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qú)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xùn)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xiàn,huǎn)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诗经秦风一般表现的四种情感(诗经解读凯风母亲的爱如夏日的南风)(1)

诗篇以凯风为兴,将凯风喻为母爱。凯风为南风,夏天的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棘心本指酸枣树初发的嫩芽,朱熹集传:“棘,小木,丛生,多刺,难长,而心又其稚弱,而未成者也……以凯风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时。”对于母亲来说,孩子就是多刺的,难以抚育的。在南风温暖的熏晕下,棘树开始变得夭然;在母亲的辛劳关怀下,孩子逐渐长大。在第二章中,孩子一面感谢母亲的至善,一面自责自己“我无令人”。

从第三章开始,又以寒泉作为起兴。将寒泉比作母亲,以黄鸟比子。寒泉在卫国的浚地,冬夏常冷。在泉水的滋润下,七个孩子不断长大。孩子就如那声音清丽婉转的黄鸟,但还是不能抚慰母亲劳苦之心。受《凯风》的影响,后世常常以“寒泉”代指母爱,六朝以前的人替妇女作的挽词、诔文,甚至皇帝下的诏书,都常用“寒泉”一词。

本诗是单纯歌颂母爱且自责的诗,然而古代许多解释该诗都牵强附会的地方。首先是《毛诗序》认为是:“《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将《凯风》和“卫之淫风流行”联系。后又有朱熹进一步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他直接将这位劬劳的母亲说成“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这完全是朱熹自己臆测的。闻一多则认为此诗“名为慰母,实为谏父”,还有人认为是悼亡母亲的诗,但是从原文来看,这些信息都无法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