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买椟还珠”、“郑人买履”的故事,说一个人买珠宝,留盒子还了珠宝;另一个人买鞋不相信自己的脚,只相信量的尺寸。您可否知道,这两则寓言中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发生在何时?发掘地方历史,传承中原文明,咱们慢慢唠唠。
这两则寓言故事发生在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烽烟不断,九州咽喉之地的中原。作者是战国末期韩国人韩非子,记述的是郑国的事。当时由于郑国的衰败,被韩非子祖先统领下的韩国入侵,城池改名换代。换言之,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韩非子生活的城市,不一个朝代的事。这个城市虽说现在已不在,但是城市的框架还在,历经千年的城墙还在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向人们展示着它曾经的辉煌,这个城市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和韩国的都城,现在的新郑市。
要说新郑名字的来历得先从西周说起。西周末期,衰败的周王朝无法抵御外族的侵略,就选择了逃避,郑桓公采纳了周太史伯的建议把国都从陕西(咸林)迁到了现在的荥阳和新郑一带,国号仍郑,此地叫郑县。郑桓公死后他的儿子郑武公在新郑的溱洧水间建立了都城,后人为了区分和陕西郑县不同之处,就改名为新郑,一直沿用至今。
要说新郑的地区的古时的繁荣,要追朔到上古时期,有熊部落的轩辕黄帝在此建都。古时繁荣的巅峰就要说春秋时期的郑国和战国时期的韩国。在郑庄公在位时期,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壮大部队成为了当时不可一世的小霸主,受到了周边列国庄主的认可和尊重,这里也成为了中原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中心。后来郑国由于家中出现了内乱,被韩非子的祖先统治下的韩国收编了,郑国历史就到此戛然而止,韩国的都城从许昌禹州迁到了这里,在原城池的基础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春秋战国战乱的时期,郑国和韩国为何能在此地建都几百年?那是因为城池的建设三面环水,具有一定的天险,还与当时城墙的建设规模有很大的关系,最终的灭亡缘何?是因为衰败失去了人和。从现在遗址城墙的规模上看,虽说经历过了岁月风雨的冲刷,但是仍能看到十几米高,四五十米宽的夯土,墙上摇摆的枯草野树,就如郑、韩的旗帜一般,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这座城墙与多数城墙还不一样,这里的城墙是弯弯曲曲,非直线建设,还建设有凸出的墩台,如有来侵可以提前防御攻击。另外,每个城门都建有瓮城,对来犯的侵略者可以瓮中捉鳖。
通过从这里发现的文物和史料资料可以看出,当时的郑国和韩国经济繁荣,英雄辈出,如记载的“天下强弓劲弩尽出韩国”、铜鼎上“铸刑书”比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早了一个世纪、郑君子婴墓中出土的莲鹤方壶、全国最多的车马葬坑等。在这里有多少故事没有被揭开?还有多少中原文明没有被挖掘呢?
#河南##新郑##郑州##陕西身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