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毅/文

论全能人才如何炼成(人才是怎样炼成的)(1)

读史增智,读经明理,经史一体。毅最早是从《易经》中得知后稷、公刘、古公亶父、文王和武王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仅只一星半点,串不起来。近期读《史记》,方始了解梗概。其始于黄帝至玄嚣,玄嚣至帝喾,帝喾元妃姜原生弃,弃"好耕地,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之。尧帝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信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通过这段记述,我们知道周人所崇拜的先祖后稷,在唐尧、虞舜及有夏这三代期间,都是主管农业的官员,一直干到死。

论全能人才如何炼成(人才是怎样炼成的)(2)

到了后稷儿子子窋立时,夏后氏政治衰颓,不重视稼穑,而且子窑在宫廷斗争中丢了乌纱帽,可能会危及生命。三十六计走为上,子窋奔戎狄之间。戎狄是当时北方的一个部族,应该游牧于今陝北、梁外及河套地区。从子窋至第三代,公刘立。这个公刘虽身处戎狄之间,但他修复乃祖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百姓从四面八方迁徙而来归顺于他。从那时开始周道兴起,并立国于豳,即现在的陕西郴县一带。直到第十二代古公亶父立,他继承后稷、公刘遗志,积德行义,国人十分拥戴。

此时,史书中记载的北方民族不仅有戎狄,而且岀现了"薰育”,与"匈奴"的发音相近,疑似一族。他们开始找古公亶父的麻烦,索要财物、土地和人民。此一情节在庄子的文中有记述,毅在《背诵与理解》一书中已论及。现再引证:

论全能人才如何炼成(人才是怎样炼成的)(3)

"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

如果说子窋背夏后氏而奔戎狄,是采用三十六计走为上,那么古公亶父从戎狄间奔岐下,则为惹不起躲起。而在这一来一去之间,他们修复耕稼之业,行仁积德,拥有国家,为周王朝统治天下做下了铺垫。

古公亶父后又过五代,周王朝的创始人昌立,是为西伯,也就是文王。此公"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就连历史上有名的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善养孤老,都跑到他那里去了。

最为著名的故事莫过于"犁者让田”:

"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论全能人才如何炼成(人才是怎样炼成的)(4)

这个故事说明两点。其一,西伯在当时已很有影响力,他的仁政与纣王的暴政形成了鲜明对比,为后来的灭商无形中打下了基础。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子窑到西伯,已从夏代进入商代,经历了两个朝代,周立国也十代以上了。

其二,福后面跟着就是祸。纣王因西伯仁而忌恨之,将他囚禁于羑里。为了保命,周人采取送礼的方法,讨得纣王欢心,放归西伯。西伯何罪之有?西伯无罪。正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简单的就是"莫须有”。

前者周人先祖三十六计走为上、惹不起躲起,后者西伯屈身抑志,送礼行贿。这些方法看起来不大光彩,但周国因此而一次比一次壮大。现在壮大到何样地步?据《易经》记载,文王获释后即举行了宗庙大会,议决起兵伐纣。诸侯们苦纣久矣,纷纷响应,结果天下土地三分文王据其二。文王没把事情做绝,为商纣留下了三分之一的领地。他的这一做法备受孔子赞扬,认为他顾及了君臣之礼。

西伯死后,太子发立,是为武王,追认乃父为文王。此期,那个商纣王"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疆抱其乐器而奔周”。武王觉得彻底讨灭纣的时机已到,遂率大军与纣王战于牧野。按理说帝纣手下有近百万的军队,拒止武王问题不大。然而纣王军队临阵倒戈,说明他人心丧尽,无可挽回。无奈,跑到鹿台之上,点火自焚。

论全能人才如何炼成(人才是怎样炼成的)(5)

纵观周人于几次重大事件中处置恰当,都是理性思维的结果。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已有仁义礼智信的刍形,在政治军事方面实事求是,不蛮干。例如与戎狄的关系,可谓斗而不破。周武王是在戎狄军队的帮助下打败商讨王的。而周文王更是雄才大略,他被囚羑里,将伏羲所创制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其中明夷卦正是他被囚后的写照:"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他就是利用"外柔顺”的策略,成功地逃过一劫;用"内文明”的品行聚拢诸侯,战胜纣王。故《系辞下传》云:"《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也?”

《易经》这部书,与其说它是卜卦之书,倒不如说是总结历史的哲学著作。真正读过原著的人,着眼点都不在卜卦上,那是雕虫小技;而在于明理增智。

论全能人才如何炼成(人才是怎样炼成的)(6)

其中《革卦》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此中的"武”应指周武王。古人认为王者受命于天,奉天命而莅万民,故把王者易姓称为革命。武王灭殷,就为王者易姓,变革天命,故称为"革命"。

此卦集中强调革命取得成功的两大要素:首先,要把握时机,断然推行变革,必能顺畅;其次,要存诚守正,即革命者必须遵循正道,以诚信之心取信于人,以此而革,元亨可致。从历史记载看,武王革命具备了这两个要素,其革命选择在纣王暴虐无度、众叛亲离,百姓怨声载道之际,绝不是一时性起的冲动所为。孔子对文武的评价甚高。他说:"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

我们强调读史诵经,意在增智明理。《易经》为五经之首,本来是千古奇书,内涵特别丰富,你看我们上面的引证有牛鬼蛇神在作怪吗?但此书被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搞得乌烟瘴气,狐媚画道,以致官府谈易色变。不知何时才能拨乱反正,回归寻常。

论全能人才如何炼成(人才是怎样炼成的)(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