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雾霾损伤体检能反应肺部病变?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1)

流言:12月7日18时,北京首次启动雾霾红色预警。恰逢其时,京城某三级甲等医院,“贴心”推出了雾霾损伤体检套餐,该套餐声称可早期发现雾霾对公众上下呼吸道的损伤及其所带来的肺部病变,此外,雾霾天气之中损伤呼吸道的因素也可通过这一检查得以全面反映。

真相:“所谓的雾霾损伤体检有悖于科学常识,对广大公众并无实际意义。”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科主任郭兮恒介绍,雾霾影响人体健康的原理与吸烟并无二致。正如烟草之中的化学物质一般,霾中的小颗粒物(如PM2.5甚至PM1)可以直接“登堂入室”,进入肺部甚至溶于血液,引发呼吸系统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会造成基因突变,导致癌症。

然而,与吸烟损伤同样相似的是,雾霾中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损伤并非在短期之内便能够显现,是长期积累造成的结果。对于通过抽血进行的体内过敏原检查,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专家徐作军认为,雾霾之中的化学成分有上万种,而血液检查能够筛查出的过敏原不过十几种,其数量仅仅是“冰山一角”。

北京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柯会星认为,“不仅如此,对于呼吸系统造成损伤的因素并非过敏这一‘细节’,更多的是有毒有害的气体、颗粒物、细菌、病毒等侵入造成的感染。”相比之下,在雾霾多发地区,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则更具现实意义。

2.雾霾是“核雾染”?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2)

流言:一位自称为美国“物理博士”的马可安在一篇题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崩溃和核雾染灾难》的网络文章中说,鄂尔多斯地区的煤矿含有铀等半衰期达数亿年的核辐射物质,这部分物质通过煤矿燃烧后以粉尘形式排入到大气中,并通过核辐射粉尘的方式污染大气,是导致中国PM2.5超标的罪魁祸首。

真相:两年前的老谣现在又被人翻出来扰乱视听。其实,雾霾难散主要影响因素为气象条件。从目前查到的资料来看,我国铀煤的铀含量基本上都在2%以下。天然铀到处都存在,空气、土壤、水及建材里都有。铀元素本身是很重的元素,不容易被氧化,不会变成粉尘;电厂对排放物都会进行除尘、脱硫脱硝,就是真的有,也是留在燃烧残渣里,进入空气中很微量。

3.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净化PM2.5?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3)

流言:一些商家又开始宣传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净化雾霾特别是PM2.5,说得往往神乎其神。

真相: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空气过滤器所使用的滤网技术。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EPA)是空气净化中使用的最热门技术之一。标准的HEPA过滤器能够吸纳99.7%大小为0.3微米的悬浮微粒(0.3微米是最难过滤的大小),这样看来似乎完全可以过滤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PM2.5。

然而实际上,由于HEPA的风阻相对比较大,一般很少用在空气净化器中。空气净化器厂家宣称的HEPA其实不是真正的HEPA,它的过滤效率比HEPA稍低,风阻也相对较低。而且HEPA滤网只能滤除悬浮微粒、无法滤除有害气体。使用HEPA的空气清净机要有良好的气密设计,否则空气会绕过滤网而失去过滤效果。

雾霾天气时,由于室外空气污染加重,室内空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采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室内空气质量改善,但能否净化PM2.5,目前还未进行专门研究。专家认为,空气净化器只能做一个局部的空气净化,要想达到整个室内的空气净化不太可能。那些号称防雾霾神器的产品,基本上可以判定多为商家营销的噱头。

4.收到垃圾骚扰短信回“0000”可永久屏蔽?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4)

流言:最近,这样一条消息在朋友圈疯传,关于退订垃圾广告短信的。“不要相信垃圾广告短信说的回TD或者回N退订,你回了,只能让它确认这个手机号是有人在用的,以后会变本加厉地发,甚至卖给别的广告商。正确方法是回四个0,接着会收到运营商的确认短信,再发一个0,以后就永远不会受到它家的骚扰了。”

真相:如果是非正规的垃圾短信,回复短信不仅不能达到退订的目的,还起到对方希望的“测试号码存活”的作用。这一行为在灰色行业里被称为‘数据清洗’,包括一些响一声就挂断的电话,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期望你回拨,而是证实号码有效。退订代码,是由服务运营者自行设定的,具体回复哪组数字或者字母,需要与服务运营者确认。

比如,上海从2013年12月1日起设定的一键退订号码是0000,而江苏在2015年3月设定的退订号码是00000。也有专业人士提醒记者,回复0000或者其它的完全退订代码,意味着不再接收这一服务商的所有短信,其中也将包括一些应用的验证码信息,做选择时应考虑到这一因素,以避免影响到日常的正常使用。

5.生姜根治脱发,“头发再也没掉过”?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5)

流言:每年冬天都是“养生”重灾区,今年也不例外。“生姜治脱发”的“传说”,就像雪花一样,寒风一吹,旋即卷土重来。其故事大都相似,“我以前经常掉头发,后来坚持用生姜擦头皮”,或者,“后来用生姜煮汁,涂抹头发”,结果都很喜人,“生姜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头发从此就再也没掉过,梳都梳不下来”。

真相:雄激素性脱发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不过,大量研究表明,雄激素性脱发跟雄激素异常代谢分不开。生姜的主要成分是姜酚和姜醇。在猫身上做的测试表明,姜醇确实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对于豚鼠的离体心脏做的相关实验,也表明,一定浓度的姜酚(1×10-6~3×10-5 mol)对左心房、右心房都有增加收缩能力的作用。

不过,一来,这些数据建立在生姜提取物灌注上,生姜擦头皮、姜汁涂抹头发有没有用?存疑。二来,雄性激素性脱发是激素水平和局部受体的问题,这些不得到改善,单纯改善血液循环,只怕会起到反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更指出,姜醇、姜酚等物质,可以延长毛发的休止期,并且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6.葡萄干含促干剂,真不敢吃了?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6)

流言:制造流言的小伙伴真的很勤奋,草莓上市时,黑草莓;柿子当季时,黑柿子;这不,葡萄干马上就要摆进干果盒了,又立即成了被黑目标:葡萄干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促干剂”,会让葡萄干“放在手心里来回搓一搓,能搓出白边”,而且,“仔细闻,有微微的胶水味”,直接导致“绝不敢吃葡萄干了,都是化学添加剂”的心理阴影。

真相:上世纪90年代,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新疆葡萄干的加工越来越困难,其质量也连年下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1992年,新疆农科院园艺所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获得了专利的神器——促干剂。促干剂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化学制剂,其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钾、碳酸钠、脂类和乳化剂等,它的水乳,其实就是一种强碱溶液,能破坏葡萄表皮的蜡质层和果皮的韧性,使葡萄更容易脱水。

只要把鲜葡萄放在3%左右浓度的促干剂水乳里,浸渍1分钟,取出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晾制15-20天,就能收获晶莹剔透的绿葡萄干。使用促干剂后,葡萄干的安全性会不会受影响?

研究人员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对葡萄干促干剂食口安全进行毒理学评价。试验结果显示,葡萄促干剂为无毒、无遗传毒性的食品添加剂,其最大使用浓度为7.0%。浸泡葡萄干的促干剂水乳只需3%左右的浓度即可,远低于这个最大使用浓度。

7.关节不舒服不宜运动?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7)

流言:跑步强度太大,我膝盖受不了。”“我有肩周炎,不能打羽毛球。”“我腰疼,走两步都累,更别说其他运动了。”……生活中,以关节不适“逃避”运动的借口比比皆是,现在,网上也开始讨论关节不舒服不宜运动了。

真相:北京营养源研究所专家介绍,运动与关节损伤的问题,最早是由运动员的高强度关节负荷引发的急性损伤性关节炎提出的。后来这一说法却被一些非运动康复专业的人士广泛误用。而对于关节炎病患,尤其是缺乏运动的中老年人群,选择中低强度的节律运动方式,如有氧步跑等,不但不会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反而会阻止疾病的恶化,促进康复。

8.真的有“电磁波过敏症”吗?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8)

流言: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英国一位身患电磁波过敏症的15岁的女孩珍妮·福来今年6月份时在家附近的树林中上吊身亡,母亲称女儿的死源于“WiFi过敏”的危害。更有人宣称,电磁波过敏是真实的,只是一直被科研人员忽略、甚至刻意隐瞒。

真相:过敏是由过敏原引起的,而且发生过程十分迅速。假如一个人真的对电磁波过敏,只要他暴露在电磁波环境中,就会很快产生不适。反过来,他能够根据身体上的不适以及不适的程度,判断电磁波是否存在、是强是弱。

2006年,有学者设计了一套量表,通过皮肤、听觉、头痛、心肺、寒冷感知等多项标准,让电磁波过敏症患者可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不适,为进一步研究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打下了基础。大量的研究表明,那些声称自己患有电磁波过敏症的人,在试验过程中,并不能准确说出环境中有没有电磁波、电磁波的强弱是多少;他们的判断,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因而,研究者认为,没有电磁波过敏这回事,或者说,所谓的电磁波过敏,并不是一种电磁波导致的生理反应,而可能是一种心理效应,可以用反安慰剂效应解释。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电磁波过敏症,更可能是由于路由、电脑、手机等的荧光闪烁,或者生活压力大、室内空气质量差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并且建议,各国政府应该明确表示,目前不存在电磁辐射超敏反应与电磁场暴露之间关联的科学根据。

上期回顾:十一月流言榜

1.植物油做饭真的致癌吗?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9)

流言:最近,英国《每日电邮》(The Telegraph)发布报道称“科学家称使用植物油做饭可释放出引发癌症的化学毒素”,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发布报道称“猪油煎炸食物比较健康,因为植物油加热可释放出化学毒素”,随后,国内媒体以“植物油做饭可致癌”为标题核心进行了广泛转载。一时间,植物油做饭可致癌的消息在消费者中不胫而走,引发公众对植物油食用健康的高度关注。但植物油做饭真的致癌吗?

真相:专家分析认为,评估油品优劣应考虑综合因素,至少应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甘油酯构型是否合理;二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天然微量营养成分的含量高低;三是是否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而报道中,把长时间高温煎炸条件下食用油所形成醛类物质的数量作为判断油品优劣的唯一因素有失严谨。同时,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受烹调方式、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种食用油都不提倡在高温下长时间(或反复)使用。高温下长时间(或反复)煎炸的油脂会产生醛、酮、内酯等化学物质,长期食用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专家认为,科学合理食用植物油,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烹调习惯、油品情况和其他国家有一定差异,总体上中式烹调比西式烹调方式更多样化,欧美国家以煎、炸为主,中式方法包括炒、蒸、炖、溜、汆、炸等多种方式,比如急炒、清蒸等方式中植物油的受热温度和时间一般不会出现媒体报道中所达到的程度。因此中国消费者不必过分担心。

2.柿子与其他食物同食,真的会致病甚至致死吗?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10)

流言:最近有一个流言,在微信朋友圈里流传,内容十分惊悚:“家里有小孩的注意了,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酸奶,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中毒死了。如果她的家长有一点常识,小女孩的生命也不会结束!……”。类似的流言还有,“家里有老人的注意了,一个老伯吃了自家树上结的柿子,差点连命都没了……”、“家里有孕妇的注意了,孕妇吃了柿子千万不能吃螃蟹,不然就会流产……”。与柿子同食真的有那么多禁忌吗?

真相:经常和柿子搭配出现的“禁忌”都是高蛋白食物。而柿子里面含有大量鞣酸,又名单宁酸,它能使蛋白质凝固。如果一次吃进太多鞣酸,在胃酸的环境下,这些鞣酸和胃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就会破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形成不可溶的沉淀,这也只是证明吃柿子不好消化。而目前并无确凿证据表明食用柿子直接致死的案例。因此,健康人完全没有必要担忧,只需记住三点即可:不要空腹吃柿子、不要吃未成熟的柿子、不要吃柿子皮。

3.跑步真的对身体有害么?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11)

流言:改善心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还能减肥瘦身……跑步一直被视为理想的锻炼形式之一。但在最近,不少地方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中个别选手出现了健康问题,而同时一篇认为“跑步有害”的网文也被热转。跑步真的对身体有害么?

真相:首先,人体关节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反复使用会产生磨损或退行性改变是正常生理现象。其次,过度运动或运动姿势不正确容易造成膝关节和踝关节损伤,应采取合理预防措施和科学跑步方法。再次,运动量不足易导致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要保持适量运动,不能绝对化,更不能不节制地运动,反而使心脏不可耐受。

一般来说,跑步时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用220减去实际年龄)的85%左右为佳。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跑步作为有氧运动,从减肥效果上看同其他任何需要消耗机体能量的运动无异,能量消耗多少取决于运动强度、时间等,而不是运动方式。

晨跑时,由于肌肉血供水平较低,人的速度、力量及耐力均属于低水平,运动则易疲劳,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也会升高,同时,在人体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下,血栓形成趋势提高、血压心率升高波动较大,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期”。因此,晨练强度不宜过大,应以慢跑等为主,使心率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的50%—65%为好。

4.手机来电致蚂蚁绕圈?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12)

流言:一群在手机旁自由活动的蚂蚁,安逸自在,突然一通来电打破了这一和谐的场景。蚂蚁们如中了魔咒一般,排起整齐的队列,绕着手机转圈,直到对方挂机,来电结束。这是近期网上流传甚广的一段视频所呈现的画面,视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手机磁场。而且手机磁场不仅会影响蚂蚁,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应尽量远离。这是真的吗?

真相:现场测试证明,蚂蚁并未如视频中出现绕圈行动的现象。工程师用专业仪器“磁场探头”对手机磁场进行了测量,并强调手机磁力线分布不是圆圈,而是从手机出发再回到手机,离手机越远磁场越弱。如果蚂蚁受到了手机磁场的影响,可能会有三种情况出现:一是避害远离手机;二是被吸引不由自主地聚集到手机上;三是遵循磁力线方向从手机出发再回到手机。而不会出现视频中的现象。但自然界中确实存在蚂蚁转圈圈的现象。

生物学上有一种罕见的现象叫Ant Mill(蚁磨坊),蚂蚁研究专家猜测说,蚂蚁们会留下叫做费洛蒙的挥发性物质以便让其它蚂蚁嗅出并跟踪,如果部分侦查食物的蚂蚁留下了错误的费洛蒙信息,后面跟踪费洛蒙痕迹的蚂蚁就会不断地在同一地方绕圈,同时也会留下气味让其他蚂蚁跟随,慢慢形成一个循环,最终导致蚂蚁们不停地在原地绕圈圈,直至耗尽体力死亡为止。这种现象也被专家们称为“蚂蚁死亡漩涡”。

因此,如果蚂蚁绕手机转圈圈的视频并非后期合成,也有可能是将手机放在了恰巧发现的Ant Mill当中。而通过这一现象推论人类将受手机磁场影响,则更为缺乏根据。

5.味精也致癌?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13)

流言:味精、鸡精曾是提鲜必不可少的调料,但近几年,致癌的传闻屡屡触碰到家庭主妇们敏感的神经,不少人都不敢碰它们了……鸡精、味精是化学合成的?严重到吃了会致癌?

真相:首先,味精一般由玉米淀粉利用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算是一种天然食品,并不是化工合成制品。谷氨酸是人体所需的一种氨基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但只有被提炼出来,变成游离的氨基酸盐,才能为食物增加鲜味。其次,味精、鸡精里面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在超过120℃时,容易转变成可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但在普通情况下,炒菜的温度都不会超过120℃,因此,只要在烹饪的时候正确使用,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但味精、鸡精致癌仍有理论可能性。

因此应在食用时注意以下两点:一,尽量选择以水为媒介的烹调方式,比如汆、蒸、煮、炖。水的沸点是100℃,烹调温度较低,可以降低谷氨酸钠转变为焦谷氨酸钠的比例。二,要延缓放味精的时间。比如炒素菜时,关火十秒钟以后放味精;做荤菜时,关火两分钟以后放味精,这样更安全。

6.冬季御寒,衣服穿的越多越暖和吗?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14)

流言:冬季御寒,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对策,口罩、围巾、手套齐上阵,裹得严严实实的。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相信只要穿的越多就越暖和。这是真的吗?

真相:冬天御寒,并不在于衣服穿的是多是少。衣服只是起到隔离的作用,减弱冷空气和体表热空气之间的对流,本身不产生热量,所以当穿上一件件的衣服,只是增加了空气厚度,大幅隔离了体表热量的散失,提升了保暖性,人们感觉到的温暖也就是体表常温。但是,从生理角度看,穿的衣服过多过厚,会抑制体温调节功能的适应性,反而造成御寒能力减弱。这就是为什么穿得多却容易感冒的原因。

7.食用红肉和肉类加工品可能致癌,那还能吃吗?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15)

流言: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估了红肉和肉类加工品的致癌性,26日发布结论认为,食用红肉(生鲜红肉,即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肉)可能致癌,因此将之列为“致癌可能性较高”的食物,列入第二级A类致癌因素,同时将肉类加工品(火腿、香肠、肉干等加工肉制品)列入第一级致癌因素。结论公布之后,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在疑惑红肉和肉类加工品还能吃吗?

真相: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回应,关于加工肉致癌风险,实际上是对2002年提出报告的再次确认,本意并非让人停止吃肉,而是提醒人们合理吃肉,降低可能存在的饮食风险。同时还表示,人们对研究结论存在误解,他们的研究只反映物质是否致癌,并不反映物质致癌风险或致癌能力的大小。肉类加工品被列为1级致癌物,只表明“已经有足够的医学证据和动物实验证明它致癌”,实际上肉类致癌的风险或能力非常低,控制摄入量就好。致癌物和是否得癌症不能简单对应,癌症是多种因素而非单一因素造成。因此,放弃吃红肉完全没必要,食品卫生和膳食均衡更值得大家关注。

8.鱼片有营养,生吃好吗?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16)

流言:很多人认为日本人爱吃生鱼片,尤其是三文鱼片,无论是在回转寿司店里,还是在居酒屋里,就是在家中也会吃点鱼片,配上清酒。而且认为生鱼片鲜嫩可口、营养丰富,食用者也越来越多,这说明吃生鱼片是健康有益的。没错,鱼类含有丰富的氨基、卵磷脂、钾、钙、锌等微量元素,除此之外,还富含着大脑发育所必须的DHA,但是,生吃好吗?

真相:生吃鱼的做法很不科学,会导致人体患病。因为在鱼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寄生虫和细菌。三文鱼身上比较常见的寄生虫是异尖线虫,若是食用了有这种寄生虫的鱼,一般在食用后的1-5天会发病,导致人腹痛难忍。淡水鱼体中存在较多的是肝吸虫,一旦肝吸虫进入人体,寄生在人的肝脏、胆管内,很大可能引发慢性寄生虫病,致人食欲不振、腹痛、肝肿等,严重者还有可能诱发肝癌。除寄生虫外,鱼类中含有较多的细菌,这些细菌都是在加工运输过程中污染鱼类的。虽然大部分细菌对人危害并不大,但是其中的大肠埃希菌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致人腹泻、腹痛,恶心。因此,人们最好食用熟食,从源头避免感染寄生虫致病。

9.劣质餐巾纸可能携带肝炎病菌?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17)

流言:劣质餐巾纸,或者卫生纸的原料中可能还会含有大量细菌、真菌等,虽然一般人使用餐巾纸只是擦拭皮肤或嘴唇,但难免会使细菌或真菌进入口中,不排除会引起肠炎、痢疾等疾病,有的甚至还可能携带肝炎病菌。这是真的吗?

真相:劣质餐巾纸造成卫生隐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微生物超标,另一个则是化学添加剂的违规使用。微生物超标容易导致使用者发生接触性感染,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由于劣质餐巾纸的原材料是用再生纸制造的,其原材料本身已经被污染过。制造这些劣质餐巾纸的工厂往往消毒措施有限,餐巾纸可能还会含有大量细菌、重金属、真菌等。

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劣质餐巾纸擦嘴,很容易把纸中存在的大量荧光增白剂以及其他有毒物质和细菌再吃进肚子里,造成卫生隐患。关于“劣质餐巾纸携带肝炎病菌”,正确的说法是肝炎病毒。另外,病毒性肝炎有多种,不同种类的肝炎有不同的传播途径,例如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一般存在于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中,通过粪便等途径传播,其在干燥的环境中不易存活。甲型、戊型肝炎病毒不可能通过干燥的餐巾纸进行传播。而乙肝和丙肝则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这几种途径。

10.向天果可以当药吗?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18)

流言:它来自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产量稀少,非常珍贵。它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能延缓衰老,而且没有副作用。它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向天果”,还有着能够治疗许多疾病的神奇效果。难怪它能够走红,而买的人也趋之若鹜。但向天果真的可以当药吗?

真相:向天果富含的三大活性成分——黄酮类物质、皂角苷、异黄酮——之中,黄酮类物质在自然界里并不罕见。我们常见的苹果、香蕉、南瓜、胡萝卜、草莓等,就富含大量的黄酮类物质,而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另一种物质皂角苷确实能够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却不宜过量食用,因为它能够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皂角苷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并且,目前关于向天果药用价值的探索仅有零星的研究,但与商家宣称的能治愈糖尿病相去甚远。污染多少、是否珍稀,跟有没有功效之间没有关系。实际上,向天果只是普通坚果,只不过是生长在热带地区一种经济林木的种子。在向天果的原产地,人们也会吃这种果实,就像中国人吃榛子、栗子一样,而不会把它当药吃。

流言月月有,十一月“科学”流言榜,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接查看。

版权声明

本文系蝌蚪五线谱原创,欲转载请关注账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否则一律举报。

8月流言榜发布科学辟谣(十二月科学流言榜权威发布)(19)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带你领略科普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