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喜欢音乐他中年时候,跟着鲁国一个有名的音乐家师襄子学习弹琴师襄子又叫“击磬襄”, 他最擅长的是击磬,但弹琴却也不赖孔子向他学一支连他自己也忘了名字的古琴曲学了十天,师襄子向孔子说:“您已经弹得相当熟练了,可以另外弹一支了吧? ”“不,”孔子说,“乐曲的节奏虽然听来好像熟练了,乐理却还没有得到呢”又弹了些时候,师襄子又向孔子说:“乐理您已经得到了,可以另外弹一支吧? ”“不,”孔子还是说,”乐理虽然已经得到,作者的旨趣还没有得到呢"师襄子只得又让孔子弹了些时候,忍不住又向他说:“作者的旨趣您已经得到了,可以另外弹一支子吧?”“不,”孔子还是固执地说,“作者的旨趣虽然已经得到,作者的为人却还没有得到呢”师襄子只得又让孔子把这支乐曲继续弹下去弹了些时候,乐曲的神韵果然给孔子弹了出来,师襄子忍不住在一旁点头赞叹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三月不知肉味典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三月不知肉味典故(三月不知肉味)

三月不知肉味典故

孔子最喜欢音乐。他中年时候,跟着鲁国一个有名的音乐家师襄子学习弹琴。师襄子又叫“击磬襄”, 他最擅长的是击磬,但弹琴却也不赖。孔子向他学一支连他自己也忘了名字的古琴曲。学了十天,师襄子向孔子说:“您已经弹得相当熟练了,可以另外弹一支了吧? ”“不,”孔子说,“乐曲的节奏虽然听来好像熟练了,乐理却还没有得到呢。”又弹了些时候,师襄子又向孔子说:“乐理您已经得到了,可以另外弹一支吧? ”“不,”孔子还是说,”乐理虽然已经得到,作者的旨趣还没有得到呢。"师襄子只得又让孔子弹了些时候,忍不住又向他说:“作者的旨趣您已经得到了,可以另外弹一支子吧?”“不,”孔子还是固执地说,“作者的旨趣虽然已经得到,作者的为人却还没有得到呢。”师襄子只得又让孔子把这支乐曲继续弹下去。弹了些时候,乐曲的神韵果然给孔子弹了出来,师襄子忍不住在一旁点头赞叹说:

  “我听这琴音,里面好像有肃穆深思的意味。有登高望远、使人胸襟开朗的意味。——您可真是弹得不错呀!”

  孔子把琴微微向前推开,两手抚着琴弦,眼睛注看着远方,自言自语地说:

  “是啊,是啊,我仿佛得到作者的为人了:他的为人肤色是黑黝黝的,个儿是长条条的,眼睛稍微有点近视,可是心胸广大,有君临天下的气概。”

  “您形容的这个人,可是周文王?”

  “要不是周文王,”孔子说,“谁还能作出这样好的乐曲来呢”

  师襄子一听这话,赶紧离开坐席,向着孔子连作了两个揖说:

  “您说得真对。我现在记起来了,师傅当初教我们这支乐曲的时候,就说过这叫做《文王操》呢。”

  孔子在鲁国住到三十多岁,那时鲁国的权臣孟孙、叔孙、季孙专政,你攻我杀,把国家闹得不成样子;孔子看不惯权臣的跋扈,又无力改变现状,只得出奔到齐国去。孔子到了齐国的京城门外,看见一个小孩子,提了一把壶 ,傍随着自己的马车走。孔子看那小孩,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起初一边走一边还跑跑跳跳的,走呀走的,孩子便慢慢地安静了,不跑也不跳了。只见他眼睛笔端端地注视着前方,步子也走得端端正正,像被什么无形的东西吸引住他全部的心灵。孔子觉得有些奇怪,但他马上就明白过来了,原来远远有一阵悠扬悦耳的音乐声传来,孩子准是在专心倾听呢。孔子连忙凝神静志,仔细一听 ,登时不禁高兴得眉飞色舞,激动地向赶车人说:

  “赶快去!赶快去!《韶乐》的演奏刚刚开始了!”

  《韶乐》,是一支非常有名的乐曲,是舜遗留下来的。它大部分是用萧笙之类的管乐器组成,演奏起来的时候恰像春云乍展,鹤唳九天,又像百鸟在园林里宛转歌鸣。舜在位的时候演奏过这支乐曲,连天上的凤凰也被逗引下来成双作对地跳舞,它是怎样的神奇而动人心魄,也就可以想见了。

  孔子赶到齐国的庙堂,听了正在那里演奏的《韶乐》,不禁神魂颠倒,如醉如痴。以后三个月当中,耳朵边上一直萦绕着这奇妙的乐音,连吃肉的时候肉是什么滋味都不觉得了。以后逢人便要感叹地说:

  “唉。真不料它竟使我快乐到这种程度啊!,

  孔子赞美《韶乐》,说明他对于舜的倾慕,那热忱恐怕也不下于他对于文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