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种有与生俱来的亲情,还有成长过程的友情。

除去亲情和友情之外还有爱情和兄弟情,这两种感情神秘到自古以来就让人琢磨不透,而中国人的八拜之交基本上都是在兄弟情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所以八拜之交到底值指的是哪一部分。

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

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关系(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1)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到底是谁辅佐他成为了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很多人就算是知道了有管仲,也不知道有鲍叔牙,更不知道管仲、鲍叔牙和春秋第一个霸主姜小白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一开始是最好的朋友,到中期的时候因为各自投靠了不同的主人,所以他们只能为了自己的主人而战,到后期的时候又因为同一位君主而化解了中间的恩怨,重新回到了最初的时候。

他们的故事发生在齐国内乱和平定的那段时间里。管仲和鲍叔牙在少年时期便是最好的朋友,有一句话叫做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被很多人引用来形容两个人那种亲密无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友情。

两个人在年少时期为了发家致富,走上了做生意的道路,当时管仲十分贫穷,做生意的本钱基本上都是鲍叔牙拿的,后面赚钱的时候却是管仲拿的更多,鲍叔牙没有一点怨言,反而替自己的朋友解释说管仲家里很贫穷,不仅要养自己,还要赡养父母,他多拿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到后面两个人去打仗的时候,管仲每次冲锋的时候都躲在后面,其他的人便嘲笑管仲,说他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可这个时候的鲍叔牙又站了起来说,管仲家中还有老父老母需要赡养,所以他珍爱自己的生命,听到这些话之后的管仲感动到老泪纵横。

到后面齐国公子小白和其他王子争夺王位,因为站位不同使得两个人反目成仇。在姜小白成为齐国君主之后,他为了报答自己叔父鲍叔牙的恩情,便任命他做宰相,可是鲍叔牙却没有忘记管仲,他认为管仲的才能比自己高十倍,所以苦口婆心地劝导齐桓公将管仲接回来,辅佐自己治理齐国。

在鲍叔牙的劝导之下齐桓公接回了管仲,并任命他为丞相,鲍叔牙则是直接退下来当管仲的二把手,正是因为两个人的精诚合作才成就了齐国霸业所以到后面大家为了形容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便称为管鲍之交。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交

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关系(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2)

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两个人,一个是高高在上的音乐家,另外一个则是靠着砍柴为生的樵夫。俞伯牙这个人的音乐演奏十分高雅,在那个社会之中几乎没有几个人可以听得懂里面的内涵,可是有一天钟子期作为一个樵夫却偶然之间听懂了这美妙的音乐,并形容这是高山和流水的一个美妙合奏。

我们都知道优秀的人从来都是孤独的,他们外表看起来冷酷,可是心中却希望能够有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正是因为这种心情,俞伯牙认为钟子期就是自己人生之中的知音,因为已知的世界之中只有他一个人可以听懂,。后来钟子期因病去世,俞伯牙再也找不到可以听懂他音乐的人了,所以气愤之下就将自己价值千金的古琴给摔了,从这以后,中国人形容遇到了十分懂得自己内心活动的朋友都叫作“知音”。

廉颇和蔺相如的刎颈之交

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关系(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3)

刎颈之交从字面意思来看指的是能够以某种物体横擦对方的颈部和脖子,引申到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说能够为了朋友去抹脖子。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发生在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和赵国大将军廉颇发生了一些矛盾,而后面的负荆请罪都是大家在义务教育之中就已经学习过的东西,也就不需要我再去重复的叙述。

负荆请罪之后的廉颇和蔺相如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好朋友,在他们两个的辅佐之下,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攻打赵国,可惜的是蔺相如英年早逝,廉颇伤心欲绝,很多次都想要抹脖子追随自己的好友蔺相如共赴黄泉,可惜偌大的一个赵国却一点都离不开廉颇的保护,所以廉颇很多次自杀都被阻止了,只能忍痛苟活在世间,但两个人那种愿意为了对方去死的精神却在后人的口中一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角哀和伯桃的舍命之交

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关系(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4)

舍命之交的典故出自春秋战国时代叙述的是羊角哀和左伯桃这两人的故事,他们为了实现心中梦特地赶赴楚国求见当时的楚国霸主楚庄王,可是天气变化无常,两个穷小子遇到了大雪,因为没有准备足够,结果两人都陷入到了冰冻之中,身上带的食物也早已经吃得一干二净,在这种情况之下,两个人如果再继续坚持下去,那到最后谁也活不了。

最后是左伯桃将自己身上的衣服和裤子以及食物都留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了一个空心树之中自杀,只是为了让自己的朋友继续活下去实现两人共同的梦想,后人把这种深厚的友谊称为“知心”,而有幸遇到这样的朋友则会叫作羊左,所以这里希望大家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之中遇到这样的知心朋友一定要珍惜,因为他们可能会在你人生之中最为关键的时刻救你一命。

胶膝之交的陈重和雷义

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关系(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5)

东汉时期豫章郡的陈重和雷义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可是到长大之后,因为陈重比较受到上级官员的重视,所以郡守多次征辟他去做官。

但他考虑到自己好友雷义的家庭情况比自己差,便多次将这个机会让给自己的好朋友,这一让就让了十多年,终于让雷义成为了郡中的官员。到后面郡中再次征辟秀才的时候选中了雷义,他便将功名让给自己的好友陈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自己披头散发地去街头小巷做宣传,当时的人评价他们两个人就像胶和漆一样粘在一起,他们的种友情在东汉史书之中都有记载,并留下言论为: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鸡黍之交的张元伯和范巨卿

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关系(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6)

张元伯和范巨卿是读书人之中的典范,只要是熟读历史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两人,他们之中的范巨卿为了更大的前程和未来赶赴到京城之中参加考试,并且和自己的好友张元伯约定一定会在两年之后黍子成熟的时候来家中和范巨卿相会。很快便到了相会的日子,张元伯让自己的母亲用黍子准备好黍子酒和相应的食物。

可是张元伯的母亲却疑惑地问他,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范巨卿真的还会在高中之后记得这件事情吗?张元伯没有说什么,只是让自己的母亲准备,后面范巨卿果然赶赴了回来,两个人高兴地饮酒到傍晚在依依不舍的离开,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发明出来了这个词语。

生死之交的刘备关羽和张飞

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关系(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7)

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应该是八拜之交之中流传的最广的一个故事,故事之中的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到涿郡的张飞家中后山桃园结拜,许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并且约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三个人一起走上了复兴大汉的道路,到后面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刘备和张飞是悲痛欲绝,后面在讨伐东吴的过程之中,张飞和刘备相继死去,也算是应了当年结义那句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诺言,而关羽的那种冲天义气至今仍在中国以及东亚的民间流传。

孔融和祢衡的忘年之交

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关系(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8)

忘年之交的典故来自东汉的孔融和祢衡。

那个时候的孔融已经四十岁了,而祢衡才刚刚二十岁而已。两个人相差了二十岁,这种差距即使到了现代,也可比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差距了,但孔融和祢衡之间却并没有在乎这些世俗的眼光,他们依旧是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好的朋友。后世的中国人为了纪念这种不分年纪交朋友的洒脱作风,特地将此称为“忘年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