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521年―549年),字子惠,神武帝高欢长子,东魏权臣,政治家、军事家。其弟高洋建立北齐之后,追谥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
正光二年(521年)
高澄出生于怀朔镇。他自幼聪颖过人,能言善辩,十岁时曾独自出马,招降高敖曹。
中兴元年(531年)
立为渤海王世子。就杜询讲学,敏悟过人,询甚叹服。
中兴二年(532年)
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妹妹元仲华为妻。当时高澄经常被高欢叫去谈论时事政务,每次高澄都对答如流,并且详加剖析,丝丝入扣,令高欢极为赏识,从此让他参与军国要务的筹划。
天平元年(536年)
加使持节、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
天平三年(538年)
高澄自请入东魏朝廷辅政,并加领左右京畿大都督。朝臣们虽听说高澄年轻老成,有风度、有见识,但总觉得他是个少年,心里并不服气。当看到他驾驭全局,有胆略、有气魄,在朝堂上做宰相时听断如流,处理问题及时妥切,不由得个个心悦诚服。
兴和二年(540年)
加大将军,领中书监,仍摄吏部尚书。
兴和三年(541年)
高澄在麟趾阁和群臣编纂议定了律法《麟趾格》,并颁布天下。《麟趾格》是《北齐律》的蓝本,又是隋唐律法的直接渊源,影响一直波及后世。高澄令百炉别铸此钱,又称“令公百炉”钱。
武定四年(546年)
十一月,高欢在征伐西魏的过程中身患重病,旋即班师,同时飞速将高澄召来,一起护送至晋阳。
武定五年(547年)
正月,父亲高欢去世,侯景据河南谋反,颍州刺史司马世云起兵响应。侯景俘获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暴显等。高澄令韩轨率众前往讨伐。
六月,韩轨等自颍州班师。高澄回到晋阳,为父亲发丧。
七月,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而其弟太原公高洋则摄理国事。高氏兄弟牢牢地控制了东魏朝政。
八月,高澄辞去丞相之位。
武定六年(548年)
三月,高澄亲自领兵南下虎牢、洛阳,于新城擒西魏大将裴宽。
八月,侯景率兵渡过长江,
十一月,侯景抵达建康,百道攻城。南梁各路勤王军队,云集城外,每天跟美女饮酒欢宴,不敢作战。萧衍把皇帝诏书系到风筝上,命他们进攻解围,可是没有人听他的命令。在侯景之乱的过程中,高澄一直密切关注南梁局势,派尚书辛术前往两淮之地,趁火打劫,侵吞了大片梁国土地。两淮之地多处州郡因不堪侯景袭扰,纷纷转投东魏。
武定七年(549年)
四月,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元氏政权。
八月,从颍川前线凯旋班师后的高澄正与亲信大臣们在北城东柏堂内密谋禅代东魏之事,兰京假装入内送食,和同党虽然旋即被闻讯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年仅二十九岁。葬于峻成陵。
武定八年(550年)
五月,北齐建立。高洋追封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陵墓为峻成陵。
总评:
高欢大部分时间在晋阳,孙腾、司马子如、高岳、高隆之都是高欢的亲信党羽,朝中的政务高欢交给他们去管理,邺城的人称他们为“四贵”。这四个人权势在朝廷内外炙手可热,他们大都骄纵贪婪,横行不法。高欢想要削弱他们的权力,所以委任高澄为大将军、领中书监,将原来属于门下处理的机要大事全部移交给中书省,对文武百官进行奖赏与惩罚,事先都必须向高澄禀报。高澄爱贤好士,没有民族偏见,在鲜卑政权之中,能够做到礼遇汉族士大夫。崔暹等一干汉族文官在高澄的大力支持下敢于全力纠察权豪,无所纵舍。高澄对高氏地位的巩固,东魏、北齐间政权的过渡贡献颇大,历史地位可以比于晋景帝司马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