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心静才能练好太极拳(练太极拳的悟性)(1)

明师、坚持、悟性,是公认的练拳三个必备条件。本文专门说说练太极拳的悟性。

过去师父带徒弟,最看重弟子有没有悟性。

悟性又叫慧根,是大智慧,或叫天赋,即先天智能发育良好,功能超群。它的表现形式有:未卜先知、举一反三、去伪存真、触类旁通、心有灵犀、高屋建瓴、独辟蹊径等。悟性,很大程度上是有优异的思维能力(能契合太极拳创立者的思维)、梳理能力(删繁就简、分类整理提炼)、判断选择能力(辨别方向、选择路径)、敏锐的纠偏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运动控制(关节、肌肉的协调能力,立体空间的处理能力,虚拟图像的认知能力)能力等。

有悟性之人,一定善于反思(坐禅、自省、观自在、忏悔是宗教的反思方法)、超越,不盲目认同,不死板,思维开放,个性灵活。有悟性的人,其实就是学习型的人。缺少悟性,勤奋者可能南辕北辙。

悟性含义丰富,可以从觉悟、领悟、体悟、参悟、感悟、醒悟、顿悟、彻悟等几个层面来理解悟性。

觉悟,一是直觉判断拳艺真假高低优劣的能力,二是不明觉厉,信而不疑。练拳者首先得明确跟谁学。现在太极拳界乱象丛生,如何判断真拳明师,首先靠自己的觉悟。只有简化套路,其他什么都没有的,严格讲就不是太极拳。跟网络视频师傅既无直接交流,也无亲身感受,所以跟视频学实际是自学。只练套路或只是自学的人,也许目标就只是娱乐养生,另当别论。虽向往传统太极拳,却往往嘲弄“一触即发、犯者立仆”的内家功夫,直白地说,这种人就是觉悟低。觉悟低,俗称不识货,可能会错失明师。觉悟不是经验,是先知先觉,也许经历多了,判断能力会长一点,但已不属于觉悟了。

觉悟,还指觉知、觉察力。练太极拳的难点之一是心意相合,没有觉知、觉察能力,是很难捕捉到意的。

领悟。一层功夫一层理,说的是对拳理有一个逐渐领悟的过程。太极拳理来自经典拳论,对经典拳论的解读却是五花八门,甚至有自创新论的,可见,人与人之间领悟力差别很大。太极拳本不神秘,但拳论确实存在隐语和歧义,只有领悟力极高的人才能透彻地破解其中的奥秘。

参悟是明理的根本大法,最先明理的人一定是参悟力极强的人。道法自然,是练太极拳者参悟的密钥,不用这把钥匙打不开太极拳迷宫之门。拳有真假对错高低,对后学者而言,从谁参悟很重要。

醒悟是醍醐灌顶,是拳理贯通。贯通,是就高度、深度而言。太极拳博大精深,没有醒悟则总是迷雾遮掩,望而生畏。豁然贯通,是醒悟;大道至简,是醒悟。

顿悟相对渐悟而言,有毫无来由、突然明白之意,又叫灵感。顿悟,一定有其来由,悟的前提是思想,思想的表现是语言,真正听得懂语言(包括书面语)及其逻辑语义,就能懂内容所指。

没有长期心有所属、执着于事,灵感不会降临。这是宇宙吸引力法则决定的。

体悟又叫体认,就是通过身体训练来认识、体现出拳理,是知行合一。身上有没有功夫,是体悟层面的。要提高拳艺,一定要通过身体的接触才行,摸手多的人,体悟能力会逐渐增强。动之入微,是体悟的关键。勤能补拙,是针对体悟而言的。太极拳只能口传亲授,别无他途,就是因为体悟是学拳的根本途径。

体悟重点是两种感觉,一是内在感觉,二是外在感觉。

拳的招式用法很驳杂,如果理不出头绪,会觉得一团乱麻。体悟是从拳技入手,归于拳理,也就是说,体悟看似走技术层面,实则在智慧层次。

体悟必须遍历,老是囿于固定对象,不善于向外找,就容易挂一漏万。

身体感受与记忆有敏感与迟钝之分、有快与慢之别。虽勤能补拙,但毕竟体悟能力强者占优势。

中国哲学是体悟式的,从中国哲学派生出的各种技艺,都强调体悟。仅是懂了没用,要能做出来。只有做出来了,才能说真懂了。

感悟,是指个人主观感受。有人觉得练拳很苦,有人觉得很快乐;有人觉得练拳很别扭,有人觉得很舒服;有人觉得练拳是强制性的,有人觉得应该顺其自然。这就是感悟的不同。

彻悟,是悟的透彻、纯粹,比如,蛮力、拙力是力,小力、巧力也是力,若要不用力,只是不用蛮力、拙力,而可以用小力、巧力,那不算彻悟。

太极拳不理解道,不算彻悟;不理解无极、太极、阴阳等最原本的意思,不能彻悟。

那些有点收获就欲总结的人,才到山脚就以为站在山顶的人,只有彻悟了才会杜绝这种幼稚行为,否则常常盲人摸象、贻笑大方。

没有哪一门拳术必须像太极拳一样一定得先明理才能去练,而且,明理必须彻悟。“斯技旁门甚多”,即使颇有些真功夫者,如果没有彻悟拳理,随时又可能步入死胡同。拳艺无止境,正确练拳就会不断进步,若感到止步不前了,一定是拳理理解错了。

彻悟者能从拳理拳法拳艺中悟出生活,将练拳与生活融通,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气质等。

从习者角度讲,一教就懂,是领悟力强;一学就会,是体悟力强。

觉悟高者得明师指点,领悟强者对师父的只言片语都会牢记于心,肯下功夫体悟者终得真功夫。

需要说明一点,佛教描述人的慧根有五个层次,而悟性只是慧根的最低层。可见,凡人都可以学会太极拳。

太极拳理论是现成的,只需要解读、实践,不需要重构。需要重构的是太极拳教学方法体系。

哇,原来这样!恍然大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