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县城区别(一字之差大不同)(1)

1中国有多少个县城

中国有多少个县城,按道理讲,有多少个县,就有多少个县城。

但县事没有那么简单,如按县级行政单元为标准,不权威的数据是2884个县级行政单位,最多的到2891个,只统计到县的是1347个。

嘿嘿,有点懵圈。一是没有权威数字。二是县级行政单元N多,标准麻麻乱。三是有司正忙着转区市呢。

2此县城非佊县城

但说县城,则一般指某某县治,即县府治之所在(城关镇)。

但说县,一定是说县域,一定不单指县城,而是整个县治辖区。

意在行政辖区,用县域。意在行政治理,用县治。意在行政地理,用县城。

说到底,县是县域内若干镇之集合,基础于若干镇,于上加了一个治理层次——县。

而镇才是实锤,县城的真正行政单元是行政镇,最为基础的政权,尽管权限小到与虚置无异,但并非虚置。

县域县城区别(一字之差大不同)(2)

3县对应着“乡”

历史沿袭而来的县,在不断矮化中,规模越来越小,继承了一个县名,但规模却只是郡县制中的“乡”水平了(可参看《省地县镇村——从五级优化到四级行政设置小探》)

乡应为虚治,可以理解为县的派出机构,并不具实质行政意义。对应着的是郡县制中的“乡”的县亦应如此。但披着县治外衣,没有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个人,县在镇之上一套路就摆足了婆婆范。另一方面,县名保留下来,行政权力也相应保留下来,有如,县有打人PP的权力。

说到底,县权县治实为郡县制中大县制下“乡治”之历史遗留与异化的产物。

4误认与被误认

笔者在海南要去儋州,买车票时,售票员一定要确认你去哪个镇,而不是儋州县治,非要明确为“那大镇”,即儋州城关镇,才会给你出票。

很明显,售票员这里确认的是镇一级行政地理单元,而非县域,更非县城。当然是因人家负责任。因为县与城关镇不同名,坐错车,下错站,如此笑话级热闹事不少。

将县域误为县城,实为误诊。

县域县城区别(一字之差大不同)(3)

5先抹平城关镇

县城本就P大点的地儿,非要叠屋架床再设立一个行政镇。古语有云:“前世不休,州(府)县同郭”,城关镇也同样,大事干不了,没权;小事又不屑,没油。

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县镇,类似的还有三四线以下的所谓城区,也大抵如此。

省会独大也如此,有如大家调侃的成都省,郑州省。想解决,就是从多一层级的间接治理,抹平一级,转为省直接治理。一是去省,不如转成直辖市体制,少一个叠屋架床的行政单元。二是去市,省市同体,取消“市”这个二级衙门,岂不更简洁。

既然多余,凡城关镇理应全部撤销,改设街道(社区),由县直管。城关镇独大,如此行政资源错配,真有点恶心人。行政设置解决问题先从城关,城关区,城关省会开始。

6县城≠县域

很明确,以县城为载体发育城镇化,前提一定要厘清——是县域,还是县城。

文件中说的是县城,但问题是,现在的县城,只是现有县治城关镇,非城关镇又应该怎么办?

从行政设置入手,逻辑起点一定要找准,才好着力。

县域县城区别(一字之差大不同)(4)

7县镇一体化平台不能错认

应该说,传承于牧民,对应的是治理,而当今对应的是发展——在城镇化话语中,县就是镇,镇即是县。县镇本同一个梦想。

给一个平台——县域,而不只是县城一个点,应该是解决就地城镇化的可行道路。

镇,还是那座镇,但立足点不一样了。县治不应只是治理衙门,应转化为适应发展的结构平台县域。

因为这里有县镇关系要理顺。确认了县城,相当于只是确认了城关镇,貌似不妥,至少在表述上不严谨。又至少用县域比县城要精当。

8非城关镇才是问题节点

将县域城镇化简化为县城城镇化,也非广大乡镇所希望。依然是城市化效率优先。

在这隐含着一个大命题——就地城镇化,还是被动城镇化。

而现实却是,能进城的,早就进了,剩下的是不想走,走不掉与没条件走的,依然用传统的城市化套路来对应,恐怕行不通。必须在就地城镇化的基点上考虑,才能走好城镇化之路。

县域县城区别(一字之差大不同)(5)

9从三级优化到两级行政单元

现有县域三级治理结构模式(县,镇,村),能不能只两步就到位呢?如果能,那县域又应该如何整合呢?

县域下的镇域,由于缺少城镇化资源大都沉沦,对县域来说又没力量来拉动乡镇发展。二者一相交集,县与镇抹平一级一一去虚留实——去县留镇,县镇同体,将是一条可行的思路。

化传统县治为县域,将现有县治拆分为若干大镇。县小了,就可以化三级(县,乡,村)为两级(县,村社区)治理,当然可以称县或仍称镇,然后分门别类的推进,不失为一条优化的模式。

当然另一模式为若干县组团为一大县,搭建一个比传统县治更大的平台。

不管怎说,既然认准了是载体,就应研究将载体化为平台,更为优化的推进城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