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晚上来我家吃饭看戏啊。”连日来,石柱镇石柱村村民应业博忙着打电话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看戏。农历十月初十是石柱村“陈十四娘娘”寿辰,每年这个时候,石柱村都会请来戏班子唱几天大戏。

在永康,戏班子会在秋天忙碌起来,做戏主要是为了庆祝丰收,也有像石柱村一样为了民俗而做戏的。而做戏,必请客,村民们都会热情邀请亲朋好友吃晚饭、唠家常、看大戏。

请客,人越多越热闹

“小漪、桃子,下班没?可以回家吃饭了。就等你们两个了,叔叔、姨丈都到了。”4日17时许,离戏开场不到2小时,老应拿起电话催促着两位闺女和女婿回家吃饭。

“爸妈,我们在路上了,我还带了五六个同事呢。”听到电话另一头小女儿的话,老应的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做戏请客,就是要人多,人越多就越热闹。”

17时40分,最晚到家的小女儿桃子和女婿抱着孩子赶到了家中,老应连忙上前“抢”过小外孙女,俨然没有了长者的威严,一边像个大孩子一样陪着外孙女玩耍,一边催着女儿落座吃饭。

客厅内,两张偌大的圆桌,早已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烧鸡、烤鸭、水煮鱼等大菜,几乎都快放不下碗筷。

“哇,今天是过年吗?”看着餐桌前围坐的满满两桌人,还有丰盛的菜肴,觥筹交错间,不知是谁语出“惊”人。

“对,今天就是过年了。”老应说,孩子工作忙,家里很久没这么热闹了。今天除了女儿女婿,还有大家的亲朋好友,实在太热闹了。

婺剧大舞台(风物唱戏秋风起)(1)

点魁星场景

开场,文武八仙送祝福

“走,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去看戏。”18时30分许,老应开始招呼着还在唠家常的家人前往村广场看戏。

这是露天搭建的戏台,用钢管和篷布搭建的三角戏台棚,这是在永康最常见的戏台,排列整齐的凳子上坐满了十里八乡赶来看戏的观众。

“嗯呜……”随着熟悉的开场沉闷长喇叭声,观众的目光纷纷被吸引到戏台上。

“好戏开锣了,等一下上场的就是‘文武八仙’,这是永康社戏的开场戏。”看了几十年戏的老应给小朋友做起了解说,“奉紫微大帝命令,传令天官现场邀请文武八仙,给你们送祝福……”

“接下来是‘点魁星’了。”一旁65岁的李龙胜也忍不住插话。他说,魁星头戴嘴巴会动、眼睛传神的头壳面具,左手捧斗,右手执笔,在“魁星锣”伴奏下,走矮子步上场,同时由乐手高念:“魁星出华堂,提笔写文章,麒麟生贵子,必中状元郎。”

“魁星之后,是分别头戴金色和白色面具的‘金面白面’了。”李胜龙说,一个手捧金元宝,祝愿财源广进;一个手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条幅,赐福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身体健康。

戏台上下,不变的氛围

戏台上,武生连续翻跟头,引来叫好声连连;戏台下,黑压压的观众身后,是小摊贩的吆喝声不断:馄饨、烧饼、豆腐丸、气枪……

“我记得小时候爸妈带我和妹妹来看戏,我们最爱的还是戏台下的小吃。”看着在小摊贩前买吃的孩子们,大女儿小漪回忆着往事,“那时我和妹妹眼中只有冰糖葫芦,还有那些会发光的荧光圈。”

长大改变的不只是小漪姐妹,还有戏台。虽然还是传统的三角戏台棚,但背景从人工换景变成快速切换的电子屏,演员的服饰如今也十分精致。

“时代如何变化,不过请客看戏的传统没变。”老应说,这个传统不变,看戏的氛围就不会变。

婺剧大舞台(风物唱戏秋风起)(2)

编辑 应桃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