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这一首~不为谁而作的歌~”
今天脑海里一直在单曲循环JJ的这首新歌,跟主题无关,只是觉得旋律很抓耳,前奏的鼓声很大气,钢琴声很灵动。好久没有听过这么美妙的音乐了,一年等一张专辑,以前是针对Jay的,现在好像转移到JJ了。没办法,Jay今年太忙,但JJ坚持静下心来专注于创作的态度实在令人佩服。
有人戏称娱乐圈的双J不是Jay和Jolin而是Jay和JJ,因为他们都是唱作型的歌手,而且不炒作不浮夸,潜心做音乐。这也是他们作为创作歌手能红十几年的原因之一吧。其实创作歌手想靠音乐持续红那么多年是不容易的,因为这涉及到他们创作的能源,他们必须自己持续不断寻找新灵感输出新作品来保持他们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从2000年开始,也就是周杰伦出道那年,由于受到电子音乐的冲击,唱片行业就已经在走下坡路。那个以销量论英雄的时代也不复返。这里要顺便提一下,在唱片行业衰微的形势下,周杰伦的唱片销量从范特西的50万张一直飙升到依然范特西的300万张,之后持续走低,很多人以周杰伦后期唱片销量的递减来证明他“江郎才尽”,其实是只见树叶不见树林的,在这种行业衰微的大背景下,纵向比较没有意义,应该进行横向比较,与其他歌手比较,你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了。
现在唱片行业不赚钱了,大家都知道,周杰伦在演唱会上曾对歌迷说过,你们不买我的新专辑没关系,因为我不靠这个赚钱。所以很多歌手不得不转向其他的赢利点,比如演出,代言,投资,转型。在这个粉丝时代,抓住了粉丝,就是抓住了经济增长点,所以即使你是歌手,只要有你的地方,不管是不是关于你的歌曲,都能吸引粉丝眼球。
这里举一个例子,李易峰。我第一次看到他是在2007还是2008年的电视上,当时他是以歌手身份出道的,我觉得他唱歌还挺好听的。在那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后来2014年突然又在电视剧里看到他了,这一次他是以“小鲜肉”身份转战荧幕,跳跃于电视剧和电影之间,并迅速虏获了一大堆90后00后的女粉丝的芳心,一爆而红。几年不见,为何他转型如此之快?因为演戏比唱歌赚钱呗。在看脸的时代,不管演技多烂,只要长得好看,票房随随便便就是几个亿,然后分一大笔片酬,何乐而不为?当然,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还有参加歌唱比赛来赚钱的。典型代表要数谭维维、孙楠、胡彦斌,这三个内地实力唱将,近年频繁出现在各种歌唱比赛中,面对同为歌手的评委的点评、粉丝的选择,明明是歌手了,还要站在台上当选手,体验那种忐忑不安被人批评的心情,真的好受吗?他们自己说的好听点是为了挑战自己云云,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为了赚演出费曝出镜率吧。当主持人问张学友会不会参加《我是歌手》时,张学友说:“这个比完和那个比,那个比完又和那个比,感觉没自由。而且我唱歌的时候,我是怎么样的感受,用我想要的某种表演方式。我为什么要被你去评价?那你知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最让我匪夷所思的是陶喆、吴克羣、张韶涵等人也去了。不过想想也正常,因为也不知道多久没听到他们的新专辑了。
另一个就是演唱会了。开演唱会卖门票是一大利润来源,周杰伦魔天伦世界巡回演唱会一开就是两年多,靠门票收入就能抵好几张唱片收入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可能有点偏了。对于以上歌手们的行为,我没有批判的意思,我想表达的只有一点,在歌手们的其他业务越来越杂的时代,能静下心来专注自己的主营业务,这是很珍贵的,所以才有好听的音乐,这才是一个歌手的根本。所以今晚强烈推荐大家去音悦台或者QQ音乐听一听林俊杰的《不为谁而作的歌》,听现场版的就可以了,因为他就是一台“CD播放器”。
,