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多大的勇气敢于重头再来,特别是当你完成了一件世界级的艺术品之后,再亲手将它毁掉。
如果作家爱文字如同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艺术家也一定将自己的艺术品当做自己的爱人去珍惜。
钱塘江大桥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之前,在中国的大川大河上,虽已有一些大桥,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修的……可以想象,茅以升担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造现代化大桥。
钱塘江大桥开工于1934年,当时,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护航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
主要建桥人物
于是迎难而上,慨然受命,自任桥工处处长,请在康奈尔大学同学罗英任总工程师,志在必得。
建桥光有决心还不够,更得有克服困难的信心。
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
为了使桥基稳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木桩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断桩。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
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沉箱上再筑桥墩。
下沉沉箱
放置沉箱很不容易,开始时,一只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被潮水顶到上游,上下乱窜。后来把3吨重的铁锚改为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
第三个困难是架设钢梁。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省工省时,进度大大加快。
钱塘江大桥是一座经受了抗日战火洗礼的桥。至1937年,大桥快要竣工之际,上海“八一三”战争爆发了!
钱塘江大桥还未交付使用就先经受了抗日战火的侵袭。
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说,在“八一三”的第二天,即8月14日就有三架日军飞机来工地轰炸。
工程未完,战火已烧到了钱塘江边,此时江中的桥墩,还有一座未完工,墩上的两孔钢梁无法安装,在此后的40多天里,建桥的工人们冒着敌人炸弹爆炸的尘烟,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清晨,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通过。在通车的当日,运送大批军火物资的列车就开始陆续从这座大桥上通过了。
此后,上海的抗战形势一天比一天吃紧。
钱塘江大桥建成后,建桥纪念碑的碑文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铁路公路相继通车。支援淞沪抗战、抢运撤退物资车辆无数,候渡过江,数以数十万计。当施工后期,知战局不利,因在最难修复之桥墩上预留空孔,连同五孔钢梁埋放炸药,直至杭州不守,敌骑将临,始断然引爆,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同年11月16日下午,南京工兵学校的一位教官在桥工处找到茅以升,向他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绝密文件,并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形势后说:“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南京政府的文件上,要求炸毁钱江桥。
炸断亲手建造的大桥,这是何等悲壮的一举,简直就像一个父亲亲手杀死自己孩子那么残忍。
日寇被阻
1937年12月23日,日军开始攻打杭州,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3点,炸桥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傍晚5时,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已然隐隐可见,茅以升命令关闭大桥,禁止通行,实施爆破。
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这座历经了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
炸毁情景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并赋诗一首,“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践誓言,又主持修复了大桥。
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先生始终其事,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再生于和平建设之世。
希望生于和平之世的人们,过桥不忘建桥功。
不要只把它当做一座桥,更要当做中国人的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