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顺德杏坛马齐关东市场停车场内、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的“老友记汽车美容服务队”目前正处于试运营阶段,将于6月8日正式全面营业。这是在政府、社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多方帮助下成立的顺德杏坛第一家面向市场化运营的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点。

该中心7名洗车学员全是残疾人,由于或身体、或智力、或精神上的障碍,他们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社会,就业更是个难题。如今,经过三年时间培训的他们通过分工协作,最快20多分钟即可完成一辆车的清洁工作,在这里,他们用双手收获爱与尊重,人生也变得有价值。

公交洗车工真实生活(顺德有家特殊洗车行)(1)

公交洗车工真实生活(顺德有家特殊洗车行)(2)

公交洗车工真实生活(顺德有家特殊洗车行)(3)

多方合力 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

残障人员最终实现“就业梦”离不开康复机构和政府的努力。2016年11月,顺德区杏坛镇君怡康复中心“2016年顺德区残疾人就业服务项目”获得资金扶持,杏坛镇委镇政府还决定,在镇政府内无偿提供场地搭建平台开设“雨露助残”残疾人洗车服务,以让残障人员实现就业梦。

顺德区杏坛镇君怡康复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杏坛镇农业和社会工作局领导下的,专门为残障人士提供康复训练的社工机构。欧阳月敏是则该康复中心负责该项目的负责人,她从2012年开始就在这里工作。

“当时看到项目最终实现落地,很开心,因为残障人员由于或身体、或智能上的缺陷,他们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社会,就业更是个难题,很需要一个平台,去让他们实现改变。”欧阳月敏说,他们随后挑选了一些手工等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员,来到这一平台就业,积极鼓励他们走向社会。

三年多来,残障学员在社工及导师的指导培训下,熟练掌握了洗车技能,并获得广大车主的点赞。

陈翠兰是导师之一,她于2018年5月来到这个团队,刚来到这里时,她还担心会不会与学员沟通不好,但很快这种担忧就消失了,因为她发现,这些特殊的洗车学员很听她的话,且很主动地去干活。

在陈翠兰看来,他们因为残疾,在家待的时间多,跟别人接触较少,很难信任别人,所以用心很重要,陈翠兰一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并鼓励他们去接触别人。

此外,由于在肢体、智力、精神等方面的障碍,他们学习洗车的时间会比正常人长,且学习的时候会面临很大困难,如,有肢体障碍的学员在洗车的时候力量会不够,为此,陈翠兰耗费了许多时间和耐心。

“虽然辛苦,但是看到他们掌握了熟练的洗车技能后,自己不但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非常开心。”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相处,陈翠兰也与学员们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今年5月,因为疫情4个多月未见的他们相互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今年48岁的小崧算是其中年龄最大的学员,也是学的最好的一位。他属于精神残疾,但非常好学,经过三年时间的教导,此前未洗过车的他如今已学会洗车的各个步骤,在学车之余,他也与其他学员建立了感情,空闲时间大家一起打打篮球等,“在这里很开心,有个群体,也有了精神寄托。”

热心老板献出场地

改造为残障人士就业点

三年来,看到学员越发熟练的洗车技能,欧阳月敏是打心底觉得开心,这也让她觉得,不能一直将学员关在这个小圈子,而要让他们到“外面”去,去接触更多的市民,只有这样,对他们的生活才更有益。

于是从今年4月开始,她寻求当地一些企业老板的帮助,希望能获得场地的支持,从而为残障人员开设洗车店,在一番努力下,她最终得到关东市场老板的帮助。

“他答应将市场内一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的车棚给我们免费使用一年。”欧阳月敏说,得到该老板支持后,他们立即开始筹划改造计划,总共花费了3万多元,在一个月内就将车棚改造为洗车店,并把原来洗车场的设备搬来这里。

有了“基地”后 ,欧阳月敏还要征求学员父母的同意,让他们支持她这项计划。“圈子大了,学员接触的市民多了,洗车的工作也会变得更加辛苦,有些学员家庭较好,父母不愿意他去承受这种辛苦。”欧阳月敏说。

经过一番努力,有7名学员的家人最终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去尝试这一工作,5月25日,名为“老友记汽车美容服务队”的洗车服务中心开始试运营。“之所以取这名字,是因为它听起来亲切。”欧阳月敏表示。

“试运营以来,客人并不多,学员每天平均完成2到3辆车的清洗工作。”陈翠兰说,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些学员很快就适应过来,清洗车辆的时间与一般洗车行差不多,大家分工协作,30多分钟就完成清洗工作,且通过与更多市民的接触,他们也开始慢慢融入社会,“他们的服务也得到很多市民的点赞,认为他们洗的比一些车行还干净。”

用心服务获得市民点赞

“老友记汽车美容服务队”坐落在顺德杏坛马齐关东市场停车场内,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包括一个休息室和露天洗车间,洗车间由简易的篷布围着,看起来并不起眼。

6月1日下午2点30分许,记者来到该洗车店,看到4名身着统一服装的学员正在休息室里一起吃着水果,开心的说笑着。这些水果是一些社会爱心人士送过来的。

“由于洗车行每天都要营业,7个人轮班,每人每周休息2天,每天工作6小时,所以今天只有4个学员。”陈翠兰说,7个学员都是本地人,年龄范围在20至50之间,其中有2人是女的。

不一会,一辆白色轿车驶入,停在指定洗车位置,不需要导师言语,4名学员便主动地一拥而上。24岁的学员小秋控制高压水枪,非常认真地清洗着车身,他患有先天自闭症,不爱与人交流,如今,通过培训,他爱上了洗车这一工作,人也变得开朗很多。

小崧则拿出车上的地毯,放在地上清洗起来。另外两名学员则仔细擦拭车身,每处黑点都不放过,在大家通力合作下,不到30分钟左右便把车洗好了。

“真的好干净。”白色小车司机向这些学员竖起了拇指。受到表扬的学员们则报以灿烂的笑容。

欧阳月敏说,接下来希望对接本地的一些修车档,并增添一些设备,让学员能学习到更多的洗车技能,同时扩大洗车服务范围,“我们打算在6月8日举行洗车服务中心全面营业的启动仪式。”

她还表示,目前该中心也计划与当地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以此扩大客户群体。此外,该康复中心还计划成立一支残疾人清洁队,在康复中心挑选能力较强的一批学员,经过培训后,与周边楼盘、写字楼合作,让他们负责这些地方一部分的清洁工作。“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已答应扶持这个项目。”欧阳月敏说。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陈飞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