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墓室顶部绘制天象图,将墓葬本身转化为一个微缩的宇宙空间,这是古人对于有限生命认识之后,试图唤起和延迟并最终逃脱死亡的尝试,四灵图案又在其中有什么作用?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1)

(一)西水坡的龙与虎

所谓“天象”,《易经·系辞》开篇即讲:“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至于什么是象,什么是形?东晋韩康伯将其归纳为: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这么说来,天象图所包括的形象应该是指日月星辰,而四灵作为拟态化的星宿(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象征,更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2)

天象图

有意思的是,这种四灵图案甫一出现就与墓葬结下不解之缘。或许古人对于地下世界的恐惧,全部转化为了对于天上世界的向往,在距今4500年前史前时期的濮阳西水坡墓地M45中,四灵之中“龙与虎”雏形的组合就已经开始出现。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3)

龙与虎

45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墓,一位男性墓主头南脚北地仰卧于墓中,而在墓主的骨架两旁,则用蚌壳排摆塑出两幅图案:东方是龙,西方是虎,其头均向北、腿均向外。有意思的是,在墓主脚下,还有蚌壳排列成的一处三角形,与旁边的两根人腿骨,组成了北斗图案。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4)

龙、虎与北斗

关于这座墓的性质有多种说法,主流的观点则有两种:一种源于张光直先生的“神兽说”,认为墓主应为古代的巫师,而蚌塑的龙、虎、鹿(三蹻)是为巫师做法时的脚力和动物助手;

第二种以冯时先生的“星象说”为代表,除了认为蚌塑龙虎分别代表星象中的青龙和白虎之外,将人胫骨和蚌壳组成的图案认定为北斗,揭示了此墓中包含的天文学意味。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5)

青龙、白虎星宿

(二)衣箱上的龙、虎、雀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如果说濮阳西水坡出现的蚌塑龙虎,可以看做是东宫苍龙与西宫白虎的雏形。那么到了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意衣箱上的图案,则在东西两宫基础之上,加上南宫朱雀,构成三灵形象。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6)

曾侯乙墓漆衣箱

曾侯乙的衣箱虽小,但却表现了制作者对于宇宙的整体认知:即按照天地四方来布局色彩与画面

先说色彩,在箱体的上盖、左侧、右侧以及正面均涂有色彩,唯独箱体的底部和背面为黑色,这实际上正是在模拟北半球地理位置下光与影的变化:日出于东南而落于西南,所以东、南、西三面都有光明,人眼能够视物,故以朱红色勾勒物象,而北方则有长夜,玄冥一片、箱底则为太阳方位的背面,所以这两个地方均是黑底,无任何图像。

再说方位与画面,上方的箱盖象征“天”,用圆弧形的盖面代表“盖天说”,所以二十八星宿、四灵以及北斗等天象图便绘制其上;下方的箱底象征“地”,方正如棋盘,与箱盖构成“天圆地方”的观念;右侧代表东方、左侧代表西方、正面代表南方,这些方位则可以从画面上绘制的图案进行合理的推断。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7)

曾侯乙墓衣箱之宇宙图式

实际上,在这个衣箱上最显著的还是箱盖上位于主体位置的图案,即东宫苍龙与西宫白虎,此外便是位于两者中间的两字“斗”和“土”,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让人不由得想起了西水坡M45中亦采用同样的构图方式。

而这里的“斗”即北斗,“土”则指土圭,因为土圭所在为地之中,北斗所在为天之中,所以古人用斗、土重合来表示此为所设的天地之中。除了东西两宫青龙白虎之外,朱雀也在南方神“且”画面中首次出现。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8)

汉四灵瓦当

至于为什么唯独没有绘制北方玄武的图像?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因为衣箱背面(北方)为黑色,黑色又称玄色,无图案则意味目不能视物,其本身就能代表北方玄冥的含义;当然也有人认为能见龙、虎、雀三象时,北宫玄武自然是看不到的。

(三)交大汉墓四灵图式

可以看到,从史前到战国时期,四灵图式一直在不断发展,从最初只有东宫苍龙、西宫白虎、再到加入南宫朱雀,可以说直至汉代才最终形成以四种动物搭配四个方向,并与二十八星宿完成固定组合的严整图式。支撑这种宇宙图式的理论来源,最早可以从《史记·天官书》中找到答案:

东宫苍龙,房,心;南宫朱鸟,权,衡;西宫咸池......参为白虎;北宫玄武,虚,危。

从曾侯乙墓出现天象图的四百年后,西汉中晚期的西安交大的壁画中,再次出现了迄今为止最早、以四象统领二十八星宿的图像实例。此墓为砖石拱券结构,因而拱形的墓顶便称为表现天象图的绝佳场所。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9)

西安交通大学汉墓出土壁画天象图

不同于曾侯乙墓天象图中央,以斗和土来指代方位,取而代之的是分居于内圆中轴线南北两侧的日月图像,红色的日中金乌代表太阳、白色的月中蟾蜍代表月亮,两者同时也具备了阴阳属性。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10)

西安交通大学汉墓出土壁画仰视图

至于四象,则分布于画面外圈:青龙位于东南方,龙头向东,头部绘制八颗星辰,四足和尾部各有一星;白虎位于西南方,头向北方,数星相连;朱雀位于正南方,鸟头向西;有意思的是正北方玄武,并非标准的龟蛇合体,而是绘制了一条黑色小蛇盘踞在五星相连的星宿内,蛇头向南。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11)

墓顶北部之玄武图案

(四)多变的北宫之灵

然而,根据考古材料和文献来看,东、西、南三宫的的龙、虎、凤经历战国以及汉代早中期,三者之间的组合已经发展起来并且形象趋于固定,但唯独北方玄武却始终悬而未决,这个北宫之灵具体该由什么动物来占据?在各个地域内,实际上存在着多元竞争的局面:

在北方,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的铜熏炉上,塑造了青龙、白虎、朱雀和骆驼;

在东方,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顶部壁画上,则是青龙、白虎、朱雀以及白虬;

在南方,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内漆棺材侧板,绘制青龙、白虎、朱雀以及麒麟

可以看到,出现在第四者的位置上的有骆驼、白虬、麒麟甚至玄武的分体龟和蛇,但局势却向着对玄武(龟蛇合体)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发展。实际上,汉代延续了战国以来对于龟蛇的认识,即运用于天象学以及兵阴阳学中的观念,见于《考工记》

“龙九,以象大火也。鸟七,以象鹑火也,熊旗六,以象伐也,龟蛇四,以象营室也。”

到了景帝以及武帝时期,标准图式的玄武便已经以胜利者的姿态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完成了四灵组合的最终定型。比如,汉武帝茂陵及其陪葬坑出土的画像空心砖上,玄武便是蛇缠龟状的典型形象。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12)

汉武帝茂陵陪葬坑出土空心砖画像

可以说从武帝茂陵附近出土龟咬蛇、蛇缠龟形象的出现后,也就正式确立了玄武为龟蛇合体的形式,并且成为了此后玄武形象的主流。到了东汉时期,除了与之前同样出现在墓室顶部的穹顶上,四灵组合同样也在画像石墓门上安家落户,并形成一种固定的图式。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13)

陕北东汉早期画像石墓门(绥德后思家沟)

在门扇的上层为两只展翅欲飞的朱雀、中层则为铺首衔环,象征安宅辟邪、下层左门为青龙,右门为白虎、左右竖框下端则为龟蛇合体的玄武,极为符合“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的组合方式。

(五)四灵引魂以升天

我们好奇的是,古人为何偏偏在墓葬中运用天象图,而四灵在其中又发挥着什么作用?当四灵观念传到四川地区,就被广泛运用于石棺葬具上,以简阳鬼头山三号石棺为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这具石棺的四面挡板之上,分别刻有四灵图案,此外,在右侧挡板中央则刻双阙,阙上方有铭文“天门”二字。这充分表明了石棺的性质:在四灵的护佑之下,墓主灵魂抵达天门之旅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14)

左右侧青龙、白虎

接下来,我们以前后左右挡板为序,说明四灵在不同位置出现的功能。实际上有一句话也可以很好地进行概括:“苍龙蜷争左,白虎猛踞右,朱雀奋其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前挡为朱雀,常常用于表示南方或者前方,所以朱雀在汉墓中往往刻于门扇的上方,比如陕北绥德的墓门图,而在石棺中则多刻在前挡,即便和四神在一起,其形象也最为突出,毕竟人们进入墓中的第一眼就能看见朱雀。这样安排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朱雀担负着抵御魑魅、守卫门户的重责。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15)

洛阳卜千秋汉墓之朱雀

如《拾遗记》中所言:

“尧在位七十年...有祇支之国,献重明之鸟...状如鸡,鸣似凤...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服”

而四神除了具备护卫墓主、引魂升天的作用之外,还具有“避不祥、顺阴阳”的功能,因为汉镜中常见“左龙右虎避不祥、朱鸟玄武顺阴阳”这类的铭文出现。

玄武星象图(上具天文青龙白虎)(16)

左龙右虎避不祥、朱鸟玄武顺阴阳

朱鸟玄武顺阴阳”,是在汉代阴阳五行观念下产生的,因而朱雀与玄武便具备了对立统一的象征意义:朱雀为南方之神,属火、表阳;玄武为北方之神,属水,表阴。两者分别出现在石棺之前后挡,便具有阴阳调和之意。

左龙右虎避不祥”,实际上与王充《论衡》中提到的一句话有关:“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龙虎猛神,天之正鬼也。”青龙与白虎,是驱邪逐祟的宅中正神,而石棺本身就属于逝者的地下阴宅,所以将其放在左右挡,正是取其庇护墓主之意。

总结:四灵的整合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其中尤以北宫玄武最为多变。在汉代阴阳五行观念之下,四灵更多地与天界、仙境联系在一起,而其多出现在墓中,则起着护佑墓主、引魂升仙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