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裳中式嫁衣(六代裁剪一袭华裳)(1)

白鸽服装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芦变鲜和第六代传承人梁明建正在裁剪布料。 徐浩轩 摄

  选料、量体、制版、剪裁、缝制、锁钉、整烫、盘扣……一件中式成衣就这样诞生。芦变鲜说,一件中式成衣的诞生要经过数道工序,仅仅量体,就要采集20多个部位的60余个制衣数据。

  太原“白鸽服装”的历史跨越百年,今年70岁的芦变鲜是第五代裁剪师傅,也是中式服装裁剪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剪一尺“的确良”,量身定做一件新衣裳,是让人羡慕的事情。1966年,芦变鲜进入“白鸽服装”的前身太原缝纫厂,开始了学徒生涯。技艺的历史靠人书写,第一代师傅,瑞忠祥服装店王瑞德;第二代师傅,瑞忠祥服装店王万丰;第三代师傅,瑞忠祥服装店王魁选;第四代师傅,太原缝纫厂任乙亥;第五代师傅,太原缝纫厂芦变鲜;第六代师傅,国营太原服装厂梁明建、秦玲。

  新中国成立以后,钟楼街的大中服装店、华兴茂服装店与位于柳巷的瑞忠祥服装店,合并组建为太原缝纫厂。由最初的3家老服装店传承下来的中式服装裁剪手艺,靠着一把剪刀、一卷皮尺打天下,难掩光芒,历久弥新。

  手起剪落真功夫

  展开布料,剪刀直下,嚓……一卷皮尺、一包划粉片,线条纷至沓来,针针线线缝缀,之后有请熨斗,蒸汽氤氲,每一个棱角服服帖帖……过程劳心费力,芦变鲜说:“量体裁衣,关键的技术是量和裁。”

  机器技术不断革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件件服装在生产线上被批量生产。“白鸽服装”的董事长秦敏坚持认为,手工裁剪成衣的市场非但不会小,前景还会更加光明。

  1916年,山西平遥人王瑞德与文水人韩文中合伙在柳巷开了一家名为瑞忠祥的服装店,前店后厂制作各类中式服装,尤以礼服出名。选料讲究、做工精细、服务周到,因此生意兴隆、声名鹊起。新中国成立后,瑞忠祥服装店与钟楼街的大中服装店、华兴茂服装店合并组建为太原缝纫厂,成为当时山西规模最大的服装生产企业。1982年,太原缝纫厂更名为国营太原服装厂。1997年,国营太原服装厂整体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即现在的太原白鸽服装有限责任公司。

  今年70岁的芦变鲜,在15岁时跟随师傅任乙亥学习中式服装裁剪制作技艺。50余年过去了,从小学徒到老师傅,芦变鲜一直恪守老规矩,诚信为本、精益求精。她经常对徒弟说:“咱们的这个裁缝手艺已经传了六代,一定要耐心、专注、坚持、严谨,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私人定制粉丝多

  物质匮乏的年代,有手艺的裁缝师傅很吃香。时光流转,现在手机可线上购物,线下服装店遍布大街小巷,而手工“私人定制”裁剪服装依然有着相当数量的忠实粉丝。

  72岁的刘爱珍家住南肖墙,1983年随丈夫从江苏常州移居到太原。多年以来,刘爱珍保持着每年农历春节定制新衣的习惯。她一直在“白鸽服装”选料做衣服,“我和老伴都喜欢手工裁剪的中式服装,很传统,很纯粹,穿在身上又精神又舒服。”

  第六代传承人梁明建,是白鸽服装公司的总工艺师,也是负责生产的副总。他说,讲究的定制中式服装,用料考究、量体准确、裁剪得当、缝制细致、穿着合体。要做到这些,需要测算采集肩、胸、臂等20余处的尺寸数据。“一个老字号能传承发展到今天,一定有它的道理。”

  中式服装多为连肩连袖对襟立领上衣,主要有婚服、中式上衣、青年装、旗袍、唐装、丝棉袄等。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创新,如今已形成标志性的特征:立领、连肩连袖、大襟、贴边、直扣,兼具镶、嵌、绲、宕、盘、钉、勾、绣等装饰工艺。梁明建说,行家讲究内外兼修、手到心到,一件成衣才能成为神品。

  渴望回到钟楼街

  大建领、平驳领、戗驳领、青果领、之字领……上百种领型,千余种面料,超过一万种的法式、中式纽扣,在“白鸽服装”的私人定制店,各种服装配料让人眼花缭乱。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就有了特体服装部,那就是私人定制的雏形。”董事长秦敏说,纯手工的中式定制服装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老字号不能只理解它的‘老’,一定要关注它的‘新’。一直保持‘新’,才能变得‘老’,才能生发出中式服装的特殊美感。”目前,“白鸽”系列服装有100多个品种行销国内,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地。

  太原白鸽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现在位于并州南路西一巷,从大中服装店、华兴茂服装店到“白鸽服装”,一门老手艺串起了太原服装品牌与钟楼街的渊源。“白鸽服装”一直计划回归钟楼街。

  秦敏说:“随着钟楼街的归来 那些太原老记忆将重新浮现,希望太原中式服装裁剪制作技艺在这条老街上占有一席之地。”记者 梁丹 太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