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是杜陵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人。他父亲曾经担任长安市的市长。
张汤小的时候很喜欢玩审案子的游戏,他模仿士卒抓坏人,然后进行诉讼、审判、行刑等整个流程。有一次他父亲外出,年幼的张汤在家留守,遇到家里的肉被老鼠给偷走了。父亲回来以后很生气,就打了他。没想到张汤挖了老鼠洞,把老鼠吃剩的肉找了出来,并且用烟熏的办法把老鼠也抓住了。他还把老鼠的罪状写成文书,又把老鼠和吃剩的肉放在院子里,正儿八经地对老鼠进行了审判,最后把老鼠杀死在院子里。他父亲看到了这一切,惊叹张汤小小年纪,有这样的才能,于是就开始教张汤学习法律方面的知识。
张汤长大以后,当上了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后来遇到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因为嫉妒武帝的宠妃卫子夫生了儿子,就派人诅咒卫子夫和汉武帝的案件。张汤参与了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他办案十分认真,把这个案件涉及到的罪犯全部查清,无一遗漏。汉武帝很赏识张汤的才能,就封他为太中大夫(就是在皇帝身边专门给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那个时候汉武帝对儒家学说十分推崇。张汤在断案的时候总是能够很好地领会汉武帝的旨意,再通过引用古代圣贤的经典论述,把皇帝的意思体现出来。皇帝想要严惩的案件,张汤就派执法严苛的官员去办理;皇帝想要从轻处理的案件,就派执法宽松的官员去办理。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十分忌惮豪门大户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于是张涛断案的时候,凡是涉及到豪门大户的案件,他总是想办法引用古代先贤的话来罗列罪名,对他们进行严惩。遇到弱势群体,比如没有靠山的普通老百姓,即便是真的犯了罪,也请皇帝裁决。结果往往是被从轻发落。
张汤断案一贯严肃认真,不刻意追求利益的均衡。他做了大官以后,也很注意自身的修养,生活俭朴,一点儿也不骄横,而且行事低调。他结交有才能的人,并且款待饮食。对于自己的老朋友和下属的子弟,以及本族的贫穷子弟,都给予优待。对于上司,无论寒暑,一定要亲自拜访问候,从不间断。因此,执法的官员们都很乐意为他效劳,他的上司们也对他的工作很满意。
后来匈奴浑邪王投降了汉朝,匈奴的力量大为削弱,汉武帝乘机大举派兵攻打匈奴。打仗就要花钱,出兵匈奴导致国库空虚,正好又遇到山东发大水,老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依靠官府的救济生活。张汤根据皇帝的旨意,上疏申请铸造银币和五铢铜钱,把铸铁和制盐业收归国有,同时排挤富有的商人,对豪取强夺兼并百姓土地的豪强大户,则引用上古圣贤的话,罗列罪名进行坚决打击。汉武帝对张汤的提议非常赞同,采纳了张汤的建议。张汤在朝堂上与皇帝讨论国事,常常一讨论就是一整天,皇帝甚至连饭都忘了吃。于是国家的政务都依据张汤的主张来执行。他对不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对执行政策不利的地方官,对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全都进行严厉的惩罚。可是这样一来,也得罪了很多人,上到朝廷大臣,下到平民,都有人对商汤非常不满。
张汤做事很有心计。为了使自己的主张得以贯彻执行,张汤也曾用计谋对反对他的人进行打击报复。可是这样一来,也给了政敌以可乘之机。
张汤做御史大夫(相当于检察院检察长)第七年的时候,有一个叫李文的人与张汤有过节,不遗余力地搜罗张汤的反面资料,想要陷害他。张汤有一个心腹下属叫鲁谒居,知道张汤不喜欢李文,于是就派人告发李文。案子转到张汤手里,张汤就借这个机会把李文杀了。事后,张汤知道鲁谒居帮了忙,一次鲁谒居病了,张汤就去看他,还帮他按摩脚。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被人知道了。由于张汤树敌太多,丞相就和长史们都联合起来,告发张汤。张汤只好自杀谢罪。
张汤有能力,办案认真负责,身居高位也不求奢华。他能够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刻意寻求利益均衡,不怕得罪权贵。虽然最终因为树敌过多,被害身亡,但他毕竟为大汉朝做出了贡献。
后来皇帝念及他的功劳,对他的子孙后代也予以提拔重用,加上他的子孙都秉承他的遗风,谦虚谨慎,行事低调,张氏一族在汉朝始终兴旺不衰,这也与张汤生前行善积德不无关系。
上就是我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期待着和你一起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