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住树顶土著人(在亚马逊眼中家骥人璧)(1)

正在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让公众的视线再次聚焦到宁波身上。11月5日,亚马逊宣布亚马逊海外购首个前置保税仓将于2023年落户宁波,以便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消费需求。

亚马逊如此选择并不意外。坐拥舟山港、“闷声发大财”的宁波,多年来聚焦外向型经济、深耕跨境电商,无论是产业匹配度还是经济活跃度都很合亚马逊的“胃口”。

然而,在亚马逊看来“家骥人璧”的宁波,或许正被人口规模问题所困扰。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出版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以下简称《分县资料》)显示,尽管经济总量(GDP)高居全国第十二位,但因城区人口仅360万,宁波无缘特大城市,只能屈居Ⅰ型大城市。

有专家分析认为,如果获得了特大城市的名号,宁波在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财政返还效率、开发区政策等方面的灵活度、自由度都会更高。这也意味着宁波的城市发展层级将更快地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需要指出的是,也许是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人口规模问题,宁波已出台政策开始“抢人”。事实上,有“人口焦虑”的并不只有宁波,苏州、合肥等诸多新一线城市也正多措并举的开始“聚人气”。

外向型经济风生水起

据悉,宁波前置保税仓将首先服务于亚马逊英国及德国站点,未来将拓展至覆盖亚马逊美、英、日、德四大站点。随着前置保税仓的推出,中国消费者将可享受到更优质的海淘体验:前置保税仓物流对比海外直邮时效将平均节省约4至5天;同时,亚马逊海外购将通过前置保税仓引入更多全新海外品类,如宠物食品等。

亚马逊选中宁波并不令人意外——宁波拥有明显的地理和产业比较优势:坐拥舟山港、电商产业风生水起,且一直发力深耕外向型经济。

在港口方面,宁波把依海傍湾的独特区位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数据显示,2021年,宁波舟山港完成年货物吞吐量12.24亿吨,连续13年居全球第一。今年1-7月,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76万标箱,逆势增长11.1%。目前,宁波舟山港拥有国内国际航线300多条。

谈起产业方面的优势,产业研究与规划专家史一哲表示,“宁波市本身就是中国电商网络最发达的杭州湾区域的中心节点,地处要冲,是电商布局的重要选择之一。前置仓主要是为了提升进口产品竞争力,尽量降低物流和经营成本,当然首选在核心节点城市”。

如果“更垂直”地观察宁波的电商产业,则能显现出较强的跨境电商实力。2021年,宁波口岸进出口总额达2.05万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1.19万亿元,较十年前分别增长61%和91%。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单量更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同时,截至2021年底,宁波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达1.65万家,在全球建成200多个海外仓,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占全国1/6。

“当前,宁波的跨境电商仍在强势发展中。”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表示,近年来,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出台了《中国(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宁波市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并持续参与制定各类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引导跨境电商企业合规化发展。

无缘“特大城市”

尽管如此,业内也有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宁波也遇到了“烦心事”——因人口规模不足而未能入选特大城市。

按照我国最新的标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等城市规模以人口划分,城区常住人口500万-1000万为特大城市,300万-500万为I型大城市,100万-300万为II型大城市。

《分县资料》显示,尽管经济总量(GDP)高居全国第十二位,但因城区人口仅360万,宁波无缘特大城市,只能屈居Ⅰ型大城市。

宁波虽然没有晋升为特大城市,但它却出现了Ⅰ型大城市“嵌套”Ⅱ型大城市的现象:其代管的慈溪市,成为全国仅有的四个“超级县城”之一,跻身“大城市”之列。有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也是导致宁波“落选”特大城市的原因之一。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尽管拥有诸多优势,宁波还是未能实现特大城市级别的人口集聚,主要是由于其下辖县市如慈溪、余姚、奉化等都经济发达,人口聚集能力强,而导致宁波市人口相对分散,相应地,中心城区人口数量规模便未能达标。

“宁波特色之一就是县强市弱,下辖各县都有自身长期形成的特色产业集群,市级财政能够统筹的范围有限,从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这也是江浙一带经济发展的特色之一,民间自发生长出来的经济发达,基层有活力,相互竞争的多个经济中心能够持续激发出经济、技术、管理甚至政策的创新。”史一哲进一步阐释了宁波虽然人口规模不大,但经济发展强劲的原因。

“人口规模大,人才资源更多,城市活力更强,汲取资源、获取投入的能力更强,公共服务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更好,这其实是扩大人口规模的核心动因所在。”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对于宁波而言,如果获得了特大城市的名号,在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财政返还效率、开发区政策等方面的灵活度、自由度都会更高。”

“人气烦恼”不是个案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宁波的“人气烦恼”并不是个例,很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城市,特别是新一线城市,也都或多或少被类似问题困扰着。

以苏州为例,《分县资料》显示,苏州城区人口399.12万人,距离特大城市500万人口的门槛还有近100万人的差距。

再来看新一线城市中的合肥,它也正面临人口集聚难题。在2020年大城市名单中,合肥市以936.99万常住人口、377.76万城区人口,排在14个Ⅰ型大城市的第七位,同样落选特大城市。

“城市里既有人口也有产业,产城人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人口是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城市的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同时吸纳相当的人口,城市的品质、环境、基础设施才能有发展,才能有人气和消费。反过来,人口的发展带来需求的增加和产业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王鹏称。

“无论是宁波、苏州、合肥还是其他有类似情况的新一线城市,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王鹏表示,人口更多之后,城市将有可能打造更好的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岗位、公共服务,自然就会聚集更多的人群,尤其是高素质的人群、年轻人群。反过来,对于城市产业的升级、城市的创新、城市的活力都有助力。最后也会形成新的增长极,让区域经济实现更好的协同发展。

“抢人大战”正酣

也许已经意识自身的人口问题,宁波出台政策开始“抢人”。日前,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宣布自10月27日起实行“70年产权房即可落户”,这一规定取消了原先“缴纳社保”的要求,被外界形容为“买房送户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实施细则明确规定适用范围为迁入宁波市区海曙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含宁波高新区)、奉化区的户口迁移。

事实上,《国务院关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5〕50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39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20平方公里以内”。按照这一标准,宁波的“人气”在规划范围内。

那为何宁波还要“将‘抢人’进行到底”?史一哲这样解读:“2015年的批复还是考虑到城市承载能力的上限、防止人口过度集中。但是从近年的人口形势来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仅对于人口总量,更重要的对于人口结构,可能要进行重新认识和更加细致的规划了。”

王鹏则从城市发展和产业角度进行了分析,“宁波GDP超过一些特大城市,但仍要继续‘抢人’,是因为人口基数可以带来市场需求、推动城市发展,也会带来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宁波还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来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人群,更好地实现人口的聚集,带动产业能级的提升,促进城市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宁波,我国不少城市都已开始了“抢人大战”。如南昌市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明确,力争2035年常住人口增至800万人。已然“晋级”特大城市的郑州也在持续发力,《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到2035年郑州常住人口将达到1800万。

先修课还是必修课

不得不关注的是,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宁波、苏州等城市“聚人气”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这些经济达到一定体量、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及一些新一线城市,要实现城区人口聚集规模达到特大城市级别,还面临着辖区整合与一体化在行政体系以及县改区方面的障碍。”柏文喜指出,“通常而言,新一线城市要进一步实现人口集聚会面临土地空间、产业基础以及县改区等城市辖区扩展问题,需要通过城市管辖区域内产业与服务一体化来促进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以及适时的县改区,或者关于城市规模认定标准的调整来加以解决。”

“像过去那样大规模集聚人口的时代已经过去。”同时,也有专家认为“抢人”的结果也许暂时将不尽如人意。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就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一方面,中国人口城镇化已近峰值,未转移的农村人间中中老年人口已是多数,且向城镇转移的可能性不已经不大;另一方面,人口出生率虽受政策刺激可能会有小幅回升,但挡不住人口负增长的潮流”。

“在此大背景下,城市发展也好,产业新区建设也好,必须把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完善的产业链、高效率的供应链托举产业成长。”他说。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同济新农村研究员孙文华也抛出了类似观点:城市不一定需要追求人口规模,更需要追求“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目标。“未来,宁波等新一线城市更需要后城市化经济,需要城乡统筹,更好地服务于统一大市场格局,控制城市扩张的欲望,设定城市边界,从城市软实力发展的角度出发,实现高水平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