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夏完淳

夏完淳也是一位少年英雄,十四岁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

夏完淳在羁押期间这位少年不畏强权。押至南京,洪承畴亲自讯问并劝降,说:“你还这么小哪里知道什么叛逆犯上!如果归顺了我,还给你大官。”夏完淳挺立不跪,假装不知道审讯大员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天下谁都知道亨九先生因为王事已经死去多年了天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你是什么东西敢假冒他的名号,污蔑忠魄!”洪承畴十分羞愧,无言以对。此时钱栴亦被捕,意志沮丧。完淳在旁勉励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栴得全晚节。 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

九月十九日,夏完淳就义于南京西市,所谓罪名归纳为“通海寇为外援,结湖泖为内应,秘具条陈奏疏,列荐文武官衔”。临刑时,他立而不跪,神色不变,刽子手战战兢兢,不敢正视,过了很久,才持刀从喉间断之而绝。

4、左懋第

左懋第作为南明赴清谈和使者,后被清扣押,宁死不降,后人称“明末文天祥”。

崇祯三年(1630年),左懋第乡试中山东第二名举人,次年中进士。懋第任陕西韩城令,崇祯十二年(1639年)官至户部给事中,上书提出时局有四弊: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虚耗。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出巡长江防务,不久明朝灭亡,其母陈氏绝食而死。

明朝有骨气的诗句 这五人是明朝最有骨气的汉子(1)

忠公左懋第

入仕南明,为官清廉。清兵入关,左懋第被任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又以陈洪范、马绍愉为副使,前往北京,通好议和。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初,揩二副使及随从百余人至北京张家湾,住进鸿胪寺。懋第在鸿胪寺陈设太牢,率随员北面哭祭三日。十月二十七日多尔衮释放左懋第南归。左等走出永定门,冯诠劝多尔衮不要“放虎归山”,十一月十四日多尔衮遣百骑在沧州追回,被扣留在北京太医院,墙上遍布荆棘,自言:“生为明臣,死为明鬼,我志也。”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十五日颁布剃发令,随员艾大选遵旨薙发,懋第将其乱棍打死,清廷前来责问,懋第曰:“吾自行我法,杀我人,与若何预?”清廷设“太平宴”宴请,懋第拒食。又遣洪承畴前来说降,左懋第说:“此鬼也。洪督师在松山死节,先帝赐祭九坛,今日安得更生?”洪承畴惭愧而退。李建泰又来劝降,左懋第怒斥说:“老奴尚在?先帝宠饯,勒兵剿贼,既不殉国,又失身焉,何面目见我?”左懋第又责问劝降的堂兄弟左懋泰:“此非吾弟也?”随之将其叱离。多尔衮大怒,亲自提审懋第,懋第直立不跪。当问道:“你为何不肯剃头?”左懋第回答:“头可断,发不可断!”金之俊劝他:“先生何不知兴废!”左懋第针锋相对答道:“汝何不知羞耻!”多尔衮知其不可降,闰六月十九日,命左右推出宣武门外菜市口处死。

明朝有骨气的诗句 这五人是明朝最有骨气的汉子(2)

临刑时,左懋第南向再拜说:“臣等事大明之心尽矣。”有绝命诗:“峡坼巢封归路迥,片云南下意如何;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随员陈用极、王一斌、张良佐、王廷佐、刘统等人皆不屈而死。

3、于谦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明朝有骨气的诗句 这五人是明朝最有骨气的汉子(3)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明朝有骨气的诗句 这五人是明朝最有骨气的汉子(4)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死时“阴霾四合,天下冤之”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杨涟

公然上书弹劾魏忠贤,被陷害入狱后饱受刑罚依然保持着一身正气誓死不从,无论是铁捶击胸导致肋骨几乎全断,布袋压胸,身体钉钉子这些酷刑,满满的委屈都化作了他死前的一封绝笔血书。详细介绍可见明朝最有气节的大臣,甚至逼疯了行刑的人。

明朝有骨气的诗句 这五人是明朝最有骨气的汉子(5)

血书内容如下:

「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

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1、崇祯

明朝有骨气的诗句 这五人是明朝最有骨气的汉子(6)

在古代,一般的亡国之君,在面对“国破山河在”的凄凉情景之下,回想起曾经的尊贵和荣耀,想必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在刺激着自己已经膨胀的大脑,内心的忧愁思绪也时刻涌在心头,难以言表。

古今中外,俯首称臣的亡国之君也是屡见不鲜。但是,在亡国之际,能够做到遇敌不乱,意志坚定,誓死不愿投降,以身殉国的皇帝却不多见,中国历史上登场了仅有五位,他们分别是:

  1. 后梁末帝朱友贞

  2. 后唐末帝李从珂

  3. 南宋末帝赵昺

  4. 金哀宗完颜守绪

  5. 明思宗朱由检

他们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绝对不容忽视,尤其是他们在面对国破家亡,社稷倾覆之际,身子骨里体现出来的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殉国精神,实属难得。所以我认为崇祯皇帝是明末最有骨气的人之一。崇祯皇帝生于帝王之家,锦衣玉食,金口玉言,这种人对生应该是最为不舍的。但面对已经破城的李自成的“闯军”,不迁都南京,更不投降李自成。坚守京城到最后一刻,无力回天之际,自缢煤山,殉国身死。

崇祯遗言:“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