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打出来的战斗英雄(不惧轰炸救伤员)(1)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中央和毛泽东高瞻远瞩果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后,成千上万年轻的优秀中华儿女热烈响应号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敢于亮剑、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打赢了这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

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战斗英雄,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致以最高的敬意。下面我们回顾5个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人物故事,借此向所有参加这场伟大战争的英烈和英雄致敬!

朝鲜战争打出来的战斗英雄(不惧轰炸救伤员)(2)

解秀梅:唯一女志愿军一等功臣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前后总共产生了154名一等功臣,解秀梅则是其中唯一的女战士,可谓是一名顶呱呱的巾帼英雄。

1948年8月,解秀梅参军后一直在部队文工队工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解秀梅踊跃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不久,解秀梅被上级分在了战地手术所,帮助开展救治与护理工作。

1951年11月30日下午,解秀梅刚刚从山上打柴回来,忽然遇到了9架敌机来势凶猛地投弹袭击。敌机在志愿军病房附近投下炸弹,手术所的房子被炸得燃烧起来,被大火包围了,敌机接二连三地低空俯冲,数不清的房屋被炸毁,死亡又一次逼近这些战士。

所有的人员都在最短的时间内转移,大家在帮助一个又一个伤员陆续转移后,才忽然发现,还有一名同志不在其中。当解秀梅得知一名叫李永华的同志还没有转移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地冲进熊熊大火的屋子。她冒着被滚滚浓烟和肆虐火舌吞噬掉的危险,很快把李永华背了出来。

他们刚出门外三四步,"嘭、嘭",两个汽油弹落在手术所的房顶上。顿时房子被冲天大火吞没。火星溅了他们一身。解秀梅急忙扑灭了李永华身上的火焰,背起他就跑。这时,敌机更加疯狂起来,成串的炸弹落在他们的身前和身后。

李永华生怕自己连累了解秀梅,便急促地催她:“快放下我,赶紧隐藏,别为了我,让你也负了伤!”解秀梅一心要将李永华救出去,始终咬紧牙关向前。她全然不顾自己的性命,坚决地说:“我的任务就是保护你。”

就这样,解秀梅背着李永华艰难地向前,只见山上烟火弥漫,什么也看不见,冲出一段路后解秀梅不慎摔倒在地。敌机还在不停地轰炸……衣服着火了,解秀梅急忙把火扑灭,背起李永华又继续往前奔跑。

在撤离的最后时刻,突然,一颗炸弹直接从解秀梅的头顶上落下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解秀梅马上放下伤员,转身迅速把李永华压在了自己身下,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以免他遭受伤害。

炸弹投下来后,气浪冲天,乌烟瘴气,飞起的碎石和土块把他们埋了起来。解秀梅的棉衣棉裤被打破好几处,胳膊也受了伤,手上流满了鲜血,李永华却安然无恙。

解秀梅顾不得伤痛,奋勇爬起来,又背起李永华使尽全力赶快向前跑……终于把李永华背到了山地防空洞。当她看到伤员很安全的时候,她欣慰地露出了笑容。李永华得救了,解秀梅却浑身无力地瘫软在了地上。

战友们将李永华和解秀梅二人撤回安全区,李永华得救了,解秀梅的伤势也很快好转。解秀梅舍生忘死勇敢救出重伤员的英雄事迹,在朝鲜战场上广泛传颂。

朝鲜战争打出来的战斗英雄(不惧轰炸救伤员)(3)

1951年,解秀梅荣获志愿军总部为她记“一等功”英雄称号,1952年1月18日,解秀梅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成员,回国汇报。5月23日,在中南海怀仁堂,解秀梅荣幸地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在这次接见中,解秀梅被安排了一项光荣幸福的任务,那就是负责向毛主席献花。看着毛主席,解秀梅激动地说:“我们志愿军全体将士向您问好,祝您健康!”毛主席高兴地回答:“谢谢,祝你们胜利。”并且欣然为解秀梅提笔题字留念。

1954年,解秀梅随同广大志愿军将士凯旋回国。解秀梅的事迹,还被编成了歌剧《解秀梅》。著名作家巴金根据解秀梅及其他英雄模范的事迹和经历,创作了小说《团圆》。不久后,小说改编成优秀影片《英雄儿女》,打动了千万的观众,影响了几代人。

1956年,解秀梅转业到地方,1996年1月30日在石家庄因病逝世,被安葬在了双凤山革命公墓。

朝鲜战争打出来的战斗英雄(不惧轰炸救伤员)(4)

赵力合:奇袭白虎团,“虎口拔牙”的急先锋

1953年7月,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个13人的志愿军小分队在夜色掩护下突袭并全歼南朝鲜军首都师“白虎团”团部。这就是后来被搬上屏幕的传奇故事“奇袭白虎团”,而赵力合正是当年“虎口拔牙”的急先锋。

赵力合,1931年出生于河北任丘北汉乡赵范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志愿军坚持“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进行了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敌我双方呈拉锯态势。此时,多抓几个俘虏对志愿军下一步作战很有帮助。

1952年夏,赵力合所在班被安排了一项上山抓俘虏的任务。一天晚上,在较多兵力佯装攻山吸引敌军主力的同时,赵力合所在班从山后偷袭抓俘虏。不料,敌军早就撤离了山头,志愿军大部队扑了空。接到后撤命令的赵力合发现一个树墩有些异样,上前查看,发现后面藏着一个南朝鲜士兵。

赵力合立即报告班长,这时南朝鲜士兵突然扑上来掐住赵力合的脖子将他压倒,两人厮打在一起。最终赵力合与赶来的班长制服了南朝鲜士兵,将其俘获。由于俘虏来之不易,此次“战斗”赵力合荣立二等功。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前,南朝鲜当局叫嚣“北进”“单独干”。为了把敌人逼回谈判桌,7月,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制定了突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的计划,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带领赵力合所在班奉命执行这个“虎口拔牙”的任务。

小分队分成三组,赵力合是第一组组长,具体任务是消灭“白虎团”的警卫排,为第二、第三组直捣“白虎团”团部扫清障碍。13日晚,杨育才乔装成“美国顾问”,赵力合等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顾问”的南朝鲜士兵,兵分三组,直插敌纵深。

敌人炮火密集,小分队避开公路,沿壕沟迂回前进。途中,小分队意外抓获一个落单的南朝鲜士兵,获知了敌军的联络口令,顺利通过敌人几道岗哨。

朝鲜战争打出来的战斗英雄(不惧轰炸救伤员)(5)

进入“白虎团”团部二青洞时,小分队与前来增援的南朝鲜军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车队遭遇,小分队立即发起袭击。由于小分队化装成南朝鲜士兵,敌军一时分不清敌我。趁敌慌乱之际,小分队冲过车队,直扑“白虎团”团部。赵力合带领第一组越过团部直奔后山的敌军警卫排,第二、第三组埋伏在团部周围等待赵力合的枪声示意。

在赵力合和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下,敌人的警卫排四散溃逃,直至将敌人全部消灭。与此同时,杨育才带领第二、第三组冲进团部,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仅用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等到赵力合赶回团部时,小分队已将面目狰狞的“白虎团”团旗缴获。现在,这面团旗就被收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

此次突袭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小分队圆满完成任务,为金城战役取得胜利作出突出贡献。这次战役,赵力合荣立一等功。1954年,赵力合从朝鲜战场回国,1957年复员返乡。

朝鲜战争打出来的战斗英雄(不惧轰炸救伤员)(6)

王学智:带着突击队,攻占美军山头

王学智出生于安徽省涡阳县,18岁参军入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广州、西南战役,1950年被评为 “全国战斗英雄”,并获得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章、毛泽东奖章。1951年秋冬,王学智随志愿军15军入朝作战,身为全国战斗英雄,他带着战友们冲锋在前,攻坚克难。

在离鸭绿江300公里左右的地方,王学智碰上了南朝鲜李承晚的一支部队,他带着战士们一上去就狠狠地教训了这支南朝鲜部队。不久,他们来到了上甘岭附近的沙乌狼市山,要将被美国鬼子占住的山头攻下来。

有一天晚上,营里破格发了牛肉罐头当晚饭,有些新兵很高兴,而老兵们知道,接下来会有一场异常艰难的战斗。

王学智带着一排战士担任突击队,进攻从傍晚开始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这时,美军飞机在头顶盘旋,不时扔下炸弹,战士们在战壕里反击美国军队,很多战友牺牲了,但其他人来不及悲伤,后面的人立马补上,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真正是英雄虎胆。

这时一颗流弹击中了王学智的左大腿,顿时血流如注,由于伤势太重,无法行走,他找到一个深坑隐蔽起来,撕烂衬衣包扎伤口止血。部队临时撤下去了,王学智无法行走,只得躲在深坑里,两天两晚靠从牺牲的战友身上找水和干粮充饥。

第三天,志愿军大举反攻,王学智才艰难地爬到山下公路边,被战友发现后抬到后方。最终,王学智因为在战场上表现英勇,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

1954年,王学智转业到河北邯郸,几年后举家来到妻子家乡湖南长沙。他先后担任不同的工作,但每到一地,这位“人民功臣”都深藏功名,从不争名争利,直到1991年离休。

朝鲜战争打出来的战斗英雄(不惧轰炸救伤员)(7)

伍先华:抱起一捆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

1951年,伍先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3月入朝参战,入朝后不久,他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战斗中,他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回阵地,接着重返战场,与另外两名战友一起,打退敌人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并担任了班长。

1952年9月,官岱里反击战即将打响。这次战斗最为关键的是爆破任务,经过仔细研究,上级决定把开辟前进道路的爆破任务交给伍先华所在的三班。9月29日下午5时7分,志愿军炮火延伸,三班分成的两个爆破组向720制高点和半截坑道挺进,完成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

然而此时,敌人向720制高点发起了反冲击,敌我两方展开激烈战斗,三班只剩下伍先华和罗亚全、周绍丰三人。一排长带着三个突击班也被敌人的火力网压在山脚下。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们连续实施了两次爆破,炸掉了敌人两个地堡。

这时,志愿军另一个班已冲上74号阵地,炸毁了敌人的连指挥所——天井坑道。志愿军正面攻击部队发起冲锋,却被半截坑道里的敌人重机枪压在凹部不能前进。在这紧要关头,伍先华抱起一捆炸药包,翻身冲向火网,冒着敌人的炮火爬到敌人火力点附近,最后拉燃导火线冲进坑道。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伍先华与坑道里的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为了开辟部队前进的道路,他献出了25岁的年轻生命。

英雄不会被遗忘,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伍先华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同年12月,他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伍先华生前所在的班也被命名为“伍先华班”。1953年6月25日,朝鲜追授伍先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朝鲜战争打出来的战斗英雄(不惧轰炸救伤员)(8)

胡乾秀:斗美军战严寒,血染长津湖

1950年12月20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参加围歼美国陆军第一师战役中牺牲的胡乾秀,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也是长津湖之战中牺牲的志愿军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胡乾秀1916年出生在湖北阳新县,13岁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胡乾秀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四团团长,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0年,胡乾秀进入南京的军政大学学习。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他调任解放军二十军五十八师参谋长。11月11日,编入志愿军行列的二十军全部入朝作战。11月底12月初,志愿军在长津湖地区设伏,与美军陆战第一师发生激战。本就是苦寒之地的长津湖地区,当年又遭遇数十年不遇的严冬,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摄氏度。五十八师战士缺衣少粮,有的战士手脚都冻坏了,爬都爬不动。

11月27日夜12时,长津湖东线战役打响。五十八师一七二团和一七四团二营27日晚徒涉长津江,28日凌晨3时攻占富盛里、上坪里、松亭里。胡乾秀和朱启祥副政委带领警通班,徒涉长津江东岸。战斗中,一七二团三连连长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用生命守住了小高岭阵地。12月2日,胡乾秀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到古土水、黄草岭地区阻敌南逃北援。

烽火连天、冻馁交加,五十八师伤亡和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截至12月8日,1350高地、1304高地和黄草岭阵地失守。胡乾秀立即赶去黄草岭,将一七三团和一七四团的可以战斗的战士编成4个连队,英勇反击,夺回部分阵地。为便于指挥,胡乾秀将指挥所设在黄草岭西南的一个地窖里。

朝鲜战争打出来的战斗英雄(不惧轰炸救伤员)(9)

不幸的是,12月20日,美军飞机在空中肆虐,发射火箭弹、投掷燃烧弹,指挥所被炸弹击中。指挥所内,除了胡乾秀,其他指战员当场牺牲。胡乾秀被炸断大腿,救回师部后,因为缺乏药品,不久因大出血而牺牲。

胡乾秀牺牲后,他的遗体被运回祖国,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胡乾秀牺牲了,但是长津湖战役胜利了,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让我们向所有保家卫国的英烈和英雄致敬,是他们的英勇战斗和牺牲奉献,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