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郗旺,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科普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

10月10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的稻田里一片忙碌,正在进行的是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1000”的测产验收。经过测算,百亩片平均亩产达到1013.8公斤,创造了高纬度地区杂交水稻产量的新纪录。

杂交稻和常规稻的亩产各多少(为何能突破亩产2000斤大关)(1)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大部分人们来说,杂交水稻并不是一个陌生的称呼。杂交水稻的发明,让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数亿人摆脱了饥饿的威胁,使得它的和它的发明人袁隆平一起,成为了中国农业史上耀眼的两个名字。那么,这超级杂交稻又是何方神圣,为什么能够达到如此惊人的产量呢?

其实,超级杂交稻,本质上还是杂交水稻,依然利用的是“杂种优势”这一重要的生物学现象。所谓杂种优势,就是两个具有不同性状的品种杂交后,它们的后代通常会兼具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杂交优势广泛的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我们熟悉的骡子,就是马和驴杂交后的后代。在农业中,除了杂交水稻外,杂交玉米也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图片来自网络)

在育种方面,传统的育种方法的繁琐和长周期,已经无法适应培育研发新品种的需求。因此新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超级杂交稻的选育中。传统育种中,人们只能通过观察,来将植株和性状联系起来进行筛选。而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当于给优良基因做上了“标记”。需要一点点叶片组织,分析其DNA序列来追溯这个标记,就能够方便的了解到相应基因存在与否、是否被整合到了后代植株当中,大大提高了筛选效率。

另一方面,新型不育系水稻的研发也对超级杂交稻的选育起到了推进作用。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对水稻雄性不育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培育出了众多携带有优良性状基因的雄性不育系水稻,为生产超级杂交稻奠定了基础。

此外,经过优化的水肥施用和精心的田间管理,也能使得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潜力达到充分发挥,在生产上保证了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性。

编辑:鲁凡英

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jiangq@cast.org.cn 投稿请联系 xueyn@cast.or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