临走时又说了一句:

“挑尖的,这地儿挑腥的都闷窑儿猴儿着呢,马不了”(卖真货,凡是在这卖假货的每一个都进监狱了)

据说那个药挺灵的,应该是民间的秘方。

2.路遇窃贼显身手

这事发生在北京,有一回一个相声演员坐公交车,忽然听到有人掉坎儿(说黑话),仔细一听,发现是3个小偷在车上配合作案,他发现之后也不动声色,挤到其中一个跟前,低声说了句“和字儿”

当时小偷就是一愣,然后若无其事的说“念着,过桥掰把”(别说话,一会完事分你钱)

他当时怕小偷有凶器再造成不必要的骚乱和伤亡,就没说话,下一站下了车,小偷果然按规矩分给他200块钱,他收起来之后悄悄尾随小偷到了住的地方,打电话报警破获了一个盗窃团伙,为这事还得到了荣誉锦旗。

这里解释一下上面说的规矩,在旧社会小偷算三百六十行里的一行,规矩是同为江湖人看见小偷行窃不能叫破,但是小偷要分润给看到的同行,这就是所谓的“见者有份”的规矩。但是新社会,对于犯罪行为还是要大力配合警方进行破获的。

mono日记生活(MONO和一个说相声的)(5)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江湖艺人这个门道,外行人真就不懂,也因此闹出不少笑话

行外玩笑欢乐多

在演出间隙,有时也能碰到外行和内行交流产生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1.被玩坏的甲方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比较高大上,是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一位曲协领导,一位女性艺术家。

有一次,有一个嗨置的外穴(劳务费非常高的商演),这位女性艺术家带队去演出,中午演出结束后甲方安排了午餐。

这个时候甲方接待的人想在领导面前显示一下很专业,就趁着演出时偷偷问一位相声演员,你们行话吃饭怎么说。

那位相声演员想和他开玩笑,就告诉他吃饭啊,你就说捏果(捏=发生性关系,果=女性)

结果,演出完,这位接待的人当着他的领导和所有演员对这位女性艺术家说“X老师,您们千万别走,一会中午我们安排了捏果”

当时这位艺术家吓的说道“哎呦,早知道你有这安排我就不来了!”

2.逗逼的赌约

第二个内行与外行交流的故事发生在天津,严格来说是内行之间借助外行在开玩笑。

在天津一号线地铁上,几个年轻的演员在准备去演出,这时其中一个说:

“和字儿,这车厢全钻坎儿你们信么”(哥几个,这一车厢人全都明白行话,都能做出正确的反应你们信么)

“不信”另外几个异口同声

“那这样,我一会来句坎儿,要全钻了你们一人输我100,要是没全钻我给你们一人100”

“行”

说完之后就看这位演员扶住了中间的栏杆,一边大幅度摇晃身体,一边大声叫到

“你们掉瓢把呵啊!!!”(你们扭头看啊!)然后全车厢人都扭头看他。

mono日记生活(MONO和一个说相声的)(6)

前台观众看到的,只是江湖人想给您看的。其实,后台那些事儿,往往更没溜儿!

行内戏谑多奇葩

要说最有意思的还是行业人互相戏谑的段子,尤以京津两地年轻演员居多。

1.倚老卖老遭戏谑

先说一个北京的段子,有一天周末相声俱乐部后台,一位教过几个外国徒弟的老先生说:

“你们这帮年轻的使口(说相声)的不行啊,我们老先生当初在后台那是满春满典(嘴里说的全都是行话)。你们以后有不钻(明白)的坎儿问咱,咱家三辈干这个的”

这时候一个以说单口出名的青年相声演员走过来:“先生,跟您请教几句坎儿”

“你说吧”

“男的小便怎么说?”

“架梁”

“大便呢?”

“撇山”

“电视呢?”

“彩画盒子”(此处已经开始使坏,唇典都是旧社会留下的,太新的东西并没有对应的词,只能现编)

“打火机呢”

“崩星子”

“汽车”

“排轮稀流儿啃”

“超女”

“尖局果实”(这时候老先生早看出来是来找乐的,已经到爆发边缘)

“肯德基”

“你妈X!”

骂了一句之后,大伙哈哈一笑就准备演出了,最可乐的是,演出结束之后,这个青年演员走过来说“先生,我开车送您回家吧”(演员后台开玩笑很正常,一般过去就完)

“行啊,还是你小子有孝心”

“那您跟我去取车吧”

说着爷俩和另外取车的几个演员边走边聊天,走着走着,年轻的忽然不走了,张嘴说:

“先生您等我一下”一指旁边肯德基“我去你妈X里架个梁(小便)。”

2.一句噎死人

这回说个天津的,一个在天津青年演员里算是最拔尖的一位了,这位演员有个习惯,叫不犯葛(拿别人找乐、噎人)不张嘴,经常一句噎的人说不出话来,他的很多真事经常被编进段子里。

有一回北京有一位相声界大咖去世,几个天津演员去北京参加葬礼,坐公交车去火车站的时候,移动电视播动物世界

“150万只羚羊开始了迁徙,这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哺乳动物迁徙”,他马上跟着来一句“嘛?那你是没见过春运!”

坐在火车上,几个人闲聊天,其中一个说“我这招儿(眼睛)最近越来越念(差),稍微远一点的把呵不着”

这时他张嘴了“你透过玻璃里往上把呵 ,能把呵着什嘛?”

“太阳。”

“那你还想看多远!”

好容易到了葬礼现场,因为来的观众比较多,一群相声演员被堵在门口一时半会进不去,围在一块说话,其中一位北京的中年演员(刚做完手术出院)说“这就办的不对,应该和字儿和捻子分开两条通道,小门口放俩熟盘的(认识行内人多的)把呵着,和字儿往里近,捻子往大门那支”

这时候半天没说话的这位起来神补刀“先生您说的真对,等您土了(去世了)我们就这么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每周荐书”,获得每周推荐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