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许雯

一眨眼,对于有升学孩子的家庭来说,孩子的升学已经从“明年要升学”,变成了“今年就要升学了”。

是的,新年已经到来,这意味着,新一年的升学季已经拉开序幕。再换句话说,各位家长,眼下就得开始做好考察和规划了。

即日起,“成都商报教育发布”也将推出“年度教育政策解读”系列报道。因为,无论是考察学校还是做学段规划,搞清楚政策是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的首篇解读,聚焦的是“指标到校”

相信在2022年经历了中考的学生、家长仍是记忆犹新。之所以把“指标到校”作为重要的年度政策解读,理由也很简单,比起激烈的中考竞争,“指标到校”无疑是部分学生更便捷抵达或是直达心仪学校的一条途径。而且,另一个重要背景是,成都的“指标到校”比例还要扩大。

对于今天的解读重点,我们也先划个重点:无论如何,不要轻易放弃“指标到校”的资格

指标到校有哪些类型?

这些概念要厘清

先说基本概念。如果以2022年的中考政策为例,指标到校大概分了这么几类:

1. 市直属学校面向“5 2”区域统招生计划的50%作为指标到校生计划(以下简称指标),包括艺体指标、高层次人才子女指标、市级统分指标。市级统分指标由市教育局统筹分配到各区。

2. 中心城区各区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本招生区域统招生计划的50%作为区域指标,在学校所在行政区均衡分配。其余各招生区域参照中心城区办法执行。

3. 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及一般普通高中可根据自身情况,招收校内指标生。校内指标生占学校的统招生计划但不能突破本校在本招生区域统招生计划的30%。

4. 民办高完中可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书面申请,中心城区经区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并签署意见,报成都市教育局同意后可招收校内指标生;其余各招生区域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可招收校内指标生。

市直属学校给到的指标又被称为市指标,依据政策,像石室中学(成都四中)、成都中学(成都七中)、树德中学(成都九中)这类中学,都会拿出50%的统招生名额用于“指标到校”,其中,面向“5 2”区域的市指标是直接分配到学校,其余各招生区域分配到区上。

获得市指标的学生,虽然同样需要参加中考,但是,中考成绩只有达到省重线才能被录取。从这一点来说,还是可以用“真香”来形容了,而且,毕竟是“四七九”,所以这类指标的含金量也不用多说。

我们以“四七九”为例,通过近三年的中考数据,来进一步感受这类市级指标的性价比有多高。

成都指标到校还需要参加中考吗 成都中考家长指标到校(1)

以2022年为例,获得市指标的学生中考成绩达到554分即可被录取。这样的成绩与实际的录取分数有一段距离,比如与石室中学(文庙校区)的统招分相差85分,与成都七中(林荫校区)统招分相差100分,与树德中学(宁夏校区)的统招分相差94分。

虽说中考的1分差距未达到高考那么激烈,但透过官方发布的“5 2”区域中考成绩分段统计表也可以看出,554分及以上的分数累计人数达到了1.2万余人。要知道“四七九”三校七区的总招生计划不足2000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市指标身份进入到“四七九”无疑是一条捷径。

当然,在与家长们的探讨中,也有家长提及,如果孩子成绩就踩着省重线,进入到了第一梯队的高中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担心孩子进入到这些学校跟不上,反而打击了学习的自信心。其实,这样的思考不无道理,但也不见得就是全对。

要知道,四七九的统招名额有一半都是给到了市指标,学校要整体持续发展,对于这一类学生肯定也是有考量的,另外,能够获得市指标的学生都是各个学校的优秀学生,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希望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覆盖到更多薄弱学校。况且,也有真实的案例作为支撑,比如,在2018高考中,拿下四川省文科高分的陈同学,就是以市指标的身份进入到知名高中学习的。

所以,客观来说,不管有怎样的顾虑,当有机会获得市指标时,再来做决定也不迟,毕竟算得上是与“四七九”的距离最近的一次。

但是,最忌讳的一个思路是,自己都还没拿到资格,就在纠结要不要去争取。你想那么多干啥呢,先争取到了再做取舍才是更值得推荐的

区域指标数量

与区内省级示范高中数量成正比

区域指标如同抵达优质高中的“直通车”

除了市指标,区域指标同样值得关注。

有一个直观的现象:区域指标的数量往往与所在区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数量是成正比,所在区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数量越多,那么给到区内的区域指标也就更多

所以,在以往大家谈论学区资源时,最多被提及的是青羊区和锦江区。不过,说到高中资源,那肯定是绕不开金牛区的。

理由也很简单,据统计,金牛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数量多达7所,可以说是成都市各区(市)县中最多的一个区。其中,省一级有成都八中、成都十八中、成都二十中以及成都铁中;省二级有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通锦校区(原通锦中学)以及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作为正牌的“七系”学校,前期因为政策年限等原因,在2022年正式申报了省一级,后因受疫情影响申报工作暂停,最终名单待官方公布。不过,有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学校已通过成都市推荐,等待省上评定,结合七中万达学校的整体表现,极有可能在下一批省一级中亮相。

提到金牛的优质学校,同样是正牌“七系”校的成都七中八一学校显然占有一席之地,虽不是省级示范校,但这所学校是在第二批次省级示范高中里进行招生和录取,其办学成绩和口碑也是有目共睹的。

这里就当插播了一点热知识,再回到区域指标的问题上来。7所省级示范高中究竟意味着什么?其实在文章开头,我们也介绍了,根据政策中心城区各区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本招生区域统招生计划的50%作为区域指标,在学校所在行政区均衡分配。其余各招生区域参照中心城区办法执行。换句话说,这7所学校在当年的招生计划中,有一半的名额要给到金牛区的初中生,结论就是,所在区的省级示范高中越多,则越利好该区的初中生

再换句话说,不要觉得金牛区的初中似乎在名气上不如另外几个区多,在升学的利好面前,学校名气真的是浮云。

我们还是以金牛区为例,看看这7所省级示范高中的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

成都指标到校还需要参加中考吗 成都中考家长指标到校(2)

这些学校的中考录取分并不低,个别学校的录取分甚至在全市各学校中进入到了前十。要是能拿到区域指标,何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区域指标是不用参加中考的,也相当于是直接“保送”优质高中了。

如何获得市指标或区域指标?

这些条件必须满足

现在,通过分析,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市指标和区域指标为何“真香”了,那么,如何能获得这个资格呢。

根据政策,不论是市指标还是区域指标,都必须同时具备以下4个基本条件。

◆ 第一,户籍要在本招生区域。

◆ 第二,实际就读学校3年学籍的应届毕业生;符合政策规定转学的,须在学籍转入学校实际就读满2年。

◆ 第三,初中入学须符合当年成都市教育局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也就是说,初中不能择校。

◆ 第四,学生应当按要求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涉及到2022年的指标到校政策还有三大变化需要家长、学生关注。

变化一

校内指标生比例扩大

2022年,市级示范高中校内指标生比例从不突破本校高中统招生计划的20%提高到不突破30%,同时,符合条件的省级示范性高中也可提出书面申请,经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报市教育局审核后,可将区域指标名额单列一部分,定向分配到本校,招收符合条件的本校初中毕业生。

对于高完中学校来说,这一点会更有利于初中学生通过指标到校,直接升入本校高中,从而实现贯通培养。所以说在小升初时,家长不要只盯着对口初中看,如果学校是一所高完中,即使初中稍微有些乏力,但是高中质量比较高,那么这一升学因素也应该一并纳入小升初的考量范围,不要轻易去择校。

变化二

民办校内指标统一管理

2022年成都发布的中考实施规定明确:中心城区民办普高校内指标生全部纳入成都市指标到校生管理平台管理,考生填报志愿。面向本校初中的校内指标生推荐办法及具体日程安排,应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实施。

直白一点说,对于民办学校的校内指标,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直升生”的管理是更加规范的。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民办学校分类登记改革推进情况,2022年—2023年期间,民办学校招收校内指标生实行的是过渡期管理:民办高完中(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以学校办学许可证为准)、2020年及以前招收校内指标生的民办学校,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可招收校内指标生。

变化三

综合评价写实记录要完成

按照往年的政策,指标到校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综合素质评价要求达到A等,而2022年,则要求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往往这一细微变化,容易被忽略,但细读政策就会发现,里面所涉及的内容大不一样。

实际上,评价等级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过去,对于学校来说,为了不影响学生升学,可以给到绝大多数学生A等的评价,但写实记录更细致明确、更具操作性, 其指向是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证明材料,否则不得推荐为指标到校生。同时,政策要求制定指标到校生推荐方案时,必须坚持这些原则

■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表现特别优秀、有市级及以上“新时代好少年”获奖记录的优先推荐,对严重违反中学生行为守则、校规校纪,以及存在考试舞弊、校园欺凌行为的不得推荐。

■ 综合考虑学生初中三年的学习成绩表现,避免简单地使用诊断性考试的分数作为推荐的唯一标准。将学生参加体育课、体育大课间的表现作为推荐依据,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得推荐。

■ 将学生参加美育教育的表现作为推荐依据,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美育课及其他每位同学均需参加的美育活动的不得推荐。

■ 将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作为推荐依据,有市级及以上“劳动奖章”“劳动能手”获奖记录的优先推荐,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劳动教育的不得推荐。

另外,指标到校生有明确的公示制度,不仅操作办法要公示,还要求“各初中学校应在校内、毕业班级内,张榜公示本校符合指标到校生基本条件的所有学生名单、产生的结果(包括学生姓名、对口的高中学校以及符合条件但自愿放弃的学生名单)”,换句话说,能否获得被推荐,这是需要接受全校师生监督的,孩子是否如实完成了要求中的内容,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也是很清楚的。因此,在操作的透明程度上,家长还是可以放心的。

总结

当所在区域的初中,并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期待值时,不少家长基于学校所谓的历届办学口碑,产生了“择校”的冲动,希望孩子进入到自己认可的优质初中奋斗三年后,再向高中发起强有力的冲刺。

这里似乎忘了算一笔账:进入到优质初中三年学习,就一定能锁定到更优质的高中吗?显然,这是未知数,也是个极不稳定的变量。所以,家长们追求优质初中的初心可以理解,但为了选择初中,而放弃指标到校是否值得,这就得依据自身情况来衡量了。

此前在对政策进行解读时,也有家长提及指标到校不公平。其实这样的观点还有些片面,还是以2022年为例,市级统分指标到校即市指标,有三大变化。

一是,“5 2”区域市级统分指标总数898名,较2021年增加了198名,其增幅达到了28%,当然,这也与高中扩招有关联。

二是,薄弱初中学校分配名额增加。根据政策,名额分配坚持均衡、扶薄的原则,以各初中学校符合指标到校生基本条件的生源数为基础,向薄弱初中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倾斜。“5 2”区域市级统分指标中,80%以上的名额分配到了非热点学校。

三是,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名额增加。2022年的指标分配继续向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倾斜,“5 2”区域18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推荐名额增长明显,有9所学校分到的名额达到或超过10个。同时,市教育局还要求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在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标到校生分配中也要向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倾斜。

其实这些做法,本质上也是为了教育公平,当然,中考是择优录取,不论是获得市指标还是区域指标的学生,实质上也是每个学校的优秀学生,因此,也是符合这项原则的。

当然,“指标到校”是一直都有的一项政策,只不过,在以往没有足够引起家长的重视。但是,“指标到校”和中考的竞争到底谁更激烈,还是肉眼可见的。这也是我们为何反复强调不要轻易放弃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