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战国七雄当中,位于最北方的就是燕国,他也是唯一一个姬姓诸侯国。所以,燕国的历史,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西周建立之时。
武王伐纣之后,分封了许多的诸侯国。这些国家大部分都位于中原腹地,国土面积较为狭小。但是,被分封在边疆的那些国家,国土面积相对都会比较大一些。一部分原因是,边疆之地较为荒凉,不够富庶,人均密度较小。另一部分原因是,在分封的时候,周王朝赋予了他们抵御外敌入侵和开疆拓土的权力。
这些国家位于边疆,如果国土面积太过狭小,就很难组织有效的兵力去抵御外敌。再加上他们新占领的区域就可以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这其实就是鼓励他们向外发展,将更多的地域纳入华夏文明的体系中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这些封国中,燕国的封地几乎是最北的。所以周武王将这片土地分封给了自己弟弟当中能力比较突出的召公奭。不过,召公在自己封国待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周武王灭商之后,没过几年就去世了。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召公便从燕国回到周朝中央辅佐周成王。
当时,周公摄政监国,召公担心周公有取代之心,便写了一篇文章来质疑周公。周公看完之后,向召公表明心迹,承诺自己的摄政只是为了辅佐成王,没有称王的意思。召公这才和周公通力合作,管理好周朝。
当然,很大一部分概率是,周武王去世前,让周公摄政,然后把能力强的召公从燕地叫了回来,一方面,让他协助周公辅佐成王,另一方面也是对周公起到监督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成王时期,周公主要负责陕原以东的区域,这一片区域主要是灭商时期征服的地方,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管理起来会更难一些。召公主要负责管理陕原以西的地域(陕西其实就是从这儿来的),这一片地区大部分都是周朝发家的地方,靠近戎狄,就跟他的燕国一样,需要时刻防备外敌入侵。
召公是一个比较亲力亲为、而且公平公正的人。在管理这片地域时,他经常巡视乡邑,深入民间。上到诸侯,下到百姓,有矛盾、有问题的时候都会找他裁决。所以,他就经常在一颗大棠树下帮人解决问题。后来,人们因为思念他,都不敢砍那棵棠树,还特地写了一首诗来纪念,叫做《甘棠》,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翻《诗经》。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管叔、蔡叔联合武庚发动叛乱的时候,周公带兵前去平叛。国家政务就落到了召公的头上。那时候的召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稳定周朝的局势。于是,他就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奔波,宣告王命,阻止其他诸侯跟着一起叛乱。
管蔡之乱平定之后,周成王、周公、召公他们都认为应该在东北再建立一个都城,这样才能方便监督管理东方占领区,否则可能还会有新的诸侯国发动叛乱。
于是,营建东都的任务就落到了召公的身上,东都的位置就在洛邑,当时被认为是天下的中心,也就是后来的洛阳这一带。东都建完之后,周公把九鼎迁移到了这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后来,周公和成王相继去世。周成王去世前担心太子钊没吃过苦,管不好国家,便让召公和毕公辅佐太子。召公他们把太子钊带到了祖庙,让他了解先王创业和守业的艰难,教他该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王。
太子钊没有让召公他们失望,即位后勤俭治国、宽省刑罚,百姓安居乐业。
召公奭不仅是文王的儿子,而且是辅佐了三代周王的元老。在姬姓子弟中,他的威望很高,仅次于周公。而且,燕国因为地处北方,长期和戎狄作战,国家实力也比较强大。所以,在建国后的那些年,燕国都是属于大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到了周厉王时期,燕惠侯继承了召公的称号,被留在了西周中央辅政。当时的周厉王非常残暴,凡是敢议论他的百姓,他就都杀了。后面,百姓们走在路上,都不说话,全程靠眼神交流。再后来,他们们忍无可忍,就攻击了周厉王,周厉王直接从国都出逃了。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周厉王出逃之后,愤怒的百姓将气撒在了太子的身上,准备抓住太子并把他处死。召公便将太子静藏在了自己家中,并把自己的儿子推了出来,让他代替太子。百姓们本来就不认识太子,召公说是那就是了。于是,他们就处死了召公的儿子,而太子静就以召公儿子的名义活了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等叛乱平息下来,召公便和新的周公一起主持国政。这一年也被称为“共和行政”的开始。
“共和”这个词,最早就是出现在这里。
后来,周厉王死在了彘这个地方,召公便公开了太子静的身份,并且扶持他成了周宣王。
在整个西周时期,两任召公都曾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为西周的延续立下大功。所以,燕国的声望在西周时期是非常高的,再加上燕国在北方不断发展,西周时期的燕国俨然处于大国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