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盾”,是大型四面固定相控阵雷达的通俗叫法(在前文中已说明“大盾”和“小盾”),目前仅有中美两家能够研发并批量装备,其中美国“宙斯盾”系统还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的海军。如果仔细观察那些配备大型四面阵的“神盾”舰就会发现,除去中美日韩外,西班牙、挪威与澳大利亚海军都选择了将“大盾”安装到军舰上的较高位置处,其中尤以挪威的“南森”级护卫舰为甚,几乎将AN/SPY-1相控阵雷达天线安装到了桅杆顶部。虽说“南森”级护卫舰上配备的是简化版的AN/SPY-1F无源相控阵雷达,相比原版重量更轻,有利于安装至更高的位置,但同时“南森”级护卫舰也是目前世界上体量最小的“宙斯盾”舰,其满载排水量仅5 000余吨,堪称袖珍版“宙斯盾”舰。将四面相控阵雷达天线装得那么高对全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会导致全舰重心升高、稳性下降。之所以选择了这种雷达安装布局,正是体现了“宙斯盾”系统在这些小国海军中的尴尬定位。“大盾”低空探测能力差的缺点使这些小国海军都要想方设法将之装高一点,以获得更远的雷达低空视距。但因为“大盾”的尺寸重量大,即使在付出很大代价后,能提升的高度也非常有限。而且“大盾”的探测精度较差,不能直接用于“标准”2、ESSM等半主动雷达制导舰空导弹的火控照射,其实际效果恐怕只有这些国家自己心里有数了。

西班牙F-100型护卫舰.

相控阵雷达舰艇(水面舰艇相控阵雷达系统之)(1)

挪威“南森”级护卫舰,其“大盾”的安装位置很高

其实大型四面阵的低空探测能力差的缺陷是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加以弥补的,那就是在“大盾”上方较高的位置处再补装一部对海探测雷达。实际上,“对海探测雷达”这个名称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它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是用于探测水面目标的。事实上它也确实能探测水面目标,但这只是相对次要的功能,它主要用于探测和跟踪掠海飞行的低空目标,如超低空突防的反舰导弹,因此称它为“低空补盲雷达”或“低空警戒雷达”更为合适。低空补盲雷达由于不需要远程搜索与警戒能力,因此其尺寸和重量都可以控制得比较小,可以安装至舰上较高的位置,通常工作在C波段或X波段等精度较高的雷达波段,对低空目标的视距可达40千米甚至更远,并且抗海杂波干扰的能力强,目标数据更新率高。低空补盲雷达的典型代表为我国052C/D驱逐舰上的SR-64雷达、“伯克”级驱逐舰上的SPQ-9B雷达和“爱宕”级驱逐舰上的OPS-28D雷达等。不过低空补盲雷达跟“小盾”的低空探测性能比又相差甚远,因为这些低空补盲雷达不一定是相控阵雷达,且发射功率偏小,大都采用旋转式天线,主要用于对低空来袭目标的搜索和警戒,没有火控能力或火控能力有限。因此,低空补盲雷达只能对“大盾”起到有限的补充作用,低空防空能力仍然不能与“小盾”舰相提并论。

相控阵雷达舰艇(水面舰艇相控阵雷达系统之)(2)

美国“伯克”级驱逐舰上的SPQ-9B雷达

相控阵雷达舰艇(水面舰艇相控阵雷达系统之)(3)

我国052D驱逐舰上的SR-64雷达

这里说一下我国海军建造的大量的054A型护卫舰,其“顶板”三坐标雷达工作在S/C波段,安装在桅杆顶部,视野非常好,可以承担水面舰艇编队的内层中低空防御任务,且建造成本比“小盾”舰要低的多(当然“顶板”雷达和“小盾”相比性能还是有差距的,但装备量大,有数量上的优势)。在我国建造的航母还未全部到位以前,有了054A这个“贴身小伙伴”的协同配合作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052C/D型“神盾”舰的低空目标探测与拦截的问题,从而合理分工,实现舰队整体防空能力的提高。下一代055型大型驱逐舰如果安装双波段雷达,其自身即具备很强的低空探测与防空能力,从而降低编队对054A的依赖,使其可以抽出身来执行其它任务,比如反潜。

相控阵雷达舰艇(水面舰艇相控阵雷达系统之)(4)

我国近年来建造了大量的054A护卫舰

相控阵雷达舰艇(水面舰艇相控阵雷达系统之)(5)

054A型护卫舰的“顶板”三坐标雷达

欢迎关注《兵器知识》官方微博:weibo.com/bqzs

淘宝店铺“兵器知识读者服务部”:https://bqzs.tao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