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的发展

素霓说茶(素霓说茶--)(1)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利于茶业的发展。

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

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

明代:距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近代:1846-186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不断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对外的贸易发展)

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

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新茶园,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

素霓说茶(素霓说茶--)(2)

唐、宋、明,中国茶文化发展最具代表性及人文艺术的历史时期,唐朝的富贵、宋朝的精致艺术,明朝的简真。

一、唐煎: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中唐以后,采叶做饼茶的制茶工艺得到逐步完善,进行系统总结记载的便是陆羽《茶经·三之造》。唐朝时,茶叶制造是以蒸青团饼茶。

素霓说茶(素霓说茶--)(3)

唐朝的饮茶是一项浩大的茶文化艺术过程,讲究在制作品饮精致华美的过程中,体现中诗情画意及闲适富贵的感觉

制茶步骤:

1. 茶叶采来后,先放在甑釜中蒸一下

2. 然后将蒸饮的茶叶用杵臼捣碎,

3. 再把捣碎的茶末放在铁制的规承(模)中,拍压制成团饼

4. 将茶饼穿起来烘焙至干,封存。

二、宋点: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宋朝,制茶技术发展很快,工艺较唐朝有了改进,制作力求精益求精,由于贡茶制度的形成,饰面花纹龙凤之类,龙凤团饼由此产生,宋朝团饼茶称片茶。除片茶之外,还有散茶叶生产,散茶是蒸青后直接烘干呈松散状故名。到宋朝后期,散茶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取代团饼茶之势。

素霓说茶(素霓说茶--)(4)

宋是我们历史上艺术及文化造诣最高峰时期,其人文性品茶艺术可谓从古至今无出其左。

龙“凤团茶”是北宋的贡茶。在北宋初期的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遣使至建安北苑(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的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就叫“龙凤团茶”。皇帝用的龙凤茶,茶饼表面的花纹用纯金镂刻而成。

素霓说茶(素霓说茶--)(5)

宋朝龙团凤饼现代工艺制作,可见其精致的艺术,品质的完美无与伦比

龙凤团茶制作工艺:

1.蒸茶:茶芽采回来后,先浸泡在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

2.榨茶: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

3.研茶: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

4.造茶:入龙凤模压饼、烘干

5.过黄

6:烘茶

整个过程耗时费工,每片团茶可达数十万钱,宋朝落幕后,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龙团兴散茶,龙凤团茶随即消失。

三、明泡: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素霓说茶(素霓说茶--)(6)

明朝废除龙团凤饼开启了饮茶的新时代,从原来的工艺复杂简化而饮其至纯至真味香,是茶文化历史上最大的进步

到了明代,因制造团饼茶既费工耗时,且经水浸、榨汁有损茶叶香味,散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明太祖朱元璋,他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十六日下了一道诏令“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从此,停止制造团茶饼,蒸青散茶叶大为盛行。

中国的茶文化自明代开始其历史新的走向,由小众走向大众,由繁杂走向品饮自身的真香味为核心。其发展更具人文便捷,在以茶修养身心的基础走得更加长远。

素霓说茶(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