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

为了证明蜘蛛的耳朵在腿上,一个科学家捉了只蜘蛛并冲它大吼,蜘蛛很快就跑了,然后捉回来再冲它吼,蜘蛛又跑了。最后科学家把蜘蛛的腿都切了,又对着蜘蛛大吼,蜘蛛果然一动不动……实验证明蜘蛛的耳朵在腿上!

这个实验的变量控制太差了,腿同时也是走路的器官,切了它的腿,它肯定是不能走了。

不过这个实验也给很多人带来误导,因为不少人都听说过这个笑话,所以就有人认为蜘蛛的耳朵肯定不是长在腿上。但正所谓歪打正着,蜘蛛的耳朵还真是长在腿上。

但这里要强调一句,蜘蛛的这个耳朵也不能叫耳朵,只能说是听器吧。蜘蛛的听器比较奇特,就是它的腿毛,也叫听毛。蜘蛛腿上除了听毛外还有一种触毛。听毛可以感受到空气震动,触毛的作用可以理解为触觉。这两种毛能感知周围的震动,所以可以认为是蜘蛛的耳朵吧。

蜘蛛的腿又长又短(蜘蛛的耳朵真长在腿上)(1)

当然昆虫世界多奇志,耳朵长腿上没什么奇怪的。蝗虫都听过吧,“耳朵”长在它的腹部,平常隐藏在翅膀和足之间,不容易观察到。它的听器也是一层膜,能感知到震动。蝗虫们去吃庄稼的时候,都是商量好的,集团军作战,所以以后逮住了,能吃就吃(此处鸣谢xx人)。

最近看后浪新出的科普童书《昆虫的语言》,如果不考虑具体的生计问题,我总感觉这些做昆虫研究的真是幸福死了。每天观察这些像外星人一样的物种,做实验去研究它们的社会行为生活习性,这完全是一种开创性的工作,想想都带感。从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很多时候对这些生灵视而不见,失去了好奇心,但是你仔细琢磨这又是多么神奇。你想想看柑橘凤蝶啊独角仙啊用触角能感受到同伴的气味,进而产生真正的交流。萤火虫通过光线能与同类互动。水黾更带感,上下抬腿,产生水波来传递信息。小小的蜜蜂通过跳舞来传达蜜源的方向和距离。每一种都很不可思议。

我现在看已然晚了,如果岁数小一点读这种科普,那可能会对一生都产生影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