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男》荣获第十三届梅菲斯特大奖 横扫日本三大最权威榜单—— 「本格推理小说BEST 10!」第二名 「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第九名 「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 10!」第十名

豆瓣悬疑推理高分电影推荐(最后一刻反转颠覆的真相)(1)

豆瓣悬疑推理高分电影推荐(最后一刻反转颠覆的真相)(2)

豆瓣悬疑推理高分电影推荐(最后一刻反转颠覆的真相)(3)

读者评价

这是怎样的一本推理小说?

为何呈现严重的两极化评价?

豆瓣悬疑推理高分电影推荐(最后一刻反转颠覆的真相)(4)

《剪刀男》

且让笔者细细道来。

没文采的人看到秋日的天空,会说真是美啊。

写字厉害的人看到秋日的天空,会作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诗句。

不管哪种,秋天依旧是美好的。

推荐一本书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面面俱到的分析,另一种是非剧透言简意赅的短评。

《剪刀男》这本书只适合于后一种推荐方法。

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很妙,非常考验书评人的“道德底线”,一不留意书评便容易剧透,致使读者的阅读乐趣丧失大半。

豆瓣悬疑推理高分电影推荐(最后一刻反转颠覆的真相)(5)

何为叙述性诡计?

阅读《剪刀男》,一定要先知晓叙述性诡计推理这个概念。

这本书属于日本叙述性诡计推理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网上有一位读者小伙伴事前不知道此书属于叙述性诡计类推理作品,看完后气愤不过,恨恨的把书撕掉了。

这种做法颇为偏激,无论喜欢不喜欢一本书,都不应该毁书,但也由此可见叙述性诡计的威力确实不一般。

什么是叙述性诡计呢?

叙述性诡计,指的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部分事实用隐晦的方式对读者进行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一刻才揭露出事件的真相,通常会大大颠覆读者的既定认知。

作者利用读者的思维定势,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误导读者产生与实际状况不符的结论。

读者读完之后会惊呼,原来是这样!

当然,部分读者也可能摔书摔枕头,怒骂作者欺骗自己感情。

可以说叙述性诡计是作者和读者之间智力的对决考验,看作为读者的你能否在作者揭露真相之前察觉出作者刻意隐瞒的诡计。


豆瓣悬疑推理高分电影推荐(最后一刻反转颠覆的真相)(6)

停止假设

在推理小说的历史上,叙述性诡计最早出现于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里。

欧美侦探小说进入日本之后,被进一步发扬光大,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例如本格推理、社会派推理等。

在日本当代推理小说的热土上,亦出现了一大票与众不同的叙述性诡计推理作品,如我孙子武丸《杀戮之病》、折原一《 倒错的死角》、《失踪者》、 歌野晶午《樱树抽芽时,想你》、 道尾秀介《向日葵不开的夏天》、乾胡桃《爱的告别式》、《爱的成人式》以及新近出版的秋吉理香子《圣母》等等。

日本叙述性诡计作品通常水平参差不齐,阅读时请先豆瓣一下评分,避免踩雷掉坑。

这种叙述方式的推理作品有点像一次性消费品,用喝杯奶茶的价格,来体验一次挑战作者和自己思维套路的快感。

许多作者受限于诡计的设计,为了避免被读者看破诡计,不进行深入描写,造成此类型小说不少作品的人物塑造、心理描写空洞而无物,文字平铺直叙干巴无趣,沦为了低劣的文字游戏作品。

豆瓣悬疑推理高分电影推荐(最后一刻反转颠覆的真相)(7)

殊能将之

殊能将之,日本推理小说作家,1964年1月19日出生于日本褔井县,2013年2月11日去世,享年49岁。

笔名来源于屈原的楚辞·天问篇,“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意为拥有统帅军队的特殊才能。

1999年,殊能将之凭借《剪刀男》出道,斩获梅菲斯特奖。

他隐姓埋名,从未公布自己的个人信息,本名无人知晓。

其尖锐而充满智慧的文章及博识倍受好评,代表作品有《剪刀男》、《美浓牛》、《镜中的星期天》、《孩子王》等。

叙述性诡计小说难得佳作《剪刀男》

连续杀人案主角被媒体称为“剪刀男”,剪刀男使用锋利的剪刀,插入少女的喉咙,夺取无辜者的生命。 剪刀男第三次作案,正准备动手的时候,却发现完美牺牲者已被其他人杀害,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尸体的发现人。 “我可以承认杀了前两人,但绝对不想因为没做的事情被抓!” 剪刀男决定化身侦探,自己找出真正的凶手。

故事有两个视角,一个是我的视角,另一个是办案警察方的视角。

作为凶手的剪刀男在书里一开始便出现了,作者并没有试图掩盖这一事实,我即凶手,凶手即我。

书里从两个不同的视角讲述同一个案件的行进发展,两个视角一章一章交错出现,互相补充,真相却隐瞒在细微之处。

本书故事的结局很颠覆,第一遍读的时候笔者完全没有意识到作者的诡计,从头被骗到尾。

以为只是一本写的好看的、剧情平淡的,掺杂了心理学内容的普通推理小说。

直到文末看到作者揭开迷局的时候,脑子嗡的炸了一下,竟有种被欺骗的快感,拍桌为作者叫绝。

抱着看自己如何被骗的心态阅读了第二遍,再读时自动开启上帝视角,读出了作者埋下的浅浅伏笔,仍旧不得不叹声佩服。

书里的诡计构思巧妙,属于蛮奇妙又相对合情合理的诡计,在这里就不剧透了(免得被打……)。

豆瓣悬疑推理高分电影推荐(最后一刻反转颠覆的真相)(8)


成功的人物塑造

殊能将之对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都很成功,不管是冷静犀利的医师、反复自杀失败的我、毒舌的警官,还是路人甲,出场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血有肉般的生动鲜活。

叙述性诡计小说里的人物往往多是模糊的病态的平面人形象,在不破坏核心诡计下,《剪刀男》里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加难能可贵。

必须说一句,无论诡计与否,《剪刀男》这本书行文幽默风趣,关于心理侧写分析的部分也很棒,是本值得一看的有趣的作品。

“心理学者和犯罪学者,前刑警和前检察官,纪实文学作家和推理小说作家,全都以评论员的身份聚在一起解剖你。也就是说,由于如此这般的童年经历和心灵创伤,你精神构造里的螺丝弯曲了、歪斜了,发生了严重的精神障碍,召来了危险之极的怪物。剪刀男就是这样产生的。一切都是因为幼儿时期养育方法存在问题。说不定社会上的母亲们会因为太过恐怖,陷入育儿神经过敏。”


《剪刀男》豆瓣评分8.3分,属于叙述性诡计推理里难得的佳作。

不过对于《剪刀男》这本书的评价呈现两极化,爱的读者极爱,摔书走人的读者也有。

笔者属于很爱的那种,读完就想不停的安利给身边的小伙伴。

殊能将之布下重重迷局,让读者有如置身大雾之中无法轻易洞穿真相。

来吧少年,挑战一下,看看你能看穿作者殊能将之的诡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