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发展史(终于杠杆加不动了)(1)

杠杆的发展史(终于杠杆加不动了)(2)

▣作者:米筐老A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杠杆的发展史(终于杠杆加不动了)(3)

政策似曾相识,可环境却大不相同了。

1

4月的贷款雪崩了!

据央行数据:

2022年4月社融(包括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信托贷款、票据融资等)增量规模为9102亿,比上年同期少增9269亿、即2021年4月的社融规模增量为1.857万亿。

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量规模为3616亿,比上年同期少增9224亿、即2021年4月的增量为1.284万亿。

其中居民贷款相比去年4月还减少了,无论是居民住房贷款、还是居民消费贷款、甚至是个体户的经营性贷款都在减少…减少的总额是2170亿。

总之一句话,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反正大家都不愿意贷款了。

难道是利率太高、审批太难么?NO!

目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有3.46%、为史上最低,并且现在的贷款审批也极度宽松…无论是经营贷、消费贷还是按揭房贷。

目前已有近百个城市放松了楼市调控,几乎“只要有首付款、只要想买房就能买到房,基本没有任何限制”。

可残酷的现实是4月的社融数据和贷款数据还是这么惨烈,现在缺的不是钱、而是借款人……包括借钱买房、借钱投资以及借钱消费。

今年以来,楼市、股市的暖风频吹,政策底已基本确认,可市场就是不买账!楼市清冷一片,而股市今年以来更是跌跌不休。

截止目前,沪指跌幅超15%、深指跌幅超25%、创业板跌幅更是超过了30%。

而楼市呢,同样异常清淡…无论是项目投资量和新开工面积,还是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都大幅下滑,一些城市的房价至今仍没超过2017年的高点。

现在的救市意愿和力度甚至超过了2008年和2016年,可为什么不像之前那样一呼百应了呢?

其实任何救市、稳市的底层逻辑无非两条:一是让人们花钱、把既有的积蓄花掉,企业花掉去投资、个人花掉去消费;如果没有钱呢?这就是第二条了,让大家们借钱去花掉。

可为什么大家都不愿花钱呢?

2

企业和居民敢花钱是有条件的,投资的话就是得能赚钱、消费的话就是手里有钱或预期未来会有钱。

总之就一句话,要有赚钱效应。

赚钱效应最直接粗暴、人人都能感受到,绝对地吸引眼球,远胜过各种“虚无缥缈”的政策…毕竟政策并非人人能看得懂、还需要细致地解读。

2008年的宽松,是实体和楼市一起上的。

政府负债加杠杆去搞铁路/公路/机场等大基建、实体企业负债高杠杆去扩大产能、房企负债加杠杆去搞住房建设、个人负债加杠杆去买房自住或投资……在信贷宽松的刺激下,大家踊跃得去借钱。

2016年的信贷宽松,实体经济熄火、楼市成了唯一的主角。

地方政府通过卖地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并加深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房企负债加杠杆(银行贷款/信托融资/委托贷款/资管计划等)无所不用其极,并发展出了双高模式(高杠杆、高流转);个人更是跑步前进的冲入楼市,唯恐错过暴击暴赚、实现财富自由的机会。

可到了2022年的当下,似乎资金干什么都不赚钱。

买房的,有的站岗在了2021年上半年、甚至有的至今仍站岗在2017年;买股买基的,今年以来的亏损都在20%以上,选错行业的亏损拦腰斩都不止。

图个稳定的银行理财吧,在3月份的股债双杀中,有2200多只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本…更不用说信托理财、房产公司的集资理财了。

如果金融类投资不好做,实体就好做么?更难。

最大的冲击是疫情反复。

疫情目前还无法彻底消除,时不时得就来一波,每一次冲击轻则定点封控、重则全城停摆,这对餐饮、旅游、娱乐、交通、物流等接触性行业的伤害极大,一停摆短则半月、长则一两月,而一年也就12个月。

这不仅让实体亏钱,更重要的是影响再投资的信心…当赚钱预期不确定时,谁又敢负债加杠杆呢?

所以现在急需一个能产生赚钱效应的破局点、启动点。

当大家赚钱了,就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来、更多的资金进来就会进一步产生赚钱效应,并由此带动实体融资、企业投资、居民消费,最终拉动经济。

就像房价涨去楼市库存、股市涨助力企业融资(每一次牛市都是股市新增融资最多的时候)一样,现在的中国经济急需一个赚钱效应的爆发点。

3

现在缺的是什么呢?是信心。

有人会反驳道,经济本来就在下行、让实体企业不敢扩大投资,再加上疫情冲击、让很多接触性行业损失惨重,而这又会影响就业和居民收入…大家没钱赚,又哪来的勇气去消费、更别说借钱去消费了。

经济下行,舆论再宣传这种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影响人的心理、就会形成一种向下的正反馈循环……因为经济不行,所以不敢投资和消费,不敢投资和消费又会进一步地加速经济下行,如此往复循环下经济只会越来越差。

所以官方的正面舆论引导是有必要的,先从心理上给人以信心、再慢慢影响一些经济实力强的企业/个人扩大投资和加大消费,慢慢的形成一个向上的正反馈循环…企业/居民加大投资和消费,进而带动就业和提高收入,再进一步地扩大投资和消费,如此往复循环下、一个新的赚钱效应破局点就出现了。

现在的难点是如何破解疫情反复的冲击,把其影响降低再降低,除了利用技术手段、管理创新更加精准防控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措施,比如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更加灵活多样的封控管控…不至于因为疫情整个城市都停摆。

有了确定性的心理预期,人的投资、消费行为就会更加活跃,毕竟谁都不想店铺一开张就暂停歇业、外出旅游或消费一趟却被突然隔离。

今年前四月的信贷融资数据显示,加杠杆的几乎都是国企及地方融资平台,方向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大基建为主,而企业和居民的贷款则增幅有限、甚至居民的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还出现了历史罕有的下跌。

在信贷大招频出、宽松力度不断加大下,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负债加杠杆了呢?因为之前加杠杆的都爆仓了啊…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企陆续暴雷、今年以来高杠杆买股的又在暴雷、还有很多人因为前两年高杠杆买房暴雷……再加上疫情冲击,实在没有人愿意再加杠杆了。

政策底到来已确定无疑,关键是市场底何时到来…可赚钱效应的破局点何时能出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