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力的高低,对于人的成功和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经过对1万份被调查者的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力、专业技术、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沟通。

哈佛大学教授罗杰.费希尔提出了有效沟通的5个指标,下文将一一分析,以让你判断自己的沟通力高低,从而有意识地提升沟通能力。

怎么看出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判断一个人会不会沟通)(1)

能否以有效处理分歧为目标

面对分歧时,有些人经常会突然爆发,一味地猛烈抨击对方;有些人会为了避免冲突,而唯唯诺诺,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

其实,这都不是最佳选择。

罗杰.费希尔教授说,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建设性关系,不必一定是完全赞同对方,或者是强求双方具有一样的价值观,而是要追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共存方式和沟通结果。

这一点,是所有沟通方法的基础,切记!

人际沟通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嘴巴,嘴巴决定效果”。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之所以会产生分歧,大多由彼此的认知不同、立场不同所致。

换句话说,是立场决定了你的思考方式,思考方式决定了你的说话方式,而说话方式则决定了沟通的效果好坏。

如果你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所在,却拼命地说个不停,想要压倒或说服对方,那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怎么看出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判断一个人会不会沟通)(2)

怎么看出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判断一个人会不会沟通)(3)

能否保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两间墙壁安装上很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一只猩猩。

第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在房间里呆了三天,离开这个房间时心情愉悦,恋恋不舍。

第二只猩猩则性格暴躁,三天的实验过程中,一直怒不可遏、心力交瘁,情绪变得完全失控。

两只猩猩的实验结果截然不同,根源在哪里?

这是因为,第一只猩猩性格温和,跟镜子中同样友善的“同伴”们相处愉快;而第二只猩猩则暴躁好斗,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它就被镜子中“同类”脸上的戾气激怒了,于是陷入了无休止的打斗和争吵中。

拿破仑有句名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绝大多数的沟通高手,都是很好的情绪管理者。你对别人施加什么样的情绪,抱以什么样的态度,最后一定会反射到自己的身上。

一个不能控制情绪,不会有话好好说的人,别指望他能跟其他人关系融洽,更不用说创造良好的合作价值了。

怎么看出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判断一个人会不会沟通)(4)

怎么看出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判断一个人会不会沟通)(5)

能否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有这么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公司老板,因遭遇经济危机而濒临破产,他决定找老朋友、老客户帮忙。他写了很多信,但到了邮局才发现邮票很贵。

他不愿让别人破费,也担心别人因舍不得买邮票而不回信。于是他变卖一些值钱的东西,在每个信封里都附上了回信的邮票钱。

朋友和客户收到信后,都被他的善良和贴心所打动,纷纷给他回信不说,还有人直接找他下了订单。

解决难题最高明的方法,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和思考问题。

在沟通过程中,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在乎对方的想法,那沟通的障碍和冲突永远无法解决。

怎么看出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判断一个人会不会沟通)(6)

怎么看出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判断一个人会不会沟通)(7)

能否进行有效的倾听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曾经采访过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小男孩。

林克莱特问:“如果你驾驶的飞机在太平洋上空,突然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你会怎么办?”

小男孩答:“我会先告诉飞机上的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自己背好降落伞跳下去。”

台下的听众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小男孩太自私了。而林克莱特没有急着发表意见,而是继续问小男孩这样做的理由。

这个孩委屈地说:“我要去拿燃料,马上回来救大家。”

有时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比道理更重要的是态度,比讲话更重要的是倾听。

若是一味地站在自身角度,不愿意用“心”倾听,无异于是守着自己的方寸之地,对他人指指点点,但很多时候全是偏见。

很多时候,你没必要去表达太多意见,要知道愿意花时间去倾听,适时地顺势回应并疏导对方的情绪,就是给他最温暖的回应。

在聆听他人讲话时,有些人缺乏换位共情的同理心,经常会伤害他人的感情而不自知。

下面一些话,就是这种伤人而不自知的“恶言之箭”,看看你都经常这样回应别人吗?

你看,我早就跟你说了吧,你就是不听啊;

你这点烦恼算啥呀,想当年我遇到的比你严重一万倍;

你真傻,如果是我,我才不会像你这样干呢;

我说话直,你别不爱听,你这就是无病呻吟……

要知道沟通中有一条黄金定律,是“不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而要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对方”。

怎么看出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判断一个人会不会沟通)(8)

怎么看出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判断一个人会不会沟通)(9)

能否让他人对你信任

普渡大学生物学家威廉·缪尔曾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如何提高养鸡场中产蛋鸡的生产率。

他首先把鸡分成了两群:一群是产蛋生产力一般的“普通鸡”;一群是生产力极强的“超级鸡”。

在经过六代的生存繁衍后,他惊奇地发现:“普通鸡”几乎个个身形结实,羽翼丰满,鸡蛋产量急剧增加;而第二群“超级鸡”,只剩下了三只,其余的全被这三只鸡给啄死了。

很多聪明的人就犹如“超级鸡”,往往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把所有人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却意识不到自己过强的竞争性,会让别人失去对自己的信任,从而不但个人无法获得成功,还会导致团队合作的失败。

在职场中做出大成就的很多人,往往需要具有利他思维。他们明白,放大别人的价值、帮助别人成长,就能获得他人信任,从而放大自己的价值,激发和帮助自我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