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当然也是与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经常宅在家,带孩子户外运动少等,引起了我们重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小孩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4大病因)(1)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4大病因

1 . 日光照射不足

体内维生素D 的主要来源为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窗,在北方,因寒冷季节长、日照时间短,小儿户外活动少,紫外线量明显不足,可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

2 . 维生素D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含维生素D 少,不能满足婴幼儿需要。若日光照射不足或未添加鱼肝油等,则易患佝偻病。

小孩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4大病因)(2)

3 . 生长过快早产儿或双胎体内储存维生素D不足

出生后生长速度较快,所需维生素D多,若未及时补充,造成维生素D缺乏。

4 . 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胃肠道、肝胆及肾脏疾病影响维生素D 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致钙磷代谢障碍;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维生素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服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维生素D对钙转运的调节。

二 、 婴幼儿常见的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3个月至3岁的小儿,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临床分期如下:

(一)初期,多见于3 个月以内的小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二)激期

1.骨骼改变

1) 头部:3 ~ 6 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7〜 8 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前肉增宽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2 ) 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 岁左右小儿。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

3 ) 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下肢弯曲,形成“〇”形腿或“X”形腿。久坐者可见脊柱后凸或侧弯

小孩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4大病因)(3)

2 . 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患儿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 、立、行等运动功能落后。

3 . 神经、精神发育迟缓重症患儿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常伴发感染。

三、如何护理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户外活动

指导家长每日带宝宝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生后2~3周后即可带婴儿户外活动,冬季也要保证每日1〜2 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夏季气温太高,应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尽量多暴露皮肤。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让紫外线能够透过。

小孩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4大病因)(4)

(二)补充维生素D

1. 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2. 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通常足月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生后2 周开始补充VitD400IU/d(10μg/d),早产儿、双胎儿生后1 周即应补充VitD800IU/d(20μg/d)。

(三)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早坐、站、行;避免久坐、久站,以防发生骨骼畸形。严重佝偻病患儿肋骨、长骨易发生骨折,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加强体格锻炼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如遗留胸廓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施行肌肉按摩,“ 〇”形腿按摩外侧肌,“ X”形腿按摩内侧肌,以增加肌张力,矫正畸形。对于行外科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

(四)预防感染,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避免交互感染。

小孩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4大病因)(5)

四、健康教育

我们家长要多学习疾病的预防、护理知识,鼓励多进行户外活动和晒太阳,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 、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宣传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新生儿出生后遵医嘱每日给予维生素D 400~800IU;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更应加强户外活动,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和钙剂,并及时添加辅食,在预防用药的同时,告知家长过量服用可造成中毒。

我们要定期的带宝宝做好检查,宝宝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我们还要注重宝宝的卫生清洁,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勤观察,只要您用心了,足够的耐心,宝宝会健康成长的。

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肿瘤科李睿医生

#宝宝好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