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暑假对孩子的手机要求(寒假里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1)

寒假里熊孩子放假在家,不少家长往往被搞得焦头烂额。 上外附属普陀实验学校向家长提供了一些实用建议,助力家长在孩子的手机管理、与孩子的分歧管控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能够比较妥帖地处理。

校方建议,家长不需要完全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但要与孩子共同商定规则,明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时段、时长和内容等,并要求认真遵守,保护好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

家长也要管理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为孩子做出示范和榜样。家长既不能放任孩子无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但也要注意避免过激教育言行。

家长需要加强对孩子上网动机的引导,让孩子明白哪些内容会对他们产生不利影响,怎样才能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有益信息。

孩子出现电子产品依赖,怎么办?

不要一味地横加指责与禁止,要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关心、理解与安慰孩子,了解并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满足孩子对爱与尊重的渴求,从而减少他们上网的欲望。

引导孩子注意网络安全,学会指导和支持孩子上网寻求健康或有益的内容,引导和制止孩子上网时间过长或上不健康的网站。

如果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家长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带孩子做其它活动,如带孩子外出、进行体育锻炼等。

孩子和家长产生分歧时,怎么办?

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俯下身子听孩子说话。当孩子在说话的时候,可以停下手中的工作,看着他的眼睛,让他感受到被倾听和接纳。

有效的陪伴,哪怕只有十几分钟,也比敷衍地回应一小时有效得多。

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帮助您拉近和孩子的距离:首先复述孩子跟您说的话,其次表达孩子的感受,最后表达您自己的感受。

和孩子进行积极沟通

家长不能居高临下地批评指导,而要共情关怀孩子的感受。

积极沟通也要考虑恰当的时机,当孩子有情绪时,不要急于着手沟通和解决问题,而是要保持平静,用“我知道你伤心/生气/愤怒……”的句式,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绪,允许孩子用独处、呐喊、跺脚、捶枕头等方式去发泄,并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节奏和方式。

给予孩子一片自由空间

允许孩子去做一些自己想去做的事情;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的故事,讲讲自己的烦恼和忧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信任和平等的态度;鼓励并支持孩子大胆参与社会实践和各种社区服务。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和孩子共同制定每日计划时间表,细化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如家务整理、制作美食,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家长每天抽出15分钟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

尽可能多陪孩子一起进行户外运动,如爬爬山,散散步,打打球……

冷静后再行沟通协商

在亲子沟通中,家长需要采取非暴力沟通的模式,与孩子沟通时把握“不平静,不沟通”的原则。

孩子犯错尽量不要一开始就用指责的语气批评孩子,而是可以换一种方式询问“你为什么这么做”,了解孩子的需求,他这样做背后的原因。

亲子意见不一致,可以按下暂停键,切忌激化矛盾,把握“和谐、沟通、解决”的原则,等到双方冷静后再行沟通协商。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心理调适

培养孩子善于求助、寻找支持的意识;教孩子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述下来等等。

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的行为和情绪,例如长时间上网,无法控制;情绪大起大落,没有原因地哭泣、发脾气;言语中有厌世的信号;性格大变,言行举止一反常态等,请及时与班主任或心理老师取得联系,也可拨打心理辅导热线,以便及时获得针对性的干预和辅导。

来源:周到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