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书是美国华裔教授孙康宜和施蛰存的书信汇编。

施蛰存晚年生活怎么样(孙康宜-施蛰存从北山楼到潜学斋)(1)

由于偶然的机缘,身在美国纽约的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孙康宜和身在中国的施蛰存先生通了信。

并且从第一封信之后,两人就一直保持着通信往来,建立了深厚的笔友情意,但是同时两人也进行着学术上的交流。

一来一往,深厚情意不可辜负,多数信件被完好保存下来,最终成了这本书《从北山楼到潜学斋》。

文人信件往来大都具有珍贵价值,读书信可以了解作者的心意,全都饱含真切情意,了解作者的心性,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作品中思想内涵。

书中有提到施蛰存先生的一句话,"Discover,Discover,Discover才是我真正的生活目标。“

施蛰存晚年生活怎么样(孙康宜-施蛰存从北山楼到潜学斋)(2)

孙康宜

之前只是知道施蛰存先生的大名,但是并没有看过其大作,这次看过这本书之后,也想去图书馆找来先生的作品拜读。

并且受了书中很多书目的安利,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不对,这段日子以来看的书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教人心痒痒。

每封书信的开头和结尾都让人感受到礼貌和敬意,和一种现代人几乎不存在的情分。

施蛰存晚年生活怎么样(孙康宜-施蛰存从北山楼到潜学斋)(3)

写信是一种很浪漫的交流方式,很有古典气息,很能接触到人的真心。

不过现代人都用智能手机发讯息,或者直接视频,通话,直接方便,但是却也少点趣味。

缺点生活的艺术,大概是这意思吧。

唯一现在,可能是在学生中还盛行的风气就是写贺卡。

而且只在两个节日写贺卡,圣诞节,春节,这样看来,倒也是扯平了,东西方各一个,谁都不偏心,也没有任何把柄说什么崇洋媚外,我其实不爱听什么过洋节,诸如此类的说法。

施蛰存晚年生活怎么样(孙康宜-施蛰存从北山楼到潜学斋)(4)

施蛰存先生年轻时

只要心愿是美好的,过什么外国的节日真的重要吗,我们照样过母亲节,父亲节啊,只是借个由头,不是在平凡日子里显得郑重其事,去说一句,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

这样不是很好吗。借着节日,好像显得没有那么尴尬。

想起一句歌词,关于情人节,“其实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

道理大家都懂,偏偏要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

所以,其实若真在远方,偶有心意,也可手写一封书信寄去,相信对方能够感受到你情意的厚重。

相隔既远,心若毗邻。


晚安,是枝,秋香。

祝愿家人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