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成语源于《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比喻心存侥幸,妄想不劳而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守株待兔教案(成语小课堂守株待兔)(1)

春秋时期,宋国一农夫,每日早出晚归,耕种着一块田地,生活很辛苦。一天中午,他正在田边休息,突然有一只野兔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他过去一看,发现兔子已折颈而死,农夫很高兴,心想,这回捡了个大便宜,晚上有美味了,于是,他捡起兔子,回到家,剥皮炖肉,美美地吃了一顿,还白得了一张兔皮。

晚上,他躺在床上,不禁想入非非,要是每天都能捡得一只兔子,每天还须那么辛苦种田吗?

从此,这个农夫再也不肯下田劳耕,整天守在那树桩前,一天,两天,整一个月过去了,他也没再捡到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