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含义?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含义(渐悟人不知而不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含义

《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被人误会,让人误解,自己的心里就不舒服。自己做的就算是非常正确的事情,遭到人的反对,质疑,又因为自己的定力不够,所领悟的不透,知识储备又少,就生怨恨心。这都是毛病啊。还是对圣贤教育理解得不深,正因为不深才不能真正影响自己灵魂深处。

举个例子,你拒绝浪费,人家会觉得你没有出息,就知道挣钱,吝啬到一毛不拔。你节俭穿衣,没有什么太过高的要求时,人家会看你穿的这么简单而认为你抠门不肯花钱。就认为你是这样的人,而你又不好解释,当然,解释了人家也不相信,认为你纯属是自己给自己戴高帽,其实就是舍不得的。面对这些现象怎么办?

先想,你做这些事是真的像人家说的这样吗?不是。

后想,既然不是,你就算是解释,人家也不听,他不听的原因是他的认识观念就是这样,改不过来,不能参透,你生气有意义吗?没意义。

第三,节俭了,会因为别人说你而改变这件事本身的价值吗?不能。

第四,他会因为你的解释而改变看法,明白你是个纯洁而且比他格调或者意识要高吗?不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吗,何必强求呢。

第五,节俭有福的是你,就好似别人质疑你:凭什么你要给自己攒福?你用得着辩解吗?不用啊。

……

你看,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你时你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孔子说这句话很有深意啊。你干嘛要解释,干吗要争辩,干吗要怨恨呢?

除此之外,现在有的人充满了怨恨,愤怒,妒忌,算计,仇恨,傲慢,贪心,比较,愚昧,无知……这种负面的垃圾,堆在他们的心中,因为你有作为而他们看不惯,然后把这些垃圾扔在你脸上,你不躲,还要跟着一块儿让这些负面的东西也来到你心中,那你跟垃圾人有什么区别吗。

有时候,在大街上,遇到不讲理或者犯混的人,心里就特别生气,然后设想着怎么跟这个人对着骂,对着打,虽然没有付之于行动,但这种念头,其实还是犯了“看不透”的毛病,还是俗人一个。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确要落实在生活中。谦虚谨慎地听他人的意见。要懂得周围的人一个瞬间就能成为你的“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