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成语故事调虎离山(成语小故事名落孙山)(1)


1、故事出处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过庭录》

2、故事内容

宋朝时,有一个才子名叫孙山。他才情四溢,性格幽默,喜欢说笑话。为此,身边的人就称他为“滑稽才子”。

第一次考科举时,孙山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起进京赶考,两人住在同一间旅馆里。去菜市口看放榜,孙山发现自己的名字位于榜单的末端,但还算榜上有名,而同乡儿子的名字却没出现。同乡儿子决定留在京城继续学习,而孙山则回了家乡。

孙山回到家乡,同乡就来到家里问他儿子的情况。孙山不好意思直说,就念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同乡不解:“我儿到底考中了没有?”

孙山说:“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孙山之外。”

同乡垂头丧气地叹道:“哎呀,原来是名落孙山了。”

周围的人听了之后,不禁笑了起来,此后,当地的学子都用“贤郎更在孙山外”来晦称自己考试未中举。

3、故事含义

“名落孙山”形容考试未被录取。这个故事给我们传导出一种幽默风趣,为他人立场着想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孙山的做法巧妙地传达了消息,又不让落榜者颜面难堪,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感染了周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