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他像变魔法一样,扇起扇落间,脸谱由白变红、由红变黄......渭南小伙李茎,今年28岁,已经接触川剧变脸10余年。今天我们跟随李茎一起了解川剧变脸的面具后,到底暗藏了怎样的玄机,及他跟川剧变脸之间的故事。

开出租车攒钱,辗转多地学习变脸

说起李茎跟变脸的结缘,可谓是一见钟情。2009年,还在上学的李茎,当时在一场活动上,看到别人表演川剧变脸。“当时就感觉这个和魔法一样,就想研究下它是如何变脸的。”李茎说,出于好奇,他回家开始搜集资料、研究。

为了更加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川剧变脸,李茎专门跑去北京拜师学艺。“当时家里人根本不同意,可能觉得玩这个就是不务正业吧,也不愿意给我钱让我学习。”李茎说,为了攒钱学习变脸,他便出去开出租车。

京剧脸谱起源于哪些地方(便会出现不同的脸谱)(1)

15岁接触川剧变脸,渭南90后小伙李茎让更多人爱上这一文化

2011年,李茎选择去当兵,当时只要部队里有文艺演出,他便会上台表演变脸。“其实我也说不上来对变脸的喜欢从何而来,就像小时候村里有戏剧表演,其他小伙伴就去玩其他了,我就喜欢陪着爷爷奶奶听戏曲。”李茎说,为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变脸,他又去四川、江苏等地深入学习,2013年从部队出来后,便正式开始从事川剧变脸,一直到现在。

李茎说,当时的师父要求都很严格,像一个蹲马步,他可能一练就是一天,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像我们用手腕转扇,这一个动作一天下来手腕酸疼,而且因为扇子一直位于食指和中指中间,手掌那块磨得都是硬块。”李茎说,他每次表演时手臂抬起的高度、位置都是一样的,那是因为他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有次不小心把扇子上的木屑扎进了手掌中,当时血已经顺着胳膊留下来了,但师父要求保持一个动作不许动,他就那样坚持没有动。

凭借着对变脸的喜欢、热爱和坚持,李茎不知不觉已经在这个行业待了10余年,2019年办了属于他的培训班。

京剧脸谱起源于哪些地方(便会出现不同的脸谱)(2)

学员年龄层次不齐 最小的4岁半 最大40多岁

“作为咱们渭南很多本地人,对于川剧变脸还是不认可的。”李茎说,很多渭南人对川剧变脸不认可,更不会有人跟着他来学习变脸了,为了解决没人愿意学习的问题,他找了亲戚的孩子,带着亲戚的孩子去公园表演,公园里其他小孩好奇围观过来,便慢慢有孩子想跟着学习。

同时,为了让大家了解川剧变脸,李茎去各种场合表演,慢慢大家也对他熟悉起来。“就记得当时表演的场合多了,好多人见我就说这不是表演变脸那个小伙嘛。”李茎说,随着大家慢慢对变脸的熟悉,家长开始送孩子们来学习,也有一些成人过来学习的。

“就连我父母态度也转变了,当时只要村里有喜事,我就回去表演,我爸看多了,也了解这行不是不务正业,它也可以养家糊口,慢慢也就接受了。”李茎说。

京剧脸谱起源于哪些地方(便会出现不同的脸谱)(3)

到目前,李茎已经有徒弟4人,变脸班20多个人,年龄最大的有40多岁的,最小的4岁多。“变脸其实身上有很多机关,所以他不像其他班可以一次教很多学员,他需要手把手去教一些动作,而且我和学员之间都是以师徒关系相称。”李茎说,大人和小孩学习的技术也不一样,小孩主要学习走脸,而大人可以学习的比较多,像吐火、回脸、木偶变脸、手偶变脸、六头变等。

“我曾经在一次表演吐火中,因为风向突然转变,导致火回窜,多亏反应快,但还是烧到了眉毛。”李茎说,所以他对徒弟的要求都很严格,一个是希望他们能够学习的专业,另一个就是为了保障徒弟们的安全,比如教成人的徒弟吐火时,都是先让学员学习吐水,学会如何含水,如何吐成雾状。

国粹没有地界 希望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12月16日,华商报记者见到李茎时,他正在给学员们指导动作。“我学习变脸已经3年了,我觉得他很帅,很神奇,我想跟师父好好学习,并把它传承下去。”李茎几位小徒弟说。

“从这些学员身上看到了希望,虽然说川剧变脸不是咱们本土的,但国粹没有地界,现在能有这些年轻学员来学习,真的挺高兴的。”李茎说,有些学员来学习变脸,是因为好奇,但在教学中,他会告诉孩子们川剧变脸的历史、发展,他希望孩子们虽然是因为好奇而来,但能够去坚持,了解川剧变脸的精髓,了解传统文化。

京剧脸谱起源于哪些地方(便会出现不同的脸谱)(4)

在李茎的培训班里,有很多道具,如绕波、莲花台、变脸的帽子,很多都是李茎手工制作的。“像这个莲花台就是用很多勺子做的,这个绕波也是用小碗、桶盖、手电筒等做起来的。”李茎说,这些道具要是买成品价格都挺高,他便开始研究这些道具,通过不断的尝试,才手工制作出来的。

“我制作这些的时候,也会把我的徒弟们带上,希望他们通过对道具的一些了解,知道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也是因为他们能够真的爱上川剧变脸。”李茎说,未来还是希望通过他和徒弟们的不断努力,有更多的人了解川剧变脸,了解传统文化,并将这些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华商报记者 卫晓宁 编辑 郭乔娜 李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